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人生有一位朱紫,他便是令狐楚,令狐楚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对他有再造之恩。
对开成二年,也便是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同一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失落去幕职,走上了人生历史的另一段进程。
在这一期间,由于牵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多方受到排挤,仕途很不顺利。
所谓牛李党争,是唐晚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起因于元和四年。最初李吉甫为宰相时,李宗闵和牛僧儒考取制科,二人对策,责怪时弊,引起李吉甫的反感,对二人排斥不用,直到李吉甫去世,两人才入朝做官。
从此双方各自拉拢人才,结为朋党,只要一方得势,必不容对方。尤其在启用新人方面,双方水火不相容,相互排挤,并不以国家利益为重,仅看门派出身。
此事与李商隐并无干系,但不幸的是他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进入仕途的。
当初李商隐在令狐楚幕中供事,颇受重视,令狐楚正属牛党要人,他培养李商隐,多少也有为牛党吸取人才的用意。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失落去仕途依托,便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王茂元爱他的才华,不仅任用他,并将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
而王茂元被视为李党,李商隐由牛党门下转入李党派中,又受到如此青睐,就触犯了朋党戒律,被骂为“背恩”,并招致了牛党,尤其是令狐绚的嫉恨。
当时李商隐虽已考中进士,但还要经由吏部考试才能付与官职,因此他去考博学宏词科,本来考官周埠、李回已经录取了他,然而有个中书父老说了句:“此人不堪”,便被革职。
这使李商隐受到强烈的打击,对牛李党争感到畏惧和心凉,往后他的人生,他的诗歌都这样充满忧郁。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赠荷花》
新婚之时的夏天,正值绿荷红菡萏便是盛夏的景象,李商隐写诗来赠予给给妻子王氏。
代入感特殊强烈的李商隐开头就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
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分歧凡响而独具芳馨。
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摈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但是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纵然到了红衰翠减、众人愁苦之时,仍旧不相摈弃。但是,还没等荷花盛开,他就提前感到难过明晰
李商隐生平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紧张缘故原由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心腹者的力荐。
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赖,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
当然,在他娶了王氏为妻的那一刻他便预知到未来的路不太好走了。
东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若教春故意,惟遣一枝芳。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
——《东风》
春天万物成长、东风和煦、繁华似锦,但是和暖的东风,也让草木太过茂盛。
然而,在墨客眼中,这看似热闹非凡的春意却暗含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慨。
正如庄子所言,忧喜相接、乐极自悲。繁荣和衰败是相对的,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春天虽好,但是墨客感叹自己的心意与春天的美景不一致,他的情绪天下与春天的盎然活气形成了光鲜对照。
墨客见多了豪门王谢的兴衰,也看惯了红颜易老的悲剧,以是他希望凡事细水长流,花儿也不要刚刚开放,就很快凋落。
他的心思比春天的意义更加忧伤,早早的春天已经让他感到心碎,显然内心已然饱受煎熬。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这两句直抒胸臆,墨客希冀上天可以赐予自己“一枝芳”,可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异日未开今日谢,嘉辰是非是参差。
——《樱桃花下》
李商隐写这诗的时候,政治气压低沉,党局参差,朝云暮雨,翻复无定,墨客似已预感到自己出息的险恶,充满惊涛骇浪。
于个人而言,李商隐自视颇高,而生平困顿失落意,便常有不逢时的感叹,故常常以沉重的笔触写出潜藏内心的哀愁和隐忧,
一个人,在人生进程中,常会碰着此种参差之事,经历得多了,生理状态或有失落平衡,于是乎,李商隐一来到樱桃树下,看到并非花芳正结之时,便陡然感到流莺舞蝶都在相欺了,这种心态,倒也是常有的。
飞动着的黄莺和蝴蝶常常嘲笑我,由于不能在樱桃花初放时来欣赏。
前来赏花不是未开便是已落,总之便是赶不上樱桃花开的良辰吉日。
李商隐本来想欣赏樱桃花。可是前一次来的时候,花还没开。本日来的时候,花已经谢了。
以是他很感慨,“嘉辰是非是参差”,人间间的美好是如此短暂。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短暂。
既然如此,却也是无可奈何,只有自怨自叹了。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深秋独游曲江》
这是一首深深蕴含人生哲理与绵延情绪的伤情诗篇,以长安城东南著名的游览胜地曲江为背景,墨客奥妙借由自然景物的变迁,映射出人间情绪的无常和永恒。
市价深秋之时,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李商隐生动描述了时令循环中的生命起落与情绪波澜。每每读来都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春天荷叶的发达成长寓示着爱情或美好光阴的开始,而秋日荷叶的枯萎则象征着离去或失落落的到来。
这两句通过对荷叶生态变革的艺术化捕捉,勾勒出一种从活气盎然到悲惨萧瑟的情绪进程。看着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顾,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此的嗟叹。
身在情在,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正是白居易的所谓“矢志不移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语浅情深,带有深邃的哲理,又有回味不尽的余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登乐游原》
附近傍晚时分,以为心情不太惬意。驾车登上乐游原,想要把烦恼遣散。瞥见夕阳一片金光残酷,无限美好,然而将近薄暮,这短暂的美好光阴究竟快结束了。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唐时仍是游览胜地,每年的三月三日和玄月九日,长安城里的士子和仕女们都会结队来到这里登高常景。文人也多爱登临吟咏。
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年),当是李商隐离开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
李商隐驱车登古原,是为了排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贰心境豁然开朗。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晚霞发出残酷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致使他非常地冲动,使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惊叹。
然而这惊叹引起的却是更多的惋惜和遗憾,由于他想到自己的年事和出生,想到大唐帝国正走向衰落的命运,痛动听生和时期虽是如此美好,但它们究竟已很有限,正无可挽回地在逐渐消散。
这无可奈何的命运使他对面前美好的景致充满了留恋,又十分哀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
#文章首发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