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独颦儿爱妒人。
莫把心思劳展转,
百年事业亦非真。
这是《红楼梦》第8回的一首回前诗,收录在“蒙府本”里,也称之为“脂蒙本”,或者叫“王府本”。
在这一章回中,薛宝钗的“那种病”又犯了。
贾宝玉闲来无事,便跑去梨喷鼻香院探望。两人一个坐在炕上,一个跨坐在炕沿,薛宝钗先是鉴赏了一番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贾宝玉也翻看了一下子薛宝钗的金项圈。
恰在这时,林黛玉来了。
林黛玉进门来,一瞥见贾宝玉,就笑着脱口说道: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
贾宝玉一听,就知道这话里有刺,赶忙起身让坐。
薛宝钗也起身让坐。
林黛玉却又说道: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薛宝钗听了这两句,心里当然不爽快了,便笑问道:
“这话怎么说?”
谁知林黛玉接下来说的话,直接让薛宝钗做了这样的评价,说林黛玉的这张嘴,真是“叫人恨又不是,喜好又不是”。
那么,林黛玉是怎么说的呢?
这两句明显带着醋意的话,林黛玉竟然阐明说,是为了让薛宝钗这里,不至于太生僻,也不至于太热闹。意思便是,她和贾宝玉两个人,该当花插着来陪薛宝钗。
临了,还反问薛宝钗:
“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瞧人家这话说的,反倒是薛宝钗那么问,彷佛不对了。即便每个人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可便是让人想回嘴,都找不到个着力点。
实际上,若不是贾宝玉先来,林黛玉会不会来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贾宝玉心里也知道,林妹妹这是在责怪自己,没跟她打呼唤,就私自跑来跟薛宝钗腻歪。于是,只在一旁傻笑,也不承认也不回嘴。
这才真像诗的第一句所说:
“幻情浓处故多嗔”。
实在,还真不是贾宝玉多情。林黛玉这几句话,确实便是在责怪贾宝玉,带着那么点醋意,带着那么点怒气。
而且这点醋意,这点怨气,一贯也没泼完,一贯也没撒完。
话说林黛玉为什么这样?
只由于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耳鬓厮磨。在林黛玉的内心里,早就把贾宝玉,当本钱身一个人的宝哥哥了。以是也就总想确定,在贾宝玉内心里,是不是也只有她这一个林妹妹?
谁知,这个没良心的,却跑去和薛宝钗腻歪。
更关键的是,事先并没跟她说。
比更关键还要关键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人之间,还一贯有一个金玉良缘的说法。
你说林黛玉知道了,能不吃醋吗?能不有怨气吗?
这便是女人的爱情,总是患得又患失落。
实在说白了,无非一个“痴”字。
或许有人以为,这不过是小男小女们,才会有的一种情绪。等到终年夜了成年了,谁还对爱情这个东西,“痴”到这样的地步?
彷佛还真是这样。
每个人的人生中,大概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会陷在情绪的这个“痴”里。可当过了这个阶段,从情绪的这个“痴”里分开出来,是不是就不“痴”了呢?
殊不知,不过是从一个“痴”里,进入到另一个“痴”里。无论是婚姻家庭,还是亲人子女,抑或是事情奇迹。这些东西说白了,无非是一个又一个的“痴”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很难有例外。
佛家把“痴”列为“三毒”之一,并且认为“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人生的各类烦恼,世间的纷纭扰扰,都离不开一个“痴”字。
这也便是为什么,《金刚经》的结尾,会这样说:
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不雅观。
这天下上的所有事物和征象,都不过是分缘际会之下,相互交汇领悟而产生的。既然统统都是分缘,自然也就只能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因此,就像诗的末了两句:
莫把心思劳展转,
百年事业亦非真。
人生短短也就百十来年的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以是,又何必费心操心?反正一眨眼就过去了,倒不如统统随缘。
尤其是人与人之间。
无论是爱情,无论是亲情,抑或是交情……不陷在“痴”里,让统统随缘,这才是最适宜也最舒畅的办法。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欢迎各界前辈批评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