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最著名的17首诗首首千古流传你还能背几首吗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洁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喷鼻香橘。

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千古名句: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6,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9,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千古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千古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11,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千古名句: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

12,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喷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千古名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3,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嫡隔山峰,世事两茫茫。

千古名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4,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

千古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

15,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在这正是落花的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16,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百口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往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天子献赋,向朱紫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急。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落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旧心系苍生,肚量胸襟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墨客,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壁,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丢脸出杜甫的英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59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之一,心系苍生,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空想。
但他仕途不顺,先是因李林甫编排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而导致科举之路不通。
为求做官,他不得不游走于权贵之间,渴望得到他们的引荐,却屡遭失落望,悲惨惨淡。
困守长安十年间,他看清了上层统治者以及政府官员的恶行,战乱动荡,民生疾苦,甚至他的人生态度和诗词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杜甫的诗沉郁抑扬,以史入诗,大水深流,言丰意远,花繁枝遒,诸体兼工。
因此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人称作“诗史”,他的诗歌影响深远,为中国古典诗歌以及唐朝社会历史变革发展探究留下了宝贵的素材。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