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落园门巷多相似,处处东风枳壳花。
处处东风枳壳花
实在,即便是他一起打听,终极好不容易找到了朋友的家门,朋友也未必在家,每每是铁将军把门,人去楼空。朋友去哪儿了呢?门锁着,人不知所踪,这样一个令人沮丧、并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场景,在古人的眼里却充满了诗意,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写过这样的诗,并由此形成了一类题材独特的古诗作品:寻友不遇诗。
我本日给大家推举几首新奇的寻友不遇诗,一起欣赏古代文人非凡的诗歌创作才华。
1、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之以是把这首诗放在第一位,由于这首诗名气非常大,听说在一些国外的文学教材里都有编录。
诗文读起来很简炼,也很直白,但画面感极强。读者会在脑海里自然浮现一棵高大的松树,树下一位父老低头与一个幼童攀谈问话,幼童用手指向高处,父老循指望去,竟是一座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深山。墨客想要拜访的人是一位放弃功名利禄,神往身心自由的隐士,而且这位隐士以采药为生,悬壶济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高人。
墨客贾岛显然对这位隐士心怀仰慕,因此在诗文中用苍松暗喻隐士的正派品质,用白云赞颂他的高洁风骨,正由于对隐士心怀仰慕却不得见其人,贾岛的怅惘之情就不言而喻了。末了一句“云深不知处”表面上看是对隐士去向的一个交代,实在也是墨客对隐士才华的深情赞颂,更是作者心中对自己觉得无奈的一声嗟叹。
贾岛生平并不得志,不善与人交往,元代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中称贾岛“所交悉尘外之士”,可见作者非常神往隐士这样的生活,只是自身还缺少一点归隐的勇气。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韦应物《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2014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局部
这首诗也很出名,曾经在2014年高考江苏卷中以阅读理解试题形式涌现。诗文大意也很直白,是说墨客利用难得的休假日去拜访另一位墨客,可是很不巧他不在家,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望。该当也是第一次来朋友的家,他看了看周边的环境,心里在想,这家伙难怪诗写得那么清丽脱俗,沁民气骨,原来他家门前有河水悄悄流淌,对面便是俊美的雪山。这当然有点半开玩笑的觉得,但赞颂朋侪诗思过人的钦佩之情是负责的,由衷的。我个人很喜好这首诗,本日我还用草书斗方的形式缮写了这首诗,请大家欣赏点评。
斗方草书作品:韦应物《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3、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行至菊花潭,村落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这首诗知道的人一定不多。诗文读起来有些打油诗的觉得,彷佛达不到孟浩然的高度,但我以为这正是山水田园派墨客的诗风,你假如一定从诗文里面挖出点内涵的话,这首诗的确短缺点什么,但这首诗描写的正是一种纯粹的田园生活,洋溢着快乐、诙谐的生活氛围,个中“鸡犬空在家”既是自己对主人不在家的一点抱怨,也是主人田园生活的真实描写。写到这里,我讲一个故事,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打篮球比赛,我们班眼看着就要输了,班主任溘然消逝了,却留下了一双鞋,有人说,它们俩在代替老师坐镇不雅观战呢。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3、李白《寻山僧不遇作》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嗟叹,欲去仍裴回。
喷鼻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不论咱们谈论什么题材的古诗都不能拉下李白。“诗仙”当然不是浮名,李白的《寻山僧不遇作》在寻友不遇题材的诗中也是特立独行,技高一筹。同样都是主人不在,但李白并不去揣测主人去了哪里,而是在主人的小天下让思绪和想象力都放飞起来,并从这个无人情境中获取诗的灵感和抚慰。
喷鼻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这首诗的诗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试着直译如下:
石径通向丹壑,满是青苔的松木门紧闭着。
无人的台阶上满是鸟儿的痕迹,禅室内也无人应答。
从窗户可以瞥见墙上挂着白色的接风,上面已经满是尘埃。
主任不在使我空自嗟叹,拜别还是等待让我犹豫徘徊。
芳香的云彩遍山而起,像雨一样的鲜花从天上飞来。
不知哪里传来美妙的天籁,却又彷佛听到青猿的鸣叫。
我很确定,要想与尘世隔绝,来这个地方最最悠哉。
在这首诗中,山僧在与不在是居于次要位置的,李白才是这一境界的主宰者。诗文的上半段便是着力描写静物来强调主人的不存在,大概正是主人不在,才使得李白为自己无意中拥有这么一块人间乐土而欣喜若狂。也正由于这一宾主角色的大胆转变,李白让这首“寻友不遇诗”超脱了一样平常意义上的叙事加抒怀的模式,通过旷达的措辞、瑰丽的想象,授予了高超的浪漫主义的情怀。
李白
文章末了,我想谈论一下为什么古人会写那么多“寻友不遇诗”?我的意见是:1、首次拜访难免对朋友寓所环境觉得新奇,有东西可写。2、好不容易去一次,朋友不在,不能扭头就走,在期待中自然会文思泉涌。3、寻友不遇当然是一个意外,既然是意外,就有了诗意。您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