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汉代辞赋的影响,魏晋期间逐渐涌现一种新的文体——骈体文。到了南北朝期间,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后来我们常常能听到的“四六”,实在指的便是骈体文。由于一样平常这种文体通篇都会采取四字句和六字句,以是晚唐开始有人称之为“四六”,明代沿用了这个说法。而我们现在说的“骈体文”,实在是清代才涌现的,一贯沿用至今。
自魏晋开始涌现到中唐期间,骈体文可以说是霸占着文坛的正统地位。虽然说中唐后骈体文被“古文”替代了,但是它在我国文学史很长一段韶光中发挥着至关主要的浸染,也影响到了唐宋期间律诗的创作,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这种独特的文体。
一、骈偶相对“骈”在《说文解字》中的阐明是:“驾二马也。”释义为“两物并列,成双对偶”,而“偶”的意思便是两人成双成对,“骈偶”组合在一起便是“两两相对”之意。
两马并驾
骈体文遵照“骈偶”的原则,句式上通篇都是两两相对,普通来说便是通篇对仗。由于古人的语法不雅观念比较模糊,我们采取当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总结出了骈偶的三个要点,分别是句法构造的相互对称、词性的对称和对仗工致。
1、句法构造上的对称
句法构造上的对称又分为整体对称和高下联内部对称。整体对称包括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述宾构造对述宾构造、偏正构造对偏正构造和复句对复句;高下联内部对称包括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滕王阁
中学课文里的名篇《滕王阁序》是一篇非常完美的骈体文,可以借助里面的句子来理解句法构造上的对称。例如“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句法构造上,“时运不济”对“命途多舛”,属于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高下联内部构造上,“时运”对“命途”是主语对主语,“不济”对“多舛”是定语对定语。
2、词性的对称
古人没有词性的观点,皆以“虚实”来概括,以是骈体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利用非常讲究。用当代汉语的词性来说,这里的对称包括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介词与连、介词。
桑榆非晚
例如《滕王阁序》中“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个中“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属于名词对名词,“虽”对“已”、“非”对“可”属于连词对连词,“赊”对“逝”、“接”对“晚”属于动词对动词。
3、对仗工致
所谓对仗工致,紧张是指把事物划分为许多“事类”,骈体文哀求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人物对人物、植物对植物、器物对器物。
自然景致多为事类对
例如《滕王阁序》中“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睢园”对“邺水”、“彭泽”对“临川”是地理对,后者同时也是人名对;“绿竹”对“朱华”是植物对;“樽”对“笔”是器物对。
以上便是骈体文“骈偶”的干系原则,不过有一点须要特殊把稳,一样平常来说,句首句尾的虚词和共有的身分一样平常不算在对仗里面。
二、四六句式“骈偶”是就骈体文的措辞特点而言的,“四六”的着眼点在对句的字数上,紧张有五种情形:
1、四四——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对简称为“四四”,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六——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对简称为“六六”,如“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3、四四四四——两组上句为四字句下句为四字句相对简称为“四四四四”,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将军
4、四六四六——两组上句为四字句下句为六字句相对简称为“四六四六”,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六四六四——两组上句为六字句下句为四字句相对为“六四六四”,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魏晋期间,骈体文字数不设限,当时以四字句居多;到了南朝宋时,四六开始涌现;到了唐代,“四六”的格式得以定型并广泛利用。
三、平仄相间平仄指的是古汉语的平声和仄声,自永明体之后,音调成为增强诗歌艺术美感的一种手段。唐代往后的骈体文受到律诗的影响,也开始讲究平仄。骈体文的平仄分为单句相对和双句相对:
单句相对又包括四字对和六字对: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为四字对甲式;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为四字对乙式。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为六字对三三甲式;
“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为六字对三三乙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为六字对二四甲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为六字对二四乙式。
对称之美
双句相对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为四四出联前句仄收式。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为四四出联前句平收式。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为四六出联前句仄收式。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为四六句出联前句平收式。
以上便是骈体文平仄的干系格式,总体要遵照的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一些虚词不须要讲究平仄。
四、用典——典雅蕴藉骈体文最突出的词汇特点便是用典,我们常日能够看到骈体文行文援引古代的事宜或古人的语录,但是其目的并不在于增强自己不雅观点的可靠性,而只是为了追求文章的“典雅”与“蕴藉”,由此可见骈体文的文体追求。
用典
骈体文用典的办法包括剪裁融化和藻饰。剪裁融化须要一体完成,剪裁便是裁取对仗所须要的古代事宜或古人语录,然后将其改动,变成符合对仗哀求和文本表达意思的模样形状,这个过程叫融化;藻饰便是追求辞藻的华美,这一点可以利用一些表示颜色、金玉、山水、风月、奇兽、灵禽、喷鼻香花、异草的词语来入文,由于这些词语本身就很华美,用到文章之中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浸染。
浪漫感想熏染
骈体文的涌现与魏晋期间崇尚美、追求形式的风气紧密相连,由于它喜好用典,导致文章内容不足平白晓畅,以是不能成为市民口口传颂的文学。骈体文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文学形式,虽然说它由于内容晦涩导致受众面不广,因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算高,但是它是高雅文学的代表,个中也不乏一些声情并茂而言之有物的精良作品流传于世,成功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