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草书毛泽东诗词》
谢稚柳师长西席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爱慕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并追摹陈洪绶绘画。
1943年任中心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预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字画史及字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字画鉴定组,赴京、津、沉等地阅字画万馀。1983年任全国古代字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的字画鉴定事情。兼擅花鸟、山水画。
《竹篱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莲塘(脊鸟)鹆》、《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于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后多次与陈佩秋联合举办字画展。出版有《谢稚柳画集》数种;编辑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燕文贵、范宽合集》、《董源、巨然合集》、《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诗词集有《鱼饮诗稿》、《甲丁诗词》等。
张大千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1]《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贰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正好是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了人选。在倾盖相交之中,在死活左券之后,昔年莫高窟前的万里流沙,青城山中的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的身影。大千豪迈,稚柳温婉,这样一对异姓兄弟,平分了画坛的天下!
从黑白印刷的图版中只能依稀窥伺出元人的遗韵,真迹一旦赫然在目,难免有一种望外的愉悦。画面从左上角纵横伸开两枝树干,几组阔叶掩映其间,设色古雅,一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拙朴。一只黑猿伸展双臂攀援树上,是易元吉画中的精灵。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彷佛比张大千的纤巧更贴近古人的灵魂。画中题双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的瘦硬古拙,变得丰腴端庄起来。戊子年的题款说的是关师长西席北游回归之后,特地将此幅赠予的原委,另一种说法是关家弄璋之喜的贺礼。自己得意的力作,随赠朋好,活得如此洒脱,人生还有什么遗憾可言?
从洒脱谨严的宋元规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调,徜徉于烟云懵懂的江南山色,迷恋着雾合烟围的荷塘月影、红叶经霜、芙蓉沐雨、幽兰吐芬、梅竹斗寒,典雅温文的笔调像宋人的小词一样隽永脱俗,看久了,以为全身的尘嚣都为之涤荡肃清。“君子竹,丈人石,题罢还君意不得。此卷长留天地间,从教全球重颜色。”沈尹默的题诗与他的字一样,时时刻刻不忘晋唐的风规。他真的是画中解人,彷佛早就看到了斗志昂扬的小谢,日后气吞山河的身影。的确,这位江南烟雨孕育的秀士,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觅得了典雅蕴藉的精魂。淡墨轻烟写远山,苍茫咫尺相与看。他从前的画作,始终散发着一种幽思的情味。对付徐熙落墨法的迷恋,使得他的画风一变再变,终极破茧而出,一飞冲天。老作江南落墨人,步入晚境的谢师长西席,水墨加倍波澜荡漾,色彩加倍缤纷浓丽,苦篁斋中清新妖冶的小桥流水,变成了壮暮堂里爽迈雄浑的大江东去。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老人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他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学人开启了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