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唐采薇图》是宋代李唐创作的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因此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图中描述伯夷、叔齐对坐在峭壁绝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武断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乐意相随。伯夷、叔齐均脸庞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画中描述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决定立次子叔齐为继续人。国君去世后,叔齐坚持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坚持不受,说他不能违背父命。为了让弟弟叔齐从容继位,伯夷悄然逃走。得知此讯后,叔齐也当仁不让地放弃了王位,随兄而去。多年后,二人投奔西伯侯姬昌。恰值姬昌去世,他的儿子号称武王,正在积极准备进兵讨伐商纣。二人急速赶到武王马前制止。但武王未听,攫取了政权后,天下改称为“周”。伯夷、叔齐深以为耻,决心不再吃从周朝地皮上收成的粮食,于是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靠着采掘些野菜度日,末了饿去世在山里。他们这种“饿去世事小、失落节事大”的行为得到普遍推崇。李唐以此为题便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腼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讽刺。
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大约属李氏晚年作品。本幅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后幅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的题记。《清河字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字画谱》,《式古堂字画汇考》等书著录。
靖康二年(1127),金人灭掉了北宋,不仅活捉了徽、钦二帝,还俘获了一大批包括宫廷画家在内的能工巧匠,个中就有这幅《采薇图》的作者,被后世誉为“南宋四家”之首的大画家李唐。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金人虽生性粗犷却很看重文化教化,对付俘获的北宋文人只要学有所长,就会给予相称的礼遇,对宫廷画家更是报酬丰硕。据《金史》记载,金国宫廷“于秘书监下设字画局,又在少府监下设字画署”,在“裁造署”中也“有绘画之事”。以李唐
当时的声誉地位,在金国不仅可以衣食无忧,就连创作条件也肯定优于内忧外祸、兵燹纷纭的北宋。可是,他却在去往金国的途中逃跑了。逃跑的情由很大略,他是宋国臣子,他要忠于国家,他不能够为“外族”效力。时至今日,我们对付李唐舍命南逃的举动还是该当称道的。中华民族虽然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但金国对北宋的战役毕竟是不正义的。从李唐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的态度和气节。正是由于他自身所具有的这种民族气节,才会鄙视那些甘于为金国效力的北宋臣子。于是,他创作了具有讽刺与警世意义的《采薇图》。
《采薇图》画面的气氛肃穆、凝重、萧瑟。最前面的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树干奇崛如铁、挺立坚硬,这不禁使人遐想起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作者故意将这两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树支配在画面最前端,或许便是对画中人物性情的比喻与写照。 在枫树后面的
石壁上有两行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由此可知作品的主题。在画面的中央位置,一块巨大的岩石光滑如砥,石上有二人相对而坐,这便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伯夷与叔齐。正面的一位抱膝安坐,神态老成持重的男子,大概是长兄伯夷吧?此时,他正侧着头仔细聆听着叔齐的评论辩论,表情持重肃穆,眉宇间仿佛还带着许多的忧虑,彷佛正在追忆故国往事。叔齐的形态略显生动,他身体斜倾,右手撑地,左手探出二指,像是在向兄长诉说着周武王“以暴易暴”的各类罪状。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评价这件作品时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现在看来,确有同感。
树木的画法颇具新意,那株松树只是用重墨粗笔勾出树干,然后略加些鳞纹,再以浓淡不同的色彩晕染,显得苍劲憨实。松针在勾勒之后再用青绿色重新描一次,用笔挺拔爽利,线条虽短却充满劲力,显现出一派繁华茂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细节处理上,李唐也是颇具匠心。浓重茂密的背景衬托出两个身着淡色衣装的人物,使主题尤为突出。岩石后的绝壁峭壁,松树上缠绕的古藤,营造出一派荒漠寂静的场面,这或许是荒山之中人迹罕至的偏僻角落。它不在周朝的辖治之内,那么,这里的野菜、野果也不是周朝地皮上成长的了。摆放在二人面前的篮子和镢头是采薇的工具,作者着意刻画这一小小的细节,不仅更加突出主题,更使画中人物有了一种怡然自得、随遇而安的情致。一条逶迤蜿蜒的小溪从崖下流过,使构图更加丰满,画面豁然开朗。小溪的流动不仅使视野中的景物显得宁静、肃穆,同时也增强了虚实对应,作品也显得更加自然灵动。
竖版全卷欣赏: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善于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憨实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