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雄安新区容城县北河照村落)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后官至兵部员外郎。
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不畏权贵上疏弹劾权相严嵩“五奸十大罪”,入狱。
他在狱中遭受严刑,仍宁死不屈与贪腐势力做斗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仅四十岁。

明穆宗登基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尊为北京的“城隍爷”。

钩沉|杨继盛和他的千古名联

他曾留下千古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和著名的“椒山家训”。

《游天西岳图引》系椒山作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玄月九日,原图现存美国纽约国家图书馆,此影印件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明史专家韩慕肯(音译)2002年到椒山故里容城时所赠。

1

苦寒学子 高中进士

杨继盛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耕读田舍,从小天赋异禀,酷爱读书。
他七岁丧母,十一岁亡父,庶母兄嫂又薄情以待。
八岁时他与兄长争辩:“年幼能牧牛,乃不能读书耶?”勉强为自己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老学生——小进士”,“藏形匿影——显姓扬名”,“无酒是穷主——有儿为名臣”……当同龄孩子还在大街上奔跑嬉戏时,杨继盛已能对出让学堂先生长西席都瞠目结舌的绝句,先生长西席沈琇不禁抚须感叹:“此儿将来必登黄甲矣。

十四岁时,杨继盛开启风餐露宿、拜师求学、困难游学之旅。
他在放牛郎和寒门学子之间不断转换着身份,辗转容城、定兴、安新、清苑拜师求学,半耕半读。

杨继盛求学时有很多传说故事。
个中,“屠夫供禩”的传说史上有明确记载。
明代白德游的《浴鹤庵诗集》中有一首《追赠容城宁国寺寺前鼓刀屠者》五十句古诗,记录了杨继盛苦读容城宁国寺期间,一位屠夫只因一个神奇的梦便给他供禩三载的故事。
“杨椒山忠愍公做秀才时,读书容城宁国寺,寺门有屠者,梦神语曰:杨某故忠臣,家贫力学,汝合供具。
屠者入寺门访之,适遇公,一见固己奇公矣。
旦晚供具不辍,公固止之,不听,三年不怠……”

杨继盛十八岁中秀才,十九岁时在容城宁国寺读书,“夜尝缺油,每读书月下。
夜无衾,腿肚常冻转,起而绕室狂奔始愈”。
二十三岁时,因带着两个侄子读书才“用度视前少足”。
二十五岁时中举,所得牌坊银被兄长收了去,以至于“赴会试尚穷乏之甚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命运多舛的杨继盛终于高中进士,迎来人生中的春天,此时他已三十二岁。

《明史·杨继盛传》载:“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寻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

提到明万积年夜学士张居正、抬棺材谏言的清官海瑞,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却少有人知:张居正和杨继盛是同年进士,海瑞和杨继盛是同朝为官。

嘉靖二十六年,考官郑于野派人送信:“杨继盛中进士一甲!
”这个迅速沸腾了北河照村落乃至全体容城县,而正式揭榜时,杨继盛却名列进士二甲第十一名。
缘何误报?

带着这个疑问,杨继盛入朝为官。
此时的明朝已是朝政败坏,嘉靖天子躲在西苑痴迷炼丹不理朝政,权相严嵩借机广纳同党,把持朝政大权。
杨继盛才情横溢,这样的人才正是严嵩的猎物,而杨继盛性情耿介,绝不趋炎附势与奸佞与世浮沉。
严嵩瞄准的猎物不能为己所用必革除之。
惜才正派之士郑于野和国子监祭酒徐阶等人再三权衡,决定将杨继盛的锋芒和才学隐蔽起来,暗中将他由进士一甲列入二甲,让他远赴留都南京上任吏部主事。

椒山名联

2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带着恩师徐阶的嘱托,杨继盛履新南京,先去拜见徐阶的好友考功司郎中郑晓,郑晓一见杨继盛便惊奇地与同寅说:“此民气志、气节、奇迹,将来不可言也。
”杨继盛与郑晓很快成为忘年之交,从此广结仁人志士。
便是在此时,他拜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为师,研习律吕、皇极、河洛、天文、地理、兵阵之学。

杨继盛在南京为官三年任期满考评语曰:“器深而志远,学懋而守严,儒行占其,夙成壮猷,可以大授。
”杨继盛升调京师,犹豫满志地就任兵部,看到的却是人浮于事的怠政

而此时正是“庚戌之变”后,俺答再次骚扰大明边疆以逼迫朝廷达到通商目的,朝臣分为主战派和通商求和派,把持朝政大权的严嵩主见通商求和,许多朝臣保持沉默。
一腔热血报效朝廷的杨继盛认为,求和有辱大明威望,上疏《论通商疏》反对通商,言辞恳切,提出“十不可,五谬”,弹劾严嵩同党咸宁侯仇鸾。

