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算夜雨,道不通,度已失落期。失落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去世,举大计亦去世,等去世,去世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去世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去世,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骇。旦日,卒中每每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落期,失落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去世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去世即已,去世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主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去世,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司帐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布告录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主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业绩)。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方向也极为光鲜。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人叛逆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浸染看重。鲁迅师长西席曾夸奖《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音
阳夏jiǎ 间jiàn令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怅chàng恨 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
忿恚 fèn huì 笞 chī 徇xùn 酂cuó 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每每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古今异义
(1)今亡亦去世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 卒中每每语。
(4) 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算夜雨。
(6) 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 而戍去世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司帐事
(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分外句式
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 (1)吴广以(之)为然。(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倒装句: 祭以尉首。
文章内容与中央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人叛逆的缘故原由,经由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人叛逆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文章内容理解
1.叛逆的导火线(直接缘故原由):戍卒在开拔渔阳的途中遇雨失落期(会天算夜雨……法皆斩)
根本缘故原由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认为叛逆将得到广大公民支持的情由是:
⑴全国公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⑵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公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⑶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欲望
3.为叛逆作舆论准备: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4.陈胜、吴广叛逆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措辞回答)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5.文中能表示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
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响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差错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去世即已,去世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
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名贵的。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叛逆时,最具有鼓舞性,气概雄伟、扣民气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扬能力和年夜志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见的不雅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落道者寡助。
10.陈涉是若何一个人?A、有远大的空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去世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捉住机遇(2)故意使自己受辱(利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落败的缘故原由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缘故原由:得民气成功,失落民气失落败。 启迪:民气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3.叛逆师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针言来形容叛逆师攻城掠地的环境,你会想到哪些针言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唐雎不辱义务》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师长西席,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师长西席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师长西席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师长西席也。”
文学知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期间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辞吐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警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富有文学意味。
通假字
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顿)
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
古今异义词:
是 谢 跪 直 易 徒 抢
一词多义:徒 谓 使 亡 虽惠
词类活用:缟素
重点词语阐明
1、辱义务: 屈辱、辜负
2、易安陵: 交流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
5、甚善: 好
6、虽然 虽然这样
7、弗敢易: 不;交流
8、因使唐雎使于秦
9、故不错意也
10、请广于君
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 纵然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师长西席;曾经听说
18、布衣: 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 :通“苍”
24、休祲: 休咎的征兆
25、若士必怒 :如果
26、缟素: 穿丧服
27、色挠:变了神色;挠, 屈从
28、谢之 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师长西席也:只是
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师长西席,愿终守之,弗敢易!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师长西席也。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详细问题:
(1)秦王是若何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巧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若何一个人?
从容沉着、不畏霸道、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捐躯。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若何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若何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回嘴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霸道,刺杀秦王。末了,唐雎“挺剑而起”,以去世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霸道、敢于献身的人。
(4)秦王初见唐雎时,因此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若何奉劝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责怪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同等的情由,义正词严地回嘴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5)秦王末了是长跪而谢之,解释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解释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霸道的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从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巧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阿谀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上风及秦王的性情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隆中对》
文学知识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卷,记载三国期间魏 、蜀、吴的历史。
根本知识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舒展。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3、古今异义
(1)遂用专横獗(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以是资将军
4、一词多义
分外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判断句
贤良为之用 被动句
课文理解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解释他什么?解释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 “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先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
3、结合详细语句,剖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逊、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浸染?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解释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精彩才能;同时照料了前文,使文章显得构造严谨。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计策方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照的方针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壁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辅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选用贤良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联络 改进睦邻关系 对内改造政治等
9、在对形势的剖析中,诸葛亮特殊强调了什么成分的浸染?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殊强调了“人谋”的浸染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良为之用”“统辖英雄”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落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横行霸道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因此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因此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蔼,利害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是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以是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嗟叹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去世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奔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请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以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阔别,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阙”同“缺”,缺陷,过失落。)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长庄稼。)
3.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4.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坐动词,亲近/疏远。)
5.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老实的人。)
6.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巧诈凶暴的贼子。)
