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译文:孙子说:古代长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降服的地位,然后等待仇敌能被我降服的机遇。
做到不可降服,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降服仇敌,关键在于仇敌涌现可乘之隙。
因而,长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降服,不能使仇敌一定被我降服。
以是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二: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敷,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敷)。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文:有了不可降服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涌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
守,应依赖自己不可降服,力有宽裕;攻,要针对敌方弱点、不敷,举兵必克。
长于防守的人,犹如深藏于地底,使仇敌无形可窥;长于进攻的人,犹如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
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胜利可以猜测但弗成强求孙子兵法军行篇本文带译文注解

孙子兵法-军行篇

三: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降服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绝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降服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落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一样平常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经由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好中最好的。
就像举起秋绝不算力大,瞥见太阳、玉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
古代善战的人,总是取胜于随意马虎降服的仇敌。
因而,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功劳。
他所进行的战役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偏差的,之以是没有偏差,是由于他们所进行的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降服那已处于失落败地位的仇敌。
长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仇敌的机遇。
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再去征战,失落败之师总是先同仇敌征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长于用兵的人,总是把稳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以是能成为战役胜负的主宰。

四: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用兵必须把稳:一是地皮幅员,二是军赋物资,三是部队兵员战斗实力,四是双方力量比拟,五是胜负利害。
度产生于地皮幅员的广狭,地皮幅员决定军赋物资的多少,军赋物资的多少决定兵员的质量,兵员质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利害。
以是胜利之师犹如以镒对铢,因此强大的军事实力取胜于弱小的敌方,败亡之师犹如以铢对镒,因此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
高明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一泻万丈,这便是强大军事实力啊!

孙子兵法-军行篇

作者:L国学大师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