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 《文殊洗象图轴》

从画史上的著录来看,洗象图这一题材应该发轫与唐宋之际,张僧繇、阎立本、李公麟、钱选等人都曾经以这样的题材的作品流传于世,比如《宣和画谱》中记载,张僧繇、阎立本等曾经画有《扫象图》《洗象图》这一题材的作品。
从这些记录来看,这些作品均归类于道释类,由此可见这一题材出身之初便是与佛教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个中寓意自是含有那种离垢得净之意。
从流传下来的《洗象图》来看,宋末元初钱选的《洗象图》当是早期这一题材的作品,这幅作品中通体洁白的大象霸占着画面中央偏左的位置,看上去一幅温驯安逸的神态,眯着的眼睛流露出一种安详惬意的韵味,而大象阁下左前方一位身着赤色僧衣的罗汉形象的高僧手中拿着锡杖,这一人一象、一红一白的比拟成为这幅作品的主题构图,左侧一位老者拿着布巾正准备擦拭大象身躯,而大象右侧一个童子和两个老者正拿着扫帚洗濯着大象,整幅作品线条流畅、设色分明,没有多余的背景衬托,充满着安静祥和的氛围,带有一丝文人画的意境,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觉得。

元 钱选 《洗象图》

元人这一图式该当是从唐宋之际的洗象图的构图沿用而来,这也是这一图式的经典构图模式。
而这一题材兴盛于晚明期间,尤其是晚明变形主义浪潮的带头人丁云鹏更是这一题材的热衷者,他笔下的洗象图成为这一题材的经典。
丁云鹏深受佛道文化的熏陶,常常寓居在佛寺之中,且在艺术创作上汲取了民间艺术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兼收并蓄的风格使这一图式在表现力上有了新的升华,爽利的线条中蕴含着盎然的生气,略带变形夸年夜的画面措辞使画面充满着高古的气质。
他的作品在线条上更多取法于李公麟、张僧繇等人的笔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又接管了五代期间贯休乃至更高古期间的造型特点,从而使他笔下的洗象图在变形中更具有一种表现主义的特点。
从他的多幅洗象图作品来看,不同期间的风格略有差异,但整体来看由有着一脉相承的笔法特点和构图特色,体态敦厚目光祥和的白象与此前的洗象图的风格差异并不大,但在人物的刻画上却具有光鲜的个人特色,画中的罗汉、高僧以及洗象的仆人等有的更像贯休画作的高古风格,带有胡人的描述特色,而有的显然接管了更多的民间绘画的营养,呈现出世俗化民间化的风格,这样的人和象与以菩提树、山石等构成的背景远近呼应,在视觉比拟中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浸染,授予了画面一种生动中又带有静穆的气氛,成为这一题材的顶峰之作。

洗象图|洗尔尘障得见真如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明 丁云鹏 《洗象图》

明 丁云鹏 《洗象图》

明 丁云鹏 《扫象图》

继丁云鹏之后,晚明期间变形主义风格的后继者崔子忠和吴彬都有这样的题材的作品流传于世,这些作品从风格上来说继续并发扬了丁云鹏所界定的那种表现风格,而且与晚明期间社会文化氛围有着更深度的领悟。
晚明期间随着王阳明援佛入儒而成的心学的发展,儒佛之间的领悟使得洗象图这一题材更充满着一种哲学思辨的意味。
比如崔子忠就有多幅洗象图作品,个中一幅《洗象图》画面上自题曰:“从晋册五十三相中悟识此相。
一说法示见,一戒龙子,一不雅观,一驯象,一趺,一演,一自寂,一灌顶。
七相,五十三相中之大者,此则七师相中之大者也。
”而从画面构成符号来看更具有象征性的意味,乃至带有某种叙事情节,画面上方的装饰性意味极强的祥云托起了一条幼龙,画面下方一片汪洋中站着龙王和龙女,而画面中部的洗象的主题部分还加入了儒士的形象的人物,这种画面构成在洗象图这一题材中颇为罕见,由此也可推测这一图式当与当时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另一个方面,当时的宫廷中豢养大象也是一种风气,而具有仪式感的洗象又有着世俗化的寓意着祥瑞的民俗风情的一壁,比如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未此一度。
”而吴彬的这幅《洗象图》(之一)从画面来看,画上有三位人物悠然端坐在案旁,阁下两头白象正在被人洗着,彷佛更像是对这种风尚的一种描摹。
由此可见洗象图在晚明期间彷佛又这两种意味不同的寓意,不过,洗象图这一题材最紧张表现主题还是原初的宗教性的含义,比如吴彬的另一幅《洗象图》(之二)就显然含有这种寓意。

明 崔子忠 《洗象图》

明 崔子忠 《洗象图》

明 吴彬 《洗象图》(之一)

明 吴彬 《洗象图》(之二)

及至清朝乃至民国期间,洗象图这一题材依然颇为盛行。
最经典的是丁不雅观鹏所绘制的《弘历洗象图》,乾隆天子彷佛很热衷于角色扮演,在这幅图中,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天子扮演成普贤菩萨的样子容貌端坐在莲座上,阁下酒保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等,这样的画面构成在风趣中蕴含着一种显而易见的主旨,乾隆天子将自己扮演成菩萨的用意不言而喻,藉宗教之名颂帝王之威仪。
而清代还有顾见龙的《洗象图》以及吴咏喷鼻香、溥儒的《仿丁云鹏洗象图》等诸如此类的洗象图作品,很显然是延续着这一题材的最初的本原含义,民国期间才女陆小曼也有一幅《洗象图》作品,这些风格互异的洗象图,就其含义来说,很显然是画家借宗教性的题材抒发着自身某种精神上的追求和神往。

清 丁不雅观鹏 《弘历洗象图》

吴咏喷鼻香、溥儒 《仿丁云鹏洗象图》

陆小曼 《洗象图》

洗尔尘障,得见真如。
洗象图题材的根本要义即在于此。
就像明代顾起元的《扫象图赞》所云:“象即非象,夫何可扫。
非象即象,夫何不扫。
玄而解之,拂拭非真。
默而识之,森罗非妄。
墨乎,吾与尔深入那罗延窟矣。
”这种破除相执之后的轻装上阵,乃是得大解脱、证大圆满的不二法门,由此方可抵达那种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无上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