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

忧忆李龟年。
”近代苏曼殊《饮席赠歌者贾翰卿》

诗文漫读:一首歌曲仿佛是从水面掠向了云霄,

苏曼殊莲花诗中的通感之美

无数的莲花,红白低首,无数的彩云,在天空流荡。

还有谁能够比得上这样的歌声和人,

只有唐朝的李龟年呀。

初衣解诗:现在正值盛夏,有时候却在办事的途中,会途经一片又一片的荷塘。
这天早上,景象微云不雨,忽然看到荷塘里错落的荷花,由于池塘宽广,每丛荷花之间都有着间隔,白荷花红荷花一朵一朵的如仙子矗立,疏落有致,竟可以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倒影。
偶有风来,荷花相互的摇摆,高高低低犹如远远的在说话,但仿佛也是优雅的问候,带着生命的肃静和喜悦。

不知怎么我就忽然的脑袋里面冒出了苏曼殊的诗“红莲礼白莲”。
没有什么比这五个字更惟妙惟肖的。
淡雅,亲切,拟人,且古雅。

虽然苏曼殊因此情诗成名,一时席卷享誉江南江北。
但实际苏曼殊的诗,并不都是催人泪下的情诗,有很多诗绮丽淡远,如果不清楚他是近代的墨客,你可以直接跳过宋元明清,直追唐朝。

比如这一首五言诗。
如果隐去他的名字,你觉得这是一首唐代被遗落的诗。
言语疏阔,气韵十足。

这首诗是苏曼殊30岁的作品。
这一年他在上海苏州之间不断的来回。
生活虽然不稳定,而且肠胃疾病常常产生发火,但是他交游甚广,个中便是听到了豫剧名家男旦贾碧云的歌声。

已经没有资料传下来贾碧云的歌声有多么美。
许多老艺人回顾,他在台上身轻如燕,踩着高跷扮演穆桂英洪雪娥。
想必歌声也一定是清亮高亢,绕梁三日。

这首诗里并没有描写歌声,但却给人一种非常美好明丽,夏天荷花为之摇荡低首的觉得。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叫做通感。

可以想见贾碧云的歌声,一定是清亮,犹如荷叶上的风,摇荡了千万朵的莲花,又回旋到了天边。

这首诗还有一个范例激赏贾碧云的意思,我们从遗留下来的不多的资料里,已经看出了,这位男旦演的多数是一些爱国的或者忠贞的角角色。
以是苏曼殊是用唐朝最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莲来比喻他,这是对人品和歌声的双重赞誉。
一个“礼”字,写尽了莲花的谦卑欢畅和冲动

但是这首诗最美的竟可以分开看。
由于它的通感极好。
就像初衣途经荷塘时,就忽然想到了这一句,短短的五个字便是面前景致的描写呀,静也找不出其余的。
这便是苏曼殊的天分和才华。

不独是我以为好。
我来说一说两个名人。
50岁多岁的老舍,他有一天翻看苏曼殊的诗,要知道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直接就挑出了苏曼殊的四句诗,以此作为题目,和齐白石商量着作画。
这四句诗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束寒梅带雪红”。
作为名画家的齐白石,也非常喜好苏曼殊诗里的意境。
91岁的齐白石,看诗作画,开拓意境,画就了春夏秋冬四幅。
个中“红莲礼白莲”,白莲挺立细长,高傲的仰着头,红莲则仰着头,45度角,浪漫而谦卑的样子。
一幅画,把莲花的“礼”,画到了谦卑欢畅和冲动。

看到这幅画作,初衣想到了满池荷花的摇荡,苏曼说的通感之美,由诗而画,触景成诗,的确是天才之作。

我有时候也非常好奇这样一个墨客,出生离奇飘零,诗词有极度的悲哀,却也有开阔明丽的佳句,直逼晚唐,不可以自怜出生的小儿女诗或墨客来看待他。
确实是一个途经人间的孤独天才。

“一曲凌波去,

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

忧忆李龟年。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