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漫谈】
《聊斋志异》属于文言小说,比起《水浒传》这样的口语小说文意要艰深一点。一样平常说到聊斋,都以为是鬼狐故事。实在原著中也有大量像《狼》这样现实色彩的故事。《狼》的原文包含三个小故事,初中课文只选了第二则。现附上其余两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去世状,大骇。逡巡近视,则去世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刻舟求剑,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大意: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一只狼跟来,窥视他担中剩下的肉,那样儿馋得弗成弗成的,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地。屠夫有点儿怕怕,就对着狼亮出屠刀,狼倒是稍稍退后了一点;可屠夫转头一走,它又膏药似的跟上来。屠夫一想:这货要的不便是肉吗,不如把肉挂在树上惹着它,说不定它就盯着肉不跟我了,明早再回来取肉也来得及。就用钩子钩着肉,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估计狼够不着,然后给狼看空担子。狼一看,还真不跟了。屠夫就安全到家。第二天拂晓,屠夫原路返回去取肉,远远看到树上挂着一个好大的东西,像有个人吊去世在那儿,吓坏了。然后壮起胆子一点点蹭过去仔细一看,嘿,是昨天那狼吊去世在那儿了。仰头仔细一看,狼嘴里叼着肉,肉钩子穿在狼嘴里,就像一条大鱼吊在钩上——这狼估计是跳起来咬肉,没想到被“钓”了。当时狼皮还挺贵的,值十多两银子,这屠夫借此发了笔小财。——古人说“刻舟求剑”,没想到有朝一日狼也着了这样的道儿,真特么搞笑!
(实在这篇在古旧的小学语文中有——站长暴露了年事——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学不学。)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去世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大意:一个屠夫赶夜路,被狼追逼。恰好路旁有夜晚垦植的农夫临时搭建的窝棚,就奔逃进去潜伏起来。狼从草棚缝隙中伸进爪子来,屠夫迅速脱手揪住爪子,让它进退不得——免得从缝隙里分开再找着门冲进来——但是想来想去没法儿弄去世它,就这么耗下去也撑不住吖。身边只带了一把不到一寸的小刀,屠夫就割破狼爪下面的皮肤,用吹猪的方法使劲吹。用力吹了好久,觉得狼彷佛不动了,这才用腰带绑住狼爪。出去一看,狼身体都胀得跟牛一样大了,大腿伸着弯不回去,口张着闭不上。于是就把这狼给背回去炮制了。要不是屠夫,谁能想到吹气这种馊主张?——以上三个故事都和屠夫有关,屠夫宰杀动物确实残酷,但这种残酷用在害人之狼的身上,那叫一个以毒攻毒。
(注:吹猪,杀猪过程中的一个动作,详细做法为:待猪被杀去世没有喘气后,在猪脚处用刀割个小口,再用气枪往里边打气直到猪膨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好将猪身上的毛刮净。)
看完故事,有没有觉得每则故事结尾的评论有点儿眼熟?这种构造是不是在那儿见过?没错,便是《史记》。文言写作、脱胎《史记》,这样的体例,表明《聊斋》这部作品是严明的创作,而非纯挚的猎奇之作,作者以“奇”寓“实”,明写鬼狐之事,实喻人间之史,表达了对现实天下的思考与批评,表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任务感。
先贤经典篇章为中原文化之无尽藏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每天读10分钟经典一年后,发展的是心灵每天刷10分钟无营养视频一年后,流逝的是生命您,选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