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鲜为人知的的是,除了这篇写给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还写了一篇与饮酒招待客人有关的《诫子书》,被后人称为《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张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摆设酒宴招待客人,目的是符合礼节、表达情意,既要让身体舒畅,又要让心情愉悦,吃饱喝足之后就该当及时退席,这才是一场和谐圆满的宴会。
如果主人觉得还没尽兴,客人也不以为疲倦,可以再饮到酒醉,但绝对不能醉到损失理智而乱来,尽兴而不乱性。

诸葛亮写过喝酒心得没错又诫子书理解一下

本文虽然只有五十多字,但却点明了诸葛亮对付饮酒宴会的态度。
首先,饮酒是一种沟通感情的办法,人们通过酒宴加深彼此的感情,拉近间隔,饮酒是一种熏陶情操,必不可少的社走运动。
饮酒让人觉得快乐愉悦,但饮酒不是目的,不是为了伶仃大醉而饮酒。
任何酒后乱性的行为都让人精疲力尽,厌倦怠倦。

其次饮酒设宴以尽地主之谊,以酒生动气氛,沟通情绪。
酒是媒介,但一定要恰到好处,我们常说的酒过“三巡”,便是一种很精确的酒文化,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三巡”之后,意味着礼节完毕,宴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和谐圆满。
之后,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酒量适度饮酒,不能强人所难,逼迫不长于饮酒的人饮酒,导致酒桌上出丑,乃至命丧黄泉。
这种饮酒有害身体康健,也是一种陋习,该当武断予以抵制。

如果主人觉得没有尽兴,客人也还能喝一点,大家可以开怀畅饮,但一定要掌握酒量,不能到神态不清,言行失落常的地步。
大略的说饮酒让人愉快,但一定要让大脑保持复苏,话可以多一点,但绝对不能失落礼,更不能胡言乱语,始终掌握自己的理智。
不能“撒酒疯”

酒不醉大家自醉,大多数喝醉酒都是自己把自己喝醉的。
酒是去世的,人是活的,适量饮酒,有助于加深友情感情,而缺少自我掌握,不加节制的狂饮势必酒后失落德,出尽洋相。
诸葛亮写了这则论酒的妙文,其含义不仅仅提醒教诲儿子饮酒该当小心谨慎,也对那些嗜酒如命的人,提出了郑重警告:饮酒切勿贪杯。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供应更多国学知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湛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