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其一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其二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古诗今译:
曾经听说边城生活苦,本日到这里才亲得意知。
我羞愧于吟唱这门下曲,面对那防守边城的将士。
可恨吐蕃狂虏还违反君命,烽烟四起北侵内地令人忧闷。
却让我遭到严励的责罚,我满心畏惧不敢到贬所松州。
注释讲授:
(1)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一作:陈情上韦令公。韦令公:韦皋,字城武,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贞元元年,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因边功,进检校司徒兼中书令,隋唐以来,凡任中书令者,习称为令公。(2)陇头儿:在蜀(四川)陇(甘肃)交界处守边的战士。(3)黠(xiá)虏:狡猾的仇敌,指吐蕃。贞元初,吐蕃强大,不断侵扰蜀、陇等地。(4)直北愁:吐蕃当时已据青海、甘肃一带,正当四川北部,故称直北愁。(5)松州:今四川松番县。
品鉴鉴赏:
壹
第一首诗言由于墨客自己亲自到了边塞,才知道了这里的生活之苦。女墨客同情那些征戍战士,想唱支曲子以表慰问,但是不好意思把过去酒席宴上的曲子唱给这些战士们。这就委婉地把将帅的花天酒地的生活和士卒艰辛的生活做了个比拟,比拟中带着对边帅奢糜生活的讥讽,也带有对士卒们的深厚同情。这首诗,墨客用朴实的措辞,比拟的手腕,写出了自己感情的变革:由“闻说”到“始知”,真正理解了战士的疾苦;由“唱”到“羞唱”门下曲,真正认识到统治者花天酒地的腐败。作为一个被罚歌妓,这些认识不仅深刻,而且其大胆表达的勇气也令人佩服。
贰
第二首诗说边塞的吐蕃屡次违命,制造事端,入侵唐朝,北方报警的烽烟传来,真令人发愁。然而带兵镇守边塞的节度使不发怒,不对付,却对一个弱女子的小小过失落,大发雷霆,严厉制裁,罚赴边地。主帅不敢去松州,墨客也不敢去那仇敌逞凶的松州。诗歌把边帅对符入侵仇敌和对待弱女子的态度做了比拟,写出边帅对仇敌的懦弱无能和对弱女子的滥施淫威,比拟光鲜,戳穿深刻,嘲讽尖锐,表现了墨客非凡的气度和胆量。
叁
全诗紧密结合墨客的出生遭遇,利用比拟,自然而有力。第一首就己而言,从韶光的发展上写出经历变革所带来的思想感情上的变革。第二首就韦皋而言,从态度的不同上写出韦皋的怯敌严人。前首表现了羞愧之情,写得实在,后首表明了训斥之情,写得严肃。
创作背景:
薛涛十六岁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因其诗才召她侍酒赋诗,参与幕府宴饮嬉戏生活,于是薛涛入乐籍,得韦宠爱。后因宴会酒醉争掷注子,误伤韦皋兄之子,被韦皋罚去边地松州,薛涛有机会理解边塞征戍战士的生活,有所感,写了这两首诗给韦皋。
作者简介:
薛涛(759—831年),字洪度,长安人。幼年随父游宦四川,父去世家贫,堕入乐籍为妓。能写诗词,懂音律,与白居易、元稹等墨客唱和,并得各达官的重视,得脱乐籍。武元衡曾奏请授为校书郎。老年居成都浣花溪,以精制松花笺出名,号“薛涛笺”。
编辑:小孤鹜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