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何逊

旅人嗟倦游。
结缆坐春洲。

日暮江风静。
中川闻棹讴。

草光天涯合。
霞影水中浮。

日暮江风静有关江风静的古诗六首

单舻时向浦。
独檝乍乘流。

娈童泣垂钓。
妖姬哭荡舟。

客心自有绪。
对此空复愁。

何逊的诗在梁代颇有影响,沈约曾盛誉其作,谓“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此诗的艺术水准,也当得起这番赞誉。
题中的刘谘议,即刘孝绰,曾任谘议参军之职。
他是与何逊齐名的墨客,当世有“何刘”之称,二人之间常常有唱和之作。

3《夕逗繁昌浦》

南北朝·刘孝绰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

疑是辰阳宿,于此逗孤舟。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前面四句内容剖析概括江面特色,“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这两句写傍晚时分,江面风平浪静,水就仿佛不流淌似的。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回”,转;“舳”,指舵。
这两句说,瞥见江流的沉着,才知道船在转舵,解开缆绳,才知道船是浮于水上。
这还是写江流的沉着。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暮烟”,既是指暮色、雾霭,也当指炊烟;“夕鸟”前飞,当是探求归巢。
情景交融,这些景象会引发作者的遐想,居人的安煦,夕鸟的归飞,是会使他倍觉孤单。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戍鼓”,报警或报时的鼔;“棹讴”,舟子唱的歌。
这是他听到的声响,显得很热闹。
但这“隔山”、“傍浦”传来,间隔非近,又显得他在这里很是清冷了。
利用反衬,这一静一喧的对照,可见出他的心情。
“疑是辰阳宿,於此逗孤舟”,用典,“辰阳宿”用屈原《涉江》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诗从行旅角度看,是写水道萦回,船行难走,从心情而言,是写流放中的烦闷和悲愤。
此处作者自比为屈原的辰阳之行,大概紧张取前意,江行与湘西景不雅观很有相似之处;当然,在这比拟中,亦显露了旅途中常见的孤寂感情。

《满庭芳·红蓼花繁》

宋朝·秦不雅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

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此词上片描述楚江月夜独钩的情景,下片侧重与楚江月夜独醉。

全词先写景,后写人,写景则着意描写分外环境,写人则着重描写个性形象。
如此层层写来,精心点染,细致描述,一个分外环境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幅生动的楚江月夜独钩钓而又独饮醉卧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人们感想熏染到词人怡然自得的恬淡情怀,以及深藏不露的愤闷不平的心情。
全词如诗如画,淡素雅洁,清丽宁静,蕴藉蕴藉,耐人寻味。

《奉和泛江诗》

南北朝·庾信

春江下白帝。
画舸向黄牛。

锦缆回沙碛。
兰桡避荻洲。

湿花随水泛。
空巢逐树流。

建平船柿下。
荆门战舰浮。

岸社多乔木。
山城足逈楼。

日落江风静。
龙吟回上游。

这首诗是为梁简文帝萧纲《泛舟横大江》诗而作,诗中精工的对仗可圈可点。
“春江下白帝,画舸向黄牛”,开头一句便利用颜色对,以“黄”对“白”,可见庾信长于捉住大千天下丰富的色彩,以取得更加夺目的艺术效果。
而“湿花随水泛,空巢逐树流”一句,平如口语,自然朴实。
又“湿花”与“空巢”相映,“随”“逐”相对,“泛”“流”合营。
结尾“日落江风静,龙吟迥上游”一句,“静”与“游”相对,动静结合,实为奥妙。
除此之外,诗中别的部分皆用对仗,达到了无句不对,整首皆对的地步。

《念奴娇·练江风静》

宋朝·仲并

练江风静,卧冰奁百尺,朱阑飞入。

江远浮每天在水,水满半天云湿。

白鸟明边,青山断处,眼冷江头立。

月明潮上,苇间渔唱声急。

几度吹老萍花,野喷鼻香无数,欲寄应难及。

天借墨客供醉眼,尊俎一时整顿。

竹里行厨,花间步障,风雨生呼吸。

酒阑歌罢,钓船先具蓑笠。

《晴竹》

明朝·徐庸

白露团团楚天碧,凤凰叫起扶桑日。

晴阳有影生竹枝,枝上鹧鸪啼不得。

江云初定江风静,江水无波若明镜。

照见灵妃一片心,隔岸清歌有谁听。

翠华不来春杳杳,泪痕积血愁中老。

锦瑟空弹五十弦,九疑数点烟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