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常常翻阅跟苏东坡有关的史料来理解苏东坡的寓惠情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付这首苏东坡的诗,相信很多人都熟习。苏东坡寓惠两年又七个月,共创作了作品587首(篇、幅),包括诗124题187首、词18题18首、各种杂文111题129篇、书信共51人233篇、字画20幅。为了让众人能全面地理解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生活情形和创作成果,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用了10年韶光,阅读、搜集、整理苏东坡寓惠期间的诗文,花了6年多韶光,选取苏东坡寓惠时创作的诗词100首、文赋33篇,书论50篇,铭诔18篇,进行简注和简析,出版了一本《东坡寓惠诗文选注》。这本倾注了陈雪6年心血的书本,其创作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让大众深入理解苏东坡寓惠情形
“有人说,苏东坡寓惠之后,文思枯竭,豪情不再。读罢苏东坡寓惠诗文,你会创造他只是从天上落到地下,从天国回到人间。在这里,他距庙堂很远,离百姓很近。”这段话,道出了陈雪编注《东坡寓惠诗文选注》的缘由。
自2007年创作 《东坡与朝云》歌舞剧本开始,10年来,陈雪一贯没有间断过对苏东坡寓惠期间所创作的诗文的整理和阅读,单是在他的书柜,就收藏有60多本关于苏东坡的书本。
陈雪见告,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在惠上演之后,广东粤剧院要在此剧根本上改编同名粤剧,派80多岁高龄的著名编剧秦仲英老师来惠采风。当秦老师向其索要干系资料时,陈雪除了把自己多年写下的诸多有关苏东坡的文章给了秦老师之外,还把《惠州志·艺文卷》送给了他。秦仲英老师托着那部两块砖厚的书,感慨地说,如果你能把苏东坡寓惠期间的诗文精选出来,编成一本既可以携带出行,又可起到遍及浸染的大众读物,对外人理解苏东坡的寓惠历史,是件多么故意义的事情。
在秦仲英老师的鼓励下,本着一个本土文艺事情者的职责,加上其本人对东坡诗文的酷爱,耗费6年心血,七易其稿,终极出版了这本《东坡寓惠诗文选注》。
对苏东坡《记游松风亭》更是情有所钟
读遍苏东坡寓惠的诗词文章,陈雪对苏东坡《记游松风亭》更是情有所钟。这篇仅有99个字的散文,写出了苏东坡旷达人生的大境界。陈雪说:“苏东坡刚到惠州,开始是居住在当时的官府接待地合江楼,不久由于非议不断(因宋律有规定,凡带‘安置’两字的贬吏俸薪半数,住房自赁),苏东坡只好搬家嘉佑寺。试想从詹范知州的座上客到与贫僧相伴的草民,从宽敞通亮的合江楼到破败、湿润的嘉佑寺。这种巨大落差,若是一样平常的人如何能适应?但苏东坡便是苏东坡,搬到嘉佑寺的第二天,就游松风亭,并写了这篇百字游记。”陈雪对苏东坡这种旷达态度,很是钦佩。
据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当时松风亭上植有松树20余株,清风徐来,松声如涛,是当地的游览胜地。苏东坡以登山的切身体会,利用了“挂钩之鱼”、“兵阵相接”、“进退则去世”等比喻,与自己坎坷艰险的仕途形成不雅观照,隐喻放弃目标就能如鱼脱钩,得到解脱。陈雪认为:这篇游记写景抒怀,亦庄亦谐,道尽人生况味,写出世间哲理,又流露出苏东坡游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词中反响出苏东坡恤民为民
对付苏东坡反响民生的一些文章,陈雪也很是喜好。
苏东坡的诗《连雨江涨》,写的是在宋绍圣二年(1095年)惠州大水泛滥的情景。宋绍圣二年,是苏东坡来惠的第二年,此时,苏东坡又复居住在合江楼。他站在合江楼上,目睹了疍家移船、鸡狗上墙的走水场面,情不自禁写下了《连雨江涨》(二首)。“云出山”“水如天”,写出了大水来临之时的凶猛和壮阔,风卷起鱼虾随着雨水落下,人随着鸡狗爬上墙头高处。此诗还写到:“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师长西席过岭年”。只要记得这年的大水涌到了合江楼门前的石阶上,就记得我苏东坡来惠州已有一年多了。
这场历史上罕见的东江大大水,把鹅城淹成汪洋中的一座孤岛,江河湖泊及周边的万亩良田顿成茫茫泽国。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年秋日,晚造得到丰收。但漕府(类似现在的国税总局)下发征收徭役赋税的通知布告明令,哀求惠州当年的公粮任务需“折纳现钱”,当时的詹范知州四处奔忙呼吁,申讫不要强制农人以米换钱,但没有效果。詹范只好来找苏东坡商量,看有什么办法减轻惠州百姓的经济丢失。苏东坡给当时的提点刑狱、表兄程正辅写了一封长信,把惠州的实际情形和漕府的征令如实地重述之后,便搬出朝廷的新行役法作为依据。程正辅为苏东坡的行为所冲动:自己流落他乡、居无定所,薪俸无着、生活困窘,却从未向他提过只字哀求,而对惠州百姓的事,却如此关怀,以至挺身而出,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在程正辅的帮忙下,末了,惠州征税是“屈服民便,任纳钱米”。
据统计,苏东坡寓惠期间给各地官员一共写了232封书信,这些私信相称部分都是谈及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公益之事,而在信末又总是反复叮嘱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这是出自他的主张。“苏东坡一方面想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为当地百姓做些好事实事;一方面又得时候戒备着政敌对他的进一步打击和伤害。由此可知他当时的处境是何等困难。”陈雪说道。
具较高学术文学代价获好评
谈及撰写此书时所碰着的困难,陈雪坦言:“由于自己的史学根本缘故原由,简注事情是相称费力耗神的。苏东坡的寓惠诗文每一篇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即便是即兴之作亦有多种阐明,对付引典,古人、古地名有些是多个版本,多种阐明,这就更须要反复比拟论证,选择最靠近苏东坡原意、最威信的阐明。”陈雪说,此书在编注过程中,得到海内诸多学者,著名作家及惠州领导和文友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如苏东坡研究专家祝勇师长西席为此书撰稿,谢有顺教授为此书题写书名等。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生活情形和创作成果,《东坡寓惠诗文选注》的末端部分,还收录了10名当代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用不同的笔法,从不同的视角,让读者深刻领略到苏东坡关心民瘼的百姓情怀和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
这本书一壁世就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大型人文历史记录片《苏东坡》总撰稿祝勇评价:文人都喜好苏东坡,这是一本遍及版的东坡寓惠作品集,具有学术和文学的双重代价,补充了在此研究上的某处空缺。
文/图本报朱如丹 陈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