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每个中国人在童年期间,都听过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这对中国古代著名民间爱情故事的主角到底长啥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其个人微博发布了长安汉武帝昆明池牛郎织女像,并配文调侃:“他们长成这样每年还要见一次,你也可以,加油。”
点开图片,一韶光有些分不清谁是牛郎,谁是织女……被于赓哲逗乐的网友也留言安慰,“毕竟两千多岁,肯定显老。”“便是由于长成这样,每年见一次就够了”……
据理解,这两座石像分别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的常家庄村落和斗门镇棉纺厂内——仿若牛郎织女隔着天河遥遥相望。当地人平日里以“石爷”“石婆”称呼他们,每逢农历月朔、十五、七月七,还会到石婆庙里求福,祈求安然和财富。
“所谓织女像在长安常家庄石婆庙,身高1.9米,跽坐状。实在这个更多人认为是牛郎,之以是当地人坚持认为是织女,便是由于跽坐的姿势像是跪着,象征男尊女卑。”于赓哲表示,当地村落民分不清汉代男女装扮服装和发型,于是将牛郎称为石婆,织女称为石爷,还常常拜祭。
看完正宗的牛郎织女像,再看看长沙窑瓷器上的古代情话。如大家所熟知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该诗书写在褐彩诗文瓷壶上,将老少两人的朴拙感情表露无遗。
唐代·长沙窑 褐彩诗文瓷壶(长沙博物馆藏)
此外,一首:“男儿爱花心,徒劳费心力。有钱则见面,无钱不相识。”的诗句,则让人看到了部分古代女子的择偶不雅观。
唐代·长沙窑 褐彩诗文瓷壶(长沙博物馆藏)
红星新闻 曾琦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