7.利害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
8.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引喻失落义
4.临表涕泣(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未尝不嗟叹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酸心遗憾;今义-极为痛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措辞、行为>恶劣,不道德。)
7.由是感激 (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
8.当奖率三军(古义-鼓励,勉励;今义-褒奖,奖励。)
9.此先汉以是兴隆也(古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今义-……的缘故原由。)
一词多义
1.以是此先汉以是兴隆也(……的缘故原由。) 此臣以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2.以 以塞忠谏之路也(甚至,以至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示目的,译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由于。)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受命以来(表示韶光的界线,“以”。)
何以战(凭借。)必以情(根据,依据。)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3.效 恐叮嘱不效(动词-完成,实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名词-任务。)
4.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剖断,讯断。) 每与臣论此事 (评论辩论。)
5.遗 因此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
6.行 性行淑均 (品行,行为。)必能使行阵和蔼 (古代军制,代指军队,军队。)
7.于 未尝不嗟叹痛恨于桓、灵也 (对)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
还于旧都(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出师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奉劝后主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以继续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一部分(1~5)从剖析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续先帝遗志,并提出3条建议
(议论为主,寓情于议)
第一层:(1)剖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提出赏罚分明的建议;
第三层:(3~5)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二部分(6~7)自叙出生经历,表达感念先帝知遇知恩,效忠刘氏父子及兴复汉室王朝决心。(记叙抒怀
第三部分(8~9)向后主刘禅提出诚挚期望。
☆ 第1段:
1.诸葛亮剖析蜀国当时所处的形势,从哪三个方面剖析得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今天下三分;③ 益州疲弊。
2.据诸葛亮剖析,哪些方面是对蜀汉有利的?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第5段诸葛亮总结了若何的历史履历教训警示后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是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以是倾颓也。”
4.第6、7段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回顾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父子朴拙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困难勉励刘禅 。
词五首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理解作者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人。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内容先容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韶光而言,从 清晨 写到 薄暮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绪而言,从希望到失落望以至末了肠断 。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愿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落望和怅惘的情怀。
考点归纳
(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脉脉”和“悠悠”表面写落日和江水,实则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幽美的画面,试用简洁幽美的措辞进行描述(100字内)。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内容先容
(1)全词分为高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怀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述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抵牾心情;末了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巨生活。
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浑,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若何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若何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时令的词语是“ 雁去 ”(限2个字)。
(5)你若何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办法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怀。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响了边塞生活的艰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浸染?
此句形象描述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牢牢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天景色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急急,戒备森严的分外背景。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端起羽觞,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遥无期。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抵牾心情。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利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朽迈”;堕泪的也不但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堕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对付朝庭腐烂、懦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隐士,北宋精彩文学家、字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先容
全词分为高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伟大壮不雅观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主题
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考点归纳
(1)用简明的措辞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不雅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表示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本色是对苏轼的拥护、赞赏、敬佩(或:对苏轼政绩切实其实定)(能从“本色”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若何表示豪放的?(1分)
“狂”:激情旷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表示打猎场景伟大,职员浩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表示豪放之气势)。
(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绪。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利用典故,使表达委婉蕴藉
(7)词的上片突出不雅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佃猎场面。(2分)
太守率领浩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超越小山冈。
(9)不才阙中作者利用两个典故,表这了若何的思想感情?(2分)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10)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天子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不遗余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所展现的壮不雅观画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军队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阵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绪?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是非句》
内容先容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落地、留隽誉,末了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绪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主题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绪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考点归纳
(1)根据你所节制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只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疆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既点明了时令,也为战士出征增长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4)最能表示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表现作者政治空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年夜志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抒产生发火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解释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9)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激情亲切和年夜志壮志
(10)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12)“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是,由于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绪
(13)简要剖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绪上的浸染
内容上:出发点明主旨浸染,从回顾到现实;情绪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1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5)全词抒发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绪(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疆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各类情境都极勇猛、雄浑;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年夜志壮志;③从措辞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以是叫做“赋壮词”。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他的空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晚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武陵春 》
李清照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理解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内容及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怀、化虚为实的手腕,表达女词民气坎中,因各类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哀之情。
考点归纳
(1)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时令特色,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述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详细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4)词中“只恐”有什么表达浸染?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繁芜的生理活动表示内心沉重的哀愁。
(5)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利用夸年夜的比喻,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多得连小船都载不动,突出了自己的愁苦之重,想象奇特,委婉蕴藉,生动形象。
【月夜】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掉队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目前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落南村落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拍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