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可见水中天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寂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平凡的生活蕴涵真智,选择失落意或得意,只需两个动作,一是谦卑地低下头;二是往退却撤退一步。
保持一颗平常心,低头看一眼水洼,那里同样会有一片高远的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盘点古诗词写出人生别有洞天

身陷困境 勿要伤悲

退毛鸾凤不如鸡,虎离岩前被兔欺,龙居浅水虾蟆戏。
一韶光遭困危。

有一日起一阵风雷,虎一扑十硕力,凤凰展翅飞,那其间别辨高低。

——元‧无名氏《水仙子‧退毛鸾凤不如鸡》

鸾凤、老虎、苍龙三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俊彦。
当它们陷入困厄、危难时,鸾凤的境遇乃至连鸡都不如,老虎遭兔子陵暴,苍龙还被虾蟆戏弄。
一时的境际并不代表永久,有朝一日,鸾凤、老虎、苍龙走出困厄时,它们会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
以是,善待他人,何尝不是善待于自己?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凡。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辗转人间,流落无定。
我们总会碰着一些人,看到他们的笑颜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碰着坎坷挫折,他们的心境亦如古井之水不起波澜。
人生涯着犹如住店,你我只是这世间的行者罢了。

修行在尘凡

门庭清妙即禅关,白搭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清‧张问陶《禅悦》

俗话说:“小隐在深山,大隐在世间。
”不用耗费黄金买一座山,才能隐居修行。
如果心中有一轮明月,纵然尘凡滚滚,你也可以倾洒皎洁的月光,普照暗夜。

量人先量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是非几时量?

——元‧石屋清珙《裁缝诗》

人间不缺美景,而是缺少长于创造美的眼睛。
生活处处有真义,只是缺少长于洞悉的聪慧之眼。
裁缝师逐日辛劳奔波,为他人度量尺寸。
终极不知为谁辛劳,为谁忙?我们是否也如那裁缝师,逐日忙着与他人“丈量”。
只不过不是丈量尺寸,而是“丈量”是非,“丈量”屋子大小、财富多寡,在忙着计较、筹算利益中,匆匆度过生平。

知荣知辱 贫也甚风骚

知荣知辱牢钳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
闲袖手,贫煞也风骚。

——元‧白朴《阳春曲‧心腹》(选录)

荣与辱、是与非,千百年来,萦绕众人心头。
若能忘得失落,齐荣辱,清闲察看犹豫世事,哪怕贫穷,却也清闲风骚。

以善为本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shutterstock)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面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明‧刘基《劝世偈颂》

俗话说:“人善天不欺。
”勿要计较一时得失落,只管平心乐善好施,善待于人。
有朝一日,发生灾厄。
青松定会毫发无伤,悠然历劫。

随缘循分

尘凡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生循分度光阴。

——明‧憨山《醒世歌》

若把人生比作汪洋大海,能保人安然穿越的办法,如诗所言“忍辱柔和”。
处处随缘,此起彼伏的波浪,会安然地把人送至幸福的彼岸。

心待足时名便足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元‧薛昂夫《山坡羊‧大江东去》

从古至今,世人为求功名,走遍了天涯海角。
辗转奔波,转眼白了头,这时才创造,当心里知足了,甘于平淡时,对功名渴求的心也就知足了。
身居高位,有高位之苦;身居低位,有低位之苦。
若能在自己所在阶层,放淡执念,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位,都会生活得恬然怡乐。

心有明珠 拂尽尘垢显光明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目前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茶陵郁《悟道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明珠。
由于久在尘寰劳苦奔波,逐渐地使明珠蒙上厚厚的尘垢,粉饰了高洁、光明的本性。
一旦撤除尘垢,规复本来面貌,那通亮的辉光足以照破山河。
或许,那便是真善真念的力量,使人冲破贪执,得到永恒的自由与快乐。

心中无闲事 便是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黄龙慧开《春花秋月》

造物主无私地授予人间美景,春花、夏雨、秋月、冬雪,还授予众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财富与资源。
上有苍天庇护,下有大地承载,身为天地之间的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如果能看淡烦恼、纷争,视野所及之处,都会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或许,这便是相由心生吧。

蜗牛角上有何事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快,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对酒》

视野越宏不雅观,眼界越宏阔。
有了高度,就随意马虎看开纷争。
不争蝇头之利,不求蜗角之名。
人生无非贫富二字,且随缘,笑一笑,大肚能容,清闲心灵。

物我皆无尽 又何羡乎

逝者如此,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不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不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宋‧苏轼《赤壁歌赋》

水每天一直地流逝,实在它并没有真正的消散;玉轮或缺或圆,它究竟还是那轮明月。
如果从变革一壁来看,天地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着;如果从不变的一壁去看,万事万物和自己的生命也同样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倾慕的呢?况且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归属,如果不是属于自己,强求一分一毫都得不到。
你看江上的清风、山中的明月、悦耳的声音,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人禁止我们去感想熏染自然的恩赐。
这些无穷的宝藏,我们现在不正在一起享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