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红藕喷鼻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落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愿望着)。
花,清闲地飘零,水,清闲地飘流,一种离去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打消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逝,又模糊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精彩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词多哀愁伤感之作,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同时是我国两位上24史的女性之一: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
李清照从前生活优裕。父李格非,北宋齐州人(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婚后,她把全体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笔墨的网络研究上。
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朋侪陆德夫批驳。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贫乏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生僻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还写下雄浑旷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紧张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因此黄花自喻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样平常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比较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愿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往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中表现词人“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这首《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迫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落、竹席浸凉的秋日,空灵蕴藉,“红藕”,粉赤色荷花。“玉簟”,精美的竹席。荷花凋残,花着花落,既是自然界征象,也是人间悲欢离合的情绪象征;秋意渐深,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深闺秋寒独处的内心感想熏染。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赵明诚久仕不归,郁郁寡欢,如今面对这样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深秋景象,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内心之苦不言而喻。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颂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落人间烟火气候”。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嬉戏。“轻解”与“独上”,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含羞的少妇心情。正由于是“轻”,以是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便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嬉戏。昔日大概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想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急迫心情,溘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光鲜,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愿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瞩目,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面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实在,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散而伤怀。这种繁芜而奇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便是她之以是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朴拙爱情的详细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间的统统诸如离去,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相互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去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表示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民气领神会、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解,蹙着的愁眉方才伸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把朴拙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感情变革冲破了故作沉着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动听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喜好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全词所透出的朴拙的“情”让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头,却下心头”一样的难舍。
所有的字都藏着一个名叫赵明诚的人,从“独上兰舟”由景而生的孤独,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愿望,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遗憾,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伤感,直到末了,才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念。构思迂回辗转,措辞却又明白如画。
每一个字,都盛满了思念;每一个对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词?
词人笔下清婉的几声慨叹,荡气回肠,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绝的词,牵出深深切切绸缪不断的缠绵,一声咏叹,缕缕相思。远古的忧闷,似一泓不息的脉流穿透千年的逆反光阴,踏破苍桑沉默的烟尘岁月,清晰哀怨般缓缓而来,就这么生灵灵地霸占了女民气,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情,醉了过往,醉了现代。
在风月两相清的寂寥里,在纵目而视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各处吟诵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