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资料称“彆”是形声字,这个是不准确的。“彆”是范例的形声会意字。
“彆”是高下构造。下部为“弓”,解释与弓干系;上部为敝”,起形声示意浸染。
在古代,“敝”有两个读音,分别读作bì和bie。
读作bì时是破旧的意思。比如“敝帚自珍”便是这个含义的利用。
读作bie时指行走困难貌,也便是脚往两边撇着走的样子,民间俗称“鸭巴子走”。
故而,“敝(bie)”描述的是脚外翻走路的样子,“彆”则借人拟物,描述的是弓两端外伸的样子。从形状上看,二者可以说是神似。
敝
2、“彆”是弓拉伸时的紧张承力部位。弓好不好用,“彆”的质量至关主要。如果两端彆的硬度不足,不但箭射不出去,而且人可能受伤。其余,“彆”的弹性不好,弓弦同样无法拉伸。等等。这样的“彆”,胶东方言称作“劣彆”。
后来借物喻人,胶东方言将脾气顽劣的人称作“劣彆”,也比喻人倔强,固执,脾气顽劣。比如:张三真是个劣彆,好好的地不种,偏要去偷。
劣:标准读音为liè,指暴烈、不驯服。
人体中有一块骨头神似弓背,这块骨头便是下颌骨。
下颌骨的两端神似弓彆的部位,下颌骨的张合全靠这个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故而,胶东方言称下颌骨叫“张彆骨”。
胶东方言形容人生气的状态,会说“气歪了嘴”;也有的说作“气歪了张彆骨”,也是气歪了嘴的意思。
弓两端的“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射出去的箭就会走偏。这样的状态,叫“彆扭”,也叫“彆劲”。
人说话时,有时会感到拗口,说不上话。这种状态,胶东方言叫“咬彆嘴”。比如:这句话真咬彆嘴。
“彆扭”今简化为“别扭”;“彆劲”,今简化为“别劲”;同理,在胶东方言中还有“彆手”,今简化为“别手”;“彆脚”,今简化为“别脚”等。
“彆嘴”是胶东方言,今简化为别嘴。
3、别,标准读音分别为bié和biè。
“别”读作bié时,有多种含义:一是指分离。比如说“久别相逢”便是这个含义的利用。二是差别。比如说“寰宇之别”。三是指分类。比如“差异”便是这个含义的利用。四是道别的解。比如:别名、别称,别人等等。
“别”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是用刀剔骨的象形。
将骨头从肉中剔出,便是分离。由此“别”有了分离的含义。
剔除出来的肉要分门别类,以是有了分类的含义和差别的含义。
“别”读作“biè”时,只有一个含义,指相扭,不顺。在这个语义下,“别”是“彆”的简化字。
在这个语义下,除了有“别扭”、“别手”、“别劲”等词语以外,实在“别”义项下的“不要”的含义也来源于“彆”。比如,“别听他的”,这里的“别”实在也是“彆”的简化字,是扭到另一边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不要。不过,这里的“别”与其他义项下的“别”的读音混用了。
4、“别”在胶东方言中是个极常用字。
今普通话用到“另”的地方,胶东方言基本都所说作“别”。这是由于在古语中没有“另”这个字。
在胶东方言中,“别”的常见词组有:
别介:不要那样的意思。比如一方说“俺用一下你的车吧”,另一方不想借,便回道:“别介,俺还得接着用。”
别名,指其余的名字。
别称,指其余的称呼。
工具用起来不顺手,叫“别劲(bié jián)”或“不趁手”。别劲:即力量用不到到得当的地方的意思。比如:这个锄把不正,干起来别劲。
别手:指不顺手。比如:这个地方太窄了,干活别手。
别脚,指脚用力的方向不正,走起路来感到别扭。比如,鞋不好,真别脚。今普通话中的“别脚”的意思是指低下、劣质的意思。这里的“别”明显是“蹩”的替代字。不过,写作“别脚”明显是逻辑不通了。
别嘴,指说话不流利,感到发音别扭,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