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举给曾巩的朋友。
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
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法律参军。
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师长西席”。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奇迹长进献卓越。

赠黎安二生序注释:

宋代曾巩赠黎安二生序古诗不雅赏及解析 涨常识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道理;而其材力之放肆,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
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赏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
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驾临前来看我。
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长于反复辨析,把道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旷达,彷佛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殊精彩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长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法律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不久往后,黎生补任江陵府法律参军。
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
我说:“我对你的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须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
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意见。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以是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睬解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睬解随同世俗。
这便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缘故原由啊。
众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
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勾留在讥笑上呢?

但是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当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
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曾巩的紧张作品有:

醒心亭记、墨池记、城南、西楼、越州赵公救灾记、咏柳、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华不注山、送高秘丞、初冬道中、庭木、湘寇、咏雪、答裴煜二首 其二、答裴煜二首 其一、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不雅观山海经、寄郓州邵资政蒙问敝邑山水之景,见索新诗,、送徐竑著作知康州、送高秘丞、仁宗天子挽词三首、戏书、咏雪、杂诗五首、雹、刁晾纯挽歌词二章、圣贤、蔡洲、蔡州、匆匆匆匆为物役等。

《赠黎安二生序》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