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作于元年(1078).此年的春天,一场严重的春旱席卷徐州,作为徐州主座,词人亲自到石潭求雨,而雨下之后,词人有躬身道石潭谢雨,此五首是他赶往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
1、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苏轼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农耕景象,美到极致,值得你好好品读
宋代: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老人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老人、麋鹿、猿猱,一景一句,宛如彷佛电影镜头,连续将客不雅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统统,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愉快之情,蕴藉隽永,耐人寻味。
2、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苏轼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农耕景象,美到极致,值得你好好品读
宋代: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落。道逢醉叟卧薄暮。
这首诗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屯子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人丰收后敬拜神灵的欢快情景。上片紧张是描写屯子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不雅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落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不雅观看途经的使君。下片转而紧张描写敬拜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地皮祠敬拜神灵,诚挚感谢上天算夜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
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农耕景象,美到极致,值得你好好品读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落南村落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拍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尚,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算夜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便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屯子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上片写的是屯子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想熏染和意识活动。
4、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农耕景象,美到极致,值得你好好品读
[ 宋 ] 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落喷鼻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首诗从侧面反响初夏时节屯子的生活情趣:煮蚕喷鼻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5、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苏轼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农耕景象,美到极致,值得你好好品读
宋代: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整顿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末了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屯子,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村落庄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备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革和村落庄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想熏染。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野外里的发达景象。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