个中有一个比王维年长两岁的人,王维曾三次为他写诗,表达深厚交情。个中一首《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有一句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但是王维在723年写的这首诗,当年他22岁,进士及第刚刚两年。祖咏24岁,次年才进士及第。
两个人都刚刚二十出头,王维就说“结交二十载”,足见二人因诗笔墨里相逢,彼此懂得,神交已久。以是,王维在诗的结尾说“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因两人相隔两地,不能终日相见,以是只能终日相思。
那么,祖咏又是何人,他的诗文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会让诗佛王维如此交付一片羞辱之心?
祖咏出生于699年,两年后王维出生。少年时诗名远播,《唐才子传》载:“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开元十二年,便是724年,此时祖咏也不过是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俊才。进士及第之后,归隐于汝水一带,过着自得其乐般,渔樵唱达的神仙生活。

祖咏轻轻松松中了进士,却不急于入仕,而是选择退而隐之,这是有缘故原由的。这个缘故原由被他自己的《终南望余雪》记录了下来。全诗如下: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题解:
这是作者的一首应试诗,是一篇命题作文,是作者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在考场的一份答卷。听说当日长安刚刚下过雪,主考官信手拈来“雪”字,出了“终南望余雪”这个题目。
应试诗必须严格按照应试的形制去写。当时考官哀求写六韵的五言排律诗。如果把高下句共十个字作为一句的话,就要有六句话,每句话末端都要押韵,一共押六个韵脚,全诗便是六句话,六十个字。
祖咏参加考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发自己的真情,描绘心中的真景,很快就完成了这首只有两句话、二十个字的诗,交卷的时候,主考官提醒他“字数不足”,祖咏只回答了两个字“意尽”,便洒脱离场。
这首诗是《唐诗三百首》中唯一一首应试诗。
注释:
1. 终南:指终南山,属于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长安城的南郊。因有浩瀚文人雅士在此隐居,如张良,鸠摩罗什,孙思邈,王维等,被后人命名为“隐士第一山”。
2.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3. 阴岭:北面的山岭。在中国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终南山在长安城南面,从城里看此山,看到的是山的北坡,背向太阳,故曰阴岭。
4. 林表:林外,林梢。
5. 霁(jì):雨、雪后景象放晴。
赏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山的北坡非常秀美,积雪融化,浮云在山间飘荡。
首句中一个“阴”字直奔主题,呼应诗题“余雪”。既然有“余雪”,解释在太阳的照耀下,山上阳面的雪已经融化了,残雪只在阴面,正是由于雪融见山,才显露出山之隽拔的形象,北面积雪未消,映衬的加倍秀美。这是用比拟的写法,开门见山,即呼应了诗题中的“望”字,又引出下句的“积雪”。
山下的雪已经溶解,只有山上的积雪浮在云端。这一句中的“浮”字,活灵巧现,生动形象,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度和气象,王维在《终南山》中说:“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由于山势很高,景象变革多端,一山有四季,景致各不同。山下雪融温暖,水汽上升,高处云霭流动,烟岚四起,环绕覆盖积雪的终南山,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明明是云气在漂浮,作者却说“积雪浮云端”,更衬出雪花之灵动俏丽。
起句就将诗题中看见的景致细细描摹,远景积雪浮云,气韵雄阔,中景残雪溶解,光影流动。进一步引出了下一句的近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近处看到的是雨后天晴,阳光映照下的森林,非常妖冶,夕阳西下的长安城增加了寒意。
作者在首句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末句首尾呼应,又回到了暮色四合的长安城,写法之高妙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傍晚的终南山,随着日影渐落,光芒一点一点下移,亮度变暗,全体森林沐浴在夕阳之中,被夕阳照射的树梢,通亮而透明。光芒穿过树林,将斑驳的树影投射在地面,明暗交织,非常有画面感。
化雪之后,寒气陡生,气温彷佛更低了,随着夕阳末了落下,大地垂幕,全体长安城在寒暮中进入夜晚,这是作者末了的视线合拢,也是意尽之后末了晚钟。至此,终南山被夜色笼罩,什么都望不见了。难怪作者意尽交卷,拂袖而去。
整首诗二十个字,有山,有雪,有云,有林,这些景致随着作者的视野和光芒的挪移,以及心中对终南山的眷恋,一气呵成,情景交融,呈现出诗中有画的意境。
“统统景语皆情语”,暮寒之中,有多少寒士须要阳光,有多少百姓须要暖屋,有多少疾苦无以诉说,有多少顾虑不言而喻。这便是“诗言志”的力量,也是作者悲悯之心的自然流露。
当然,祖咏末了还是被任命了,那是由于开元盛世确实须要人才,须要“诗赋取士”。遗憾的是祖咏入仕后,又遭迁谪,仕途不顺,一气之下,归隐汝水,和王维等好友隔空对诗,是为“吟侣”,传为佳话。
祖咏“以文常会友,惟徳自成邻”,仕途虽落拓,隐逸之风却高古超拔,他的这首五言古风诗,仅仅四句,却舒放自若,深情远意,如绘图画。置之《毛诗》中,几不复可辨。殷璠评价祖咏的诗作:“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