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农历乙亥年四月十六 《兰花图》 清 余稺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四首》
——习近平《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见面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说文解字注》记载:“兰,喷鼻香艸也。〈易〉曰:‘其臭如兰。’〈左传〉曰:‘兰有国喷鼻香。’”因兰有松之朴实,竹之坚韧,梅之高洁,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推崇和钟爱。
朱德爱兰,众人皆知。
他不仅热衷于采兰、育兰、品兰,更是写下大量咏兰的诗词,将自己的情绪和志向投射在润物无声、刚毅如一的兰上。
浅淡装扮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青年期间的朱德从四川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报考时,沿途采了两株兰花随身携带,从此与兰结下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与兰志趣相投的他,多次在诗词中寄托对兰花的爱惜之情。
《游越秀公园》:“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喷鼻香恰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咏兰》:“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喷鼻香盈十步出庭来”;《咏兰展》:“幽兰新展新都邑,大家交口赞国喷鼻香”;《鹦鹉曲》:“赠予数种到北京,转运遍国中去。看来朝喷鼻香满中华,成果残酷花处处”,这些诗句直抒胸臆,不事润色,明白如话,朗朗上口,用百花齐放、争妍斗艳、万物复苏的盎然春色,衬托兰喷鼻香的适可而止和润物无声,以期芳兰吐蕊喷鼻香满正华。《春兰》:“浅淡装扮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鹦鹉曲·石笋峰采兰》:“若得供献作国喷鼻香,不朽芳名留处处”,以花喻人,以人寓花,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奥妙结合,展现墨客兴致所在、情绪所倚、志向所存。《和陈奇涵同道〈咏兰〉》:“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七绝》:“尖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朽树边”;《鹦鹉曲》:“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咏兰展》:“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合芳”,纵使萧艾杂处、盘根虬错,饱经雨打风吹、云笼雾锁,兰也从未堕其志。洁身自好,正是兰矢志不渝、刚毅如一品质的表示。
朱德在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自青年期间就立下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宏图壮志,虽历经风雨却从未改变“供献作国喷鼻香”的初心义务。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对幽兰“吐秀乔林下”“得地自合芳”的高度认同,即是朱德顾整年夜局、荣辱不惊、开阔做人的真实写照。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次看
冯京第《兰易》云:“喜聚族而畏离母,凡兰之分不得已也。”
丛生之兰,成为朱德与革命战友以及各界朋侪之间朴拙感情的见证。
1962年春,朱德重游阔别多年的井冈山,在山林深处采得兰花一株。随行的陈奇涵将军即兴赋诗:“祖喷鼻香隐长在深幽,暗香吐芳自风骚。三三幸会逢知遇,淑人君子美胜收。”
朱德随即唱和:“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次看。”
深林草蟠中的幽兰难以被人创造,但人们不会因此忘却那一抹淡淡的芬芳。
面对崭新的天下,墨客在诗词中亦授予了兰花新的内涵,万里寻喷鼻香是墨客对革命战友的追忆和思念,也是在负重前行后对初心与义务的回望与坚守。
朱德从前深受杜诗忧国忧民的情绪影响,立下了“独抱杞人安社稷,矢心为国睹升平”的民气抱负。
他曾多次到访杜甫草堂,结下一段“赠兰之谊”。
《工部草堂祠》:“工部草堂祠,梅竹菊皆有。近日种幽兰,名园喷鼻香更久”;《草堂春兴》:“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漫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对幽兰进行的拟人化处理,授予了其风采绰约的形象和蔼解人意的品性,仿佛一名含情脉脉的少女,和梅、竹、菊一同营造草堂的盎然活气,与杜甫名传千古、代代流芳的君子精神相得益彰。
朱德常常以兰会友,他曾为纪念㛃园老人刘文嘉艺菊三十周年,以秋兰两盆见贶。刘老极富盛名,抗日战役期间为避免汉奸日寇纠缠胁迫,效仿陶渊明自辟菊园,取“洁身自好,闭门啸傲”之意。
朱德在赠诗中写道:“刘老㛃园祝国光,卅年种菊永留喷鼻香。精研善养奇葩好,承旧启新世泽长。全力栽培传代久,不辞费力为人忙。京都老少来欣赏,敬赠幽兰配北堂。”
刘老亦依原韵和之,并填写《满庭芳》一阕奉谢,一时传为佳话。
若得供献作国喷鼻香,不朽芳名留处处
根据祖国培植的须要,朱德的诗词逐渐由表达情绪、阐发思想的工具,延伸为表现新社会、新生活的载体,措辞更加朴实无华,浅近易懂。
朱德好采兰,福建武夷山、广东鼎湖山、云南西山、四川青城山、江西庐山都留下过他亲自探索的足迹。
《赋咏兰》:“神仙洞下产兰花,觅得还依小道家。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彤霞”;《由渝赴蓉途中(其七)》:“寻得隆昌素,名地产名兰”;《龙华苗圃》:“幽兰特出多新品,培养国喷鼻香样样全”,这些诗句里既有墨客不雅观赏兰花的欣喜,也有亲自采集兰花时的劳动喜悦,尽显劳动人民的本色,表明朱德来源于公民之中,时时刻刻都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同时,朱德在采兰、育兰的过程中,加强了同广大劳动人民的联系,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武断了为公民写作的信念。朱德每有空隙,就要同各地的园艺事情者切磋兰艺,将他们视若心腹,多次赠予名种兰花和栽培书本,促进各地区间兰花的调处、繁衍与推广,以期兰花“逐步走入平凡百姓家”。
《鹤荫曲》:“求佳种‘奋战’四天,果真满载归去。闻捷报喜煞大家,寄京都分栽百处”;《鹦鹉曲》:“五福渔村落春时住,善养兰花老工父。网络蜀南数百盆,逐日栉风沐雨”;《咏兰展》:“幽兰新展新都邑,大家交口赞国喷鼻香”;《七绝》:“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移出任人不雅观”;《杭州杂咏》:“春日学栽兰,大家都喜好。诸君亲动手,每人栽三盆”,这些诗句并未经由精雕细镂,而因此朴素明朗、夷易晓畅,饶有意见意义的措辞来描写表现题材,真实还原所见所感,通过对劳动者由衷的赞颂,鼓舞了他们参与国家培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END-
作者 丨彭祥津
文章来源 丨学习时报 2019年05月10日 第A7版:学习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