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老师说——从美学上说,我们这个民族,可能是由于身体的特点,从不短缺“小而美”的匠人,历来都缺“雄而奇”的巨人。过分追求完美即是提前走向去世亡。你的格局是火柴盒、豆腐干,你就只能在巴掌大的地方平平仄仄平平仄,在核桃壳上拿着放大镜去雕刻,有病啊,故宫里的国宝全都是这种小玩意儿。
李白以最大的才情做着冲破火柴盒的努力,他的诗里是非句多,他也最善于这个。为什么?他须要形式上的自由。他在做那个时期形式上最大的打破!
这个
努力可能还不是自觉的,是天分才情冲决而出!
比拟我们的诗歌源头和西方诗歌的源头,你会创造我们的老先人一开始就写着纯粹的早熟的永恒的诗歌,《诗经》里不乏其例。但问题是一开始就制造豆腐干,我们拿着一块臭豆腐干啃了几千年,到现在还有些离退休老干部在啃。西方诗歌的源头,乃至不是纯粹的抒怀诗,可这样一头“四不像”,却带来了太多的可能性。人家是谢绝早熟,充分发育,自由成长,熟了又熟!
我们是戴着桎梏舞蹈终极离不开桎梏,离开桎梏反而不会跳了——病态的美学!
病态的诗学!
伊沙老师没有明白无误的见告我们,李白的诗,常有不安韵律格律来写,也常把平平仄仄平平仄来搞错,然而他不安规章制度写岀来的诗还是最美的诗,是大师的大师。这是我第二次读到有关李白不安规章制度写诗的文章,伊沙老师是第二位。
实在伊沙老师要我们冲破规章制度的束缚,放飞你对诗的美好想象,没有不可超出的障碍。可我们从小到大规章惯了,习气就整天然了,很难做到自我打破。
我们现在的歌曲如何?我们的民歌、我们的盛行歌曲,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而每一首歌词并不一定都能找到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韵律,更不存在格律的束缚,有没有对仗也无所谓,然而衪们同样很美。
新体诗是否与国际接轨我不知道,然而朦胧诗彷佛是国际化的,自由体诗是入口的洋为中用了,打油诗我想该当是国产的。这些诗的写法,是否能让我实现写诗梦想的路子?或者说捷径?《不雅观音在远远的山上》见告我,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