杨继盛自知:“臣以孤寒进士,初入仕途,父母早丧,妻子无依,非不知隐默足以自保,言事足以取祸也……”但性情所致,义务担当,杨继盛无法选择沉默,他年夜胆地站出来与严党集团正面交手,结果可想而知。
他入狱遭受严刑,所幸性命无忧,被贬谪为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

临行前,礼科右给事中张万纪和宫廷画家居节等同寅为其送行,张万纪是狄道人,他修书拜托狄道县令李鱼泉对伏法未愈的椒山多加关照,而居节带着对椒山的敬佩之情,为他留下了生平中的唯一画像。

杨继盛带着身心俱伤的痛楚跋涉在穷山恶水中,当他看到狄道百姓疾苦甚于自己之苦,肩头油然而生一种义务:“为天地立心,为平生易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大儒张载的“四为”名句不正是儒家仕人的义务吗?他振奋精神,决心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在这个边陲小县继绝学开太平,纵然典史只是一个不入品级的微职小官。

杨继盛先是在滑腻调皮寺收徒开儒学馆,后又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变卖乘马和夫人的陪嫁首饰建筑超然书院,创办“椒山学田”,儒学的传播有效改进狄道民风,百姓慨叹:“杨公来迟也!
”学子们亲切地称他为“关西役夫”。

他和狄道百姓一起到田间耕种劳作,帮百姓疏通河道,发明农具实现节水灌溉,百姓将农具取名为“杨杆”,直到现在临洮县依然沿用。

他看到百姓跑去百里外买柴过冬,而在城西七十里就有一座煤山。
何以捧着金碗讨饭吃?原来,番民卖柴盈利,担心煤山一开无利可图,以是力阻开煤山,连官府都无能为力。
杨继盛带上几个番民学子与番民商谈,坚持“县衙开煤山,百姓获利”的分配原则,不动用一兵一卒,多年的积弊迎刃而解。
番民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
”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杨继盛在《记开煤山》中说,“予不喜煤利之开,而喜番民之服也。

狄道的边民多以“织褐”为生,杨夫人张贞无偿教授百姓纺织技艺。
狄道百姓辛劳织就的褐织品却被贩子手持上级官府“牌票”剥削,或低价购买,或杂物易货,百姓苦不堪言。

杨继盛整顿褐市,还利于民,百姓拍手称快,却断了某些人的财路,杨继盛先后两次被调任陕西巡按“刘取书院”,他均以狄道百姓所需为由武断请辞。
杨继盛在狄道仅仅十三个月,他的公仆形象和爱民如子的朴素情怀,赢得了狄道百姓的传颂。

3

铁肩铮骨 道义传承

杨继盛被贬谪狄道,俺答失落信违背通商条约,多次入侵大明。
仇鸾私通俺答事败,严嵩将统统罪过推到仇鸾身上,仇鸾入狱疽病而去世,嘉靖天子敕令戮其尸以泄心头之恨,又想起当年反对通商的杨继盛。
严嵩揣度圣意,因利乘便,借机拉拢弹劾仇鸾的杨继盛。
于是,杨继盛被接连升迁,从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到兵部武选司,这种亘古未有的迅速升迁震荡朝野,史学界称为“一岁四迁”。

严嵩笃定:杨继盛被贬谪到狄道一年多,总该知道大明官员的升迁贬谪节制在谁的手上吧!
然而,严嵩的算盘再次落空了。

杨继盛《自书年谱》中记述:“荷国厚恩,欲思舍身图报,无下手得力处。
妻曰:奸臣严阁老在位,岂容直臣报国耶?予闻其言,乃知以是报国之本。
”杨继盛在夫人张贞的提醒下,终于找到报国之本:弹劾严嵩,还朝廷风清气正。
杨继盛在砚台底部刻下:“三更五点,奋笔击大奄。
事成汝之功,不成同汝贬。

严嵩做梦也没有想到,杨继盛好不容易求取功名,居然不睬解“戴德”,更忽略高官厚禄,胆敢以卵击石,上任月余就敢弹劾他!

一本充满正义的奏章《请诛贼臣疏》震荡朝野。
奏章历数奸相贼臣严嵩“五奸十大罪”。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要用手中的笔讨伐朝廷的贪腐之风,用生命唤醒沉默的正义,为朝廷锄奸,为民请命!

