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丝绸之路,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对开辟古丝绸之路、沟通各方贸易往来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骞了。张骞公元前140年出使西域,不幸多次被俘,后终于公元前126年趁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在这十多年的出使西域征程中张骞最离不开的便是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了。而这次展览展出的魏晋“双驼图”壁画砖就为我们展现了几千年前的骆驼。魏晋“双驼图”壁画砖出土于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壁画砖长35.5厘米,宽16.7厘米,厚5厘米,中心绘着大小两只骆驼,左侧绘有一棵大树一棵,而大骆驼正在昂首吃树叶。画师将写实与写意两种绘画手腕相结合,寥寥几笔就勾勒沙漠地区骆驼的进食之态,生动形象地凸显了“以形写神”的意境,也向我们展现了动物千百年不变的生活办法。
除了骆驼,张骞在出使西域的十几年中打仗最多的莫过于匈奴人了。而这次展览中恰好有一件与此干系的展品,那便是收藏于新安县博物馆内的黄釉男胡俑。此件展品以胡人为主,表面涂有泛有光泽的黄釉,虽然经由几百上千年黄釉已经有一定的剥落,但人物衣服上存有的黄釉仍旧色彩艳丽。胡俑的线条流利,人物的面部表情维妙维肖,肢体上左手放在腰侧,右手放在胸口。而胡人标志性的帽子与大胡子也一看便知。想必千百年前的胡人便是通过那漫漫黄沙丝绸之路来到中原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经济的发展。
骆驼与胡人这些带着西域色彩的物件也只能让我们微微一探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的所见所闻。而真正能带领着我们走进这段历史确当属这次展览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了,这幅壁画制作于初唐期间,是在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创造的。这幅壁画以山峦分隔为故事情节,一共分为四个小图。从右往走,从上至下,右上为汉武帝在甘泉宫拜金像,叮嘱消磨张骞出使西域的开端,底部是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征程,而左上角是张骞经由万水千山终极到达大夏国。壁画上的人物维妙维肖,而壁画以黄色和赤色为主,表示了唐朝对色彩的热衷,在历史的冲刷下仍旧色彩绚丽。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这幅壁画将原来属于政治外交性子的张骞使西域历史附会成佛像传人汉地的最早事宜,凸显了唐代对佛教思想的推崇,是敦煌壁画中最具有佛教色彩,最分外的原创壁画之一,因此这原创性洞窟有着非常主要的艺术意义和历史意义。
随着《国家宝藏》和记录片《国宝档案》的上映,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打仗这些拥有着上百乃至是上千年纪月的文物。趁着春节假期,还不赶紧去参不雅观本次展览,本次展览持续到3月6日,还有韶光等我们去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