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有头绪,也没有空网络资料,那就随着

本日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诗仙”李白的诗。
我们按从易到难,从熟习到陌生的顺序来读。

李白

先来读几首五言绝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孩子最应该读的14首李白诗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大概是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墨客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画面,唤起“思故乡”的意念。
这种由于画面而产生的意念,入木三分,能让孩子养成看字之后进行图像思考的习气。
像“拍照式影象”,堪比刻骨铭心。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墨客和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暗寓着“还是山懂我”,墨客怀才不遇“无人相识”的孤独感跃然纸上。
前期我们可以“不求甚解”,念给孩子听就好,等孩子自己探索起来,阐明给他们听,就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解析:“三千丈的白发”,这夸年夜,真是尺度大开。
“忧闷”啊,就有这么长。
原来忧闷可以用长度计量!
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里,小兔子把臂膀张得大大的,见告妈妈说:“这么爱!
”同样无厘头到令人捧腹,但化抽象为详细的行为非常让人共情。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年夜声语,胆怯天上人。

解析:“危楼”便是高楼,高得抬手就能摘到星辰。
“浮夸其词”,透露出的一颗童心。
后半部分,不敢大声说话小心翼翼的样子更像孩子。
这样的诗不怕孩子没有兴趣。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东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解析: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就在三四句,东风是善良的,知心的,“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情商极高,“风品”很赞。

李白醉酒

接着来读几首七言绝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析:这首诗,每一个断隔便是一幅画。
一二句让人触目惊心,三四句给人浑阔茫远之感。
“断、开、流、回、出、来”6个动词,把天门山景写活了。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从彩云间离开白帝城,这样的景象如梦里他乡,震慑心魄。
“千里”对“一日”,而交通工具不过是轻舟,这夸年夜的速率,让墨客的好心情流露无疑。
史料记载,这首诗是李白被贬途中收到赦书时所作,“归心似箭”,才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这样的神来之笔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如果世上唯一不变的便是万事都在发展变革,那就让“我”把不变的心意,寄给玉轮,伴你到夜郎西。
朋友之间的“情话”也可以如此“肉麻”,这友情的小船,永远不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析:这里的君,便是指玉轮。
每次读这首诗我就忍不住“”质问李白:啊!
李白你太任性了!
玉轮是你家的吗?你说玉轮能“随君直到夜郎西”就能动,你说“思君不见下渝州”,它就不动。
论指挥玉轮,我只服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解析:李白如果生活在当代,一定能成为一个全球有名的绘本插画师。
他在支配场景上的技法可谓出神入化,犹如最有名的《静夜思》,这首诗前两句,他也是在布景,为引出思乡情切酝酿氛围。
全诗浅近易懂,感情朴拙,余韵无穷。

望庐山瀑布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多少年前,当我站在庐山瀑布前,我被它磅礴的气势震荡得惊呆失落语。
再一读这首诗,更为震荡,这一次是震荡于李白的才华。
“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像是从九重天上流下来的银河之水,神来之笔,惊人魂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涯流。

解析:这首送别诗,洒脱灵动,情深而不滞。
原来你是这样的李白,游遍山川湖海,却还能深情到目送孟浩然离开,久久不动,只剩长江流向天涯。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换个角度,作为被送别的工具,李白又能看到朋侪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义重:比千尺深的桃花潭水还要深。
李白!
汪伦这样的朋友请给我来一沓!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上苍外,二程度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解析:由来吊古伤今,但李白没有沉浸在凭吊的伤感之中,他跳脱悲情,放眼山河江水。
“三山半落上苍外”,“杳杳有无中”的妙处不言而喻;“二程度分白鹭洲”的画卷缓缓展开,令人叹服。

怀古抒怀,末了两句画龙点睛,道出怀才不遇的伤感,却自带“硬气”,表现为“我能为你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能眼不见为净”。

李白与我们同食人间烟火,可他呢,作起诗来用字信手拈来,修辞随意遣用,想象新颖夸年夜,一首好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气呵成。
铁打的才华,流水的字眼!

大写加粗地服!

李白将进酒

为什么要读古诗词,怎么读

古诗词的美,不用更多阐明,从年初再度火得一塌糊涂的《诗词大会》上,大家就能觉得到。

参赛者职业不一,社会地位不一,由于诗,他们相遇;由于诗,他们有着充足丰盈的精神天下;由于诗,他们自带光芒……

让孩子从小接管古诗词的熏陶,是美的启蒙。

身为中国人,将来不论我们孩子能飞到若何的远方,会说多少种措辞,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

与其等到匮乏才想起补充,不如从小就养成欣赏、积累的习气。
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修心益智的自我塑造。

李白

“诗仙”李白(701-762)

唐朝浪漫主义墨客

你所不知道的李白:仗义的武林高手

众人皆知李白“斗酒诗百篇”,却鲜有人知他还是一个绝世武林高手。

李白自幼聪慧,“五岁诵六甲,十岁不雅观百家”,听说李白的父母,一度希冀着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大墨客。

不过李白并不是“两耳不能窗外事,齐心专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以为要名震天下,光读书不足,还得练就一身非凡的身手。

李白擅骑射,“十五好剑术”,师从大唐第一剑客裴旻。
二十多岁的时候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为众人示范了什么叫“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他游遍半个大唐,历经数年,过得洒脱、清闲,安然无事。
要知道,在古代一人远游,光有决心没有高超的身手,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传说李白在与好友吴指南结伴而行在山中时,突遇拦老虎,吴指南没见过这种架势,直接被吓去世了。
李白本可以逃遁而去,让老虎蚕食好友的尸首,但李白没有,他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并成功以剑逼退饿虎,可见武功了得。

四处游览的李白,还非常乐善好施。
游历在杭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见告孩子,这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化。

好好听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