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本日给大家带来的古诗是相见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鼓励。
①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五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落,春光难免不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赖”的,不是粉饰装做,摇摆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率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落,各处落红。花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时令,“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俏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溘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
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润色,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作者以花比喻统统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故意味。他毕竟是艺苑秀士,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哀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②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赏析】
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便是李后主的生平。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早晚以眼泪洗面的悲惨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便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一个被囚禁的人有着一样平常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后主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想熏染。“无言独上西楼”,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这里的“无言”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感情,他的痛楚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无言”又加“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干瘪”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奥深厚,顾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六字之中,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接着,词人直抒胸臆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过去的欢快永久过去了,如今一个人离群索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的离愁,牢牢缠绕着人,真是苦恼。我要和它薪尽火灭,永久不再去想;可是不成,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我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
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说它是苦的辣的酸的甜的,似都有那么一点儿,又都不是,只好说“别是一样平常滋味”了。亡国之君的滋味,实尽含人间无可伦比的悲苦之滋味。这可不便直说,苦水只有往肚里流,“别是一样平常”如斯,极沉痛的伤心语也,以是,宋黄昇《花庵词选》评论此词时说:“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这首词特殊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的,是它对“离愁”的描写。“离愁”,是人们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想熏染,确是千古妙笔。离愁自是人的一种思绪。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念的“思”。李煜此词也是用丝缕来比譬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比纯挚从谐音取义,更进一层。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迁徙改变的乱丝,牢牢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是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各类回顾,有对现状的各类伤感,有对未来的各类忧虑,万万千万无形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