杨继盛很快被投入大牢。
严嵩已在朝廷内部网罗了严密的关系网,他的数十个义子遍布朝廷要职,要将杨继盛置于去世地。

行刑前,有好心同寅偷偷送去蚺蛇胆,可止疼解血毒,杨继盛婉拒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
”明代杖刑是最为严厉的刑罚,一样平常人受打七八十棍必去世无疑。
杨继盛三天杖刑一百四十棍,被断医断药扔进民监去世牢,但一种超强的求买卖念支撑了他的生命。

《自书年谱》中记述:“因茶思起‘人以瓦尖打寒’事,遂将钟打碎,取瓦之尖而锐者,将竹箸破开,夹瓦尖在内,用线拴紧,以尖放疮上,用鼓锤打箸入肉五六分。
遂血出两腿,打有五六十孔,流血初喷丈余,后则顺腿流于地,一时约十数碗。
”杨继盛用瓦片自割腐肉三斤,断筋二条,拖着残肢断体,凭借超强的意念活了下来。

杨继盛与严嵩的斗争,实则是朝廷文臣集团和权臣集团的死活博弈,杨继盛是支撑文臣集团的强大精神支柱。
于是,严嵩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设计将杨继盛的名字写在去世囚名单后面,痴于炼丹的嘉靖天子御笔一挥,杨继盛被冤杀,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以儒者的风骨选择了以身殉道,他在京的寓居被称为“松筠庵”。
清朝末年,湘军将领彭玉麟进京瞻仰光绪天子的大婚仪式时,慕名住在“松筠庵”;康有为、谭嗣同等1300多名举人汇聚在“松筠庵”,抒写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我党创始人李大钊将椒山名联“辣”改为“妙”,作为人生座右铭;“遇事虚怀不雅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毛泽东评价这句诗说“诗言志,椒山师长西席有此志,乃有此诗”。
(郑建党)

图片均由郑建党供应

干系

两封遗书里的“硬汉”柔情

被誉为“大明第一硬汉”的杨继盛,铁骨铮铮,忠肝义胆,大义凛然,年夜方赴去世。
然而,这条硬汉身上,还有柔情似水、情意缠绵的一壁,这在他写的遗书中充分表示出来。

明嘉靖三十四年十月三旬日是行刑日。
狱中的杨继盛气定神闲,一丝不苟地赶写给妻儿的遗书:一封写给夫人(《愚夫喻贤妻张贞》),一封写给两个儿子(《父椒山喻应尾应箕两儿》)。

由于夫人识字不多,两个儿子尚年幼,两封遗书只管即便用普通易懂的口语写成。
临难而不苟,笔画清晰,字迹清秀端庄,成为后世的书法作品而为众人所景仰。

杨继盛在写给夫人的遗嘱中,最关心夫人的去世生。
他从情和理两方面疏导夫人好好生活,莫寻短见。
他写道:“古人云:去世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盖当去世而去世,则去世比泰山尤重;不当去世而去世,则去世无益于事,比鸿毛尤轻。
”“你是一个激烈粗暴的性子,只怕你不晓得去世比鸿毛尤轻的道理,我心甚忧,故将这话劝你……若夫主虽去世,尚有幼女孤儿无人收养,则妇人一身乃夫主宗祀命脉、生平奇迹所系。
于此若去世,则弃夫主之宗祀,隳夫主之奇迹,负夫主之重托,贻夫主身后无穷之虑,则去世不但轻于鸿毛,且为众人之谩骂,便是不知道理的妇人。

那么,杨继盛的夫人死活如何?传统说法是,杨继盛去世后,夫人张贞殉夫。
真实情形是,杨夫人屈服了丈夫的劝告,抚养幼子成人,七十余岁,寿终正寝。

人们之以是相信杨夫人殉夫,应该和戏曲《鸣凤记》的演出有关。
1567年隆庆元年,杨继盛得以平反平反。
翌年,以斗严嵩为紧张内容的戏曲《鸣凤记》问世。
可能是为增加戏剧冲突效果,剧中的杨夫人壮烈殉夫。
数百年来,人们对这个结局笃信不疑。
直到20世纪70年代,杨夫人张贞的墓志被发掘,才原形大白。

另一封遗书是写给两个儿子的,重点谈了立志、做人、读书、交友、亲族关系、居家之要等方面的问题。
娓娓道来,殷殷之情渗透字里行间。
个中,有的段落成为千古名句,遗书被后人作为教子名篇。

“你发奋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大家都敬仰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老实。
”“人有恩于我则终生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即时丢过。
”“人之胜似你,则敬仰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杨继盛在遗书中对侍妾的安排。
杨继盛纳有一妾,名二贞。
他在给夫人的遗嘱中,对其做了如下安排:“二贞年幼,又无儿女,我去世后就着她嫁人,衣服首饰都丁宁她……不可着她在家守寡。
”(文/杨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