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杜甫却很敬仰他。
天宝年初,杜甫在首阳山下为父亲守制时,无意途经宋之问曾经的旧庄,写下一首名篇,表达出对宋之问的敬仰以及对其后人情状的感慨。
这首诗是怀古伤今的佳作,尤其是颔联的奥妙设问,由今怀古,堪称绝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祇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旧庄,指宋之问曾经在洛阳东首阳山的山庄,杜甫为父亲守制,刚好也住在首阳山下。
山庄
首联,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池馆,指山庄;零落,衰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大墨客宋之问曾经的山庄,孤零地坐落在首阳山的山腰。
这两句先容了山庄的位置,同时也是总起句,概括了整首诗:以前大墨客的山庄,现在已经衰落。
首联定下基调,墨客想表达怀古伤今的愁绪。而怀古伤今的诗,格外讲究古今比拟,古今差距越大,越能让人产生伤感。但如何才能非常自然地由今怀古,而不矫揉造作,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来看杜甫的高明手腕。
山庄入口
颔联,枉道祇从入,吟诗许更过?祇,适,恰好;许,许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由于绕道恰好跟从路人进入到此处,如果我为了吟诗,还会许可我再来探访吗?
这两句耐人寻味。
墨客并不是特意要来,而是跟从路人无意走到了这里,奇怪的是:诗人为什么要假设问一句,如果我是为了吟诗,还会许可我再来探访吗?
缘故原由便是,宋之问是一位大墨客,前来拜访他的人,也该当是有一定诗歌水平的人,我杜甫现在是无意跟随路人走了进来,但如果只论写诗水平的话,你宋之问还会让我进你的山庄么?
很明显,杜甫实在是摆低自己的姿态,抬高宋之问,赞颂他的诗歌水平。
您看,墨客本来只是描写本日途经山庄的情景,他却通过一句设问,奥妙地赞颂了宋之问的诗歌水平,鬼斧神工,没有丝毫痕迹,这是妙处之一。
此外,这两句还形成了古今比拟:以前宋之问在世时,到山庄来的人,都是有一些诗歌水平的人,而现在路人都可以随意进入,正是大墨客的陨落,引起了杜甫的伤感,这是妙处之二。
还有,为什么现在路人都可以随意进入山庄呢?这两句又很自然地引出颈联,这是妙处之三。
杜甫
颈联,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淹留,勾留;耆老,老人。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勾留下来,向阁下的老人讯问;面对着依然如故的山河,山庄非常孤寂。
杜甫向老人讯问什么?
便是颔联留下的疑问:路人为什么可以随意进入山庄?宋之问早已离世,但是他的后人该当还在啊,怎么能让路人随便进来呢?
老人是如何回答的?
墨客没有明说,却写了五个字,“寂寞向山河”。这是反衬的手腕,用山河依旧来反衬山庄的衰落、孤寂。
答案很明显,宋之问的后人没有生活在这里,这个山庄已经荒废。
而在唐朝期间,一样平常只有达官之人会购置山庄,这侧面解释,宋之问的后大家才凋零,以是摈弃了这个山庄。
您看,杜甫本来只是为大墨客陨落而伤感;结果向老人讯问后,他知道宋之问的后大家才凋零,这更增加了墨客的伤感。
还不止于此,我们连续读尾联。
夕阳
尾联,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将军树,指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栽种的树木,宋之悌,有勇力,曾开元年间任右羽林将军。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看到宋将军当年栽种的树木,让我更加悲哀,越到日暮时分,凄厉的寒风越多。
墨客看到将军树,为什么会更加悲哀?
他用了五个字来形容,即“悲风日暮多”,这是借喻的手腕,“日暮”是比喻宋之问的后大家才凋零,“悲风”是比喻宋之悌的后人也短缺像他这样的将才。
这五个字非常形象地解释:宋家,不仅文人凋零,而且将才也已凋零。这又一次增加了墨客的伤感之情。
我们来梳理整首诗的脉络:
首先,通过“零落”两个字,定下怀古伤今的基调,后面展开来写;
其次,通过设问,奥妙由今怀古,大墨客的陨落是伤感之一;
然后,通过与老者对话,知道宋家文人凋零,这是伤感之二;
结尾,通过借喻手腕,写出宋家将才凋零,这是伤感之三。
这首诗是总分构造,而后面的三次伤感又利用了感情叠加法,层次分明,构思严谨。
但更奥妙的是颔联,墨客看到路人皆可入山庄的情景,然后做了一个假设,非常奥妙地赞颂了宋之问的诗歌水平,同时形成古今比拟,并且还引出了颈联更深的伤感。
一个设问,却有三用,堪称绝妙,让人不得不服。
可能有人会问:宋之问人品这么差,杜甫为什么会赞颂他呢?
我个人以为,紧张还是由于杜甫祖父,杜审言曾经和宋之问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杜甫这首诗故意避开宋之问的生活作风,只谈诗歌水平,实在已经比较客不雅观了。
其余,这首诗有没有借宋家来感慨杜家的意思呢?杜家和宋家一样,祖辈都是人才,可是杜甫这一辈也逐渐凋零,杜甫写这首诗或许也有勉励自己的意思吧。
你认为呢?
欢迎留言谈论哦。
公元746年,杜甫来了长安,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求官之路,他又写哪些诗歌呢?我们来日诰日连续读杜甫的诗。
站在墨客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