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我来聊聊刀郎的新专辑《山歌廖哉》。

听到这个开场白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视频不大略,画面里的不是别人,正是最近被刀郎热度烧得通红通红的汪峰老师

是的,对付和刀郎的事儿,峰哥他正面回应了,视频长达22分钟,该当说诚意满满。

但是广大不雅观众朋友们看完后却表示一头雾水。

汪峰给刀郎新专辑打93分扣掉落的7分才是内娱最残酷的原形

那么汪峰老师到底说了啥?以及他为何不高兴隧道个歉或哪怕强势地回嘴下呢?本日咱们来详细掰扯掰扯,这里面,实在藏着歌坛最深的潜规则。

#01

音乐不是是非?

-

这段回应视频的开头,汪峰老师剪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任何一种音乐,它不是是非,它不是道德审判”,看起来应是要对这个视频做一个提要挈领的定调,意思便是咱们该当从更纯粹的视角来看待音乐,来看待刀郎的专辑,不要把目光都集中在我当年说了什么上面。

这个开头就很有武林高手、一代宗师那味儿,天下人你们争什么争,不如握手言和一起读诗词歌赋,看潮起潮落,岂不美哉。

好,汪峰老师这么说,我就相信。

可问他是,汪峰老师自己不信。
接下来,他话锋一转,提到最近很多人对自己的流言蜚语,提到很多人在揶揄自己20年前对刀郎的评价。

对这个事儿,汪峰老师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他说:“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只假如没有不尊重,只假如没有侮辱谁,也便是说以尊重为条件的所有想法和辞吐,我以为这是一个人的天然的权利……”

又是自然的人,又是天然的权利。

显然汪峰老师对这个事情认知很清晰,逻辑很明了,肯定是寻思熟虑过的。

然后汪峰聊到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说以为为什么要让别人要对自己有不好的意见,为什么要让别人来疑惑自己的人格呢?

然后又聊到了网友们写的文章,说网友们呀,不能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没有理解就妄下定论,他“一如既往地以为这是非常无聊而且非常风趣的事情”。

好,看完上面的内容,你有没有以为有点怪怪的?是的,汪峰老师这一顿输出下来,视频已经靠近5分钟,也便是将近4分之一的长度,他还没有进入正题说专辑。

可他开头第一句话,不就说音乐不是是非嘛,怎么一贯在讲是非?

这还没完,讲完网友,现在该说说刀郎,对付刀郎本人,汪峰的话也是怪怪的,他先说在自己的影象里,自己从来没对刀郎有过任何的偏见,也从来没以为刀郎和其他歌手有高下之分。

然后他又说我20年前说了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现在看来主要也不主要。

这就很让人看不懂了,汪峰老师,您是想要否认那句“刀郎征象是中国盛行音乐的悲哀”,还是想说这句话实在后果没那么严重?如此重的一个批评,还不算“高低之分”吗?

这又很耐人寻味,都知道刀郎蛰伏这么多年,潜心创作是一方面,被某些主流所排斥也是主要缘故原由,把一个人说成一个领域的“悲哀”,这种话可不是轻飘飘的谩骂,那是要杀人诛心的,汪峰老师在这个网友们最关心的话题上,说实话,不足实诚。
首先否认了自己对刀郎造成的侵害,也险些耍赖一样平常否认了自己当年的态度。

然后汪峰老师又知心肠说了一下自己喜好刀郎的缘故原由——

“为什么说喜好,至少解释刀郎一贯潜心在研讨音乐,你取得多大造诣是由于方方面面的成分,天时地利人和(那个不在我现在磋商的这个范围),但是尊重是来源于你执着于你的音乐探索,并且一贯在进步,这一点上是我欣赏刀郎的。

咋一听又有点怪怪的,欣赏刀郎就欣赏刀郎嘛为啥还要再强调一下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呢?意思是刀郎的成功跟自己的努力与天分关系不大?总之,这就给人一种,夸也夸得很勉强的觉得。

好了,冗长的开场白结束,接下来汪峰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刀郎的《山歌廖哉》,说自己最喜好的实在不是《罗刹海市》而是《花妖》等其他的几首歌曲,并且说到刀郎是把中国风和泰西乐器领悟了起来,做得相称成功。
这部分内容算是正常,毕竟汪峰老师的专业嘛,没毛病。

但是接下来,重头戏来了,视频的末端,汪峰老师大手一挥给刀郎的新专辑打了93分的高分!

镇静,镇静,想说汪峰老师,这么一打分前面的铺垫可就都白铺垫了,这又不是《好声音》,咱不用转腚、更不用打分啊。

关键,为什么是93分,不是94分,不是95分,偏偏是93分?这标准是啥?它为什么就能这么准确?是数学老师打分吗?

这么一个“回应视频”从为自己阐明开始,到给刀郎打分结束,全体给人的便是一头雾水,看起来像是在表达对刀郎的尊敬,仔细品品又以为有哪里不对。

这杯“回应”的酒,底味还是一股子“高高在上”,回应网友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说没看不起刀郎是掩护自己的形象,末了给刀郎打分一不下心露了漏洞。

——评价人家的新专辑,却搞成了一场严厉的数学老师给学生打分的诙谐剧,不问你有没有资格给人打分,关键这93分打得实在是太过于光滑油滑调皮,一方面让自己看起来特专业且精确,一方面又彷佛也算给了高分,以是不算贬低刀郎,末了又通过扣掉的7分,表现自己不是怕了网友而故意表现大度,又彷佛在说,“音乐,我比你们任何人都专业”。

这么多年过去,汪峰老师内心里的傲气,以及骨子里那点过于机巧的光滑油滑,是真的一点没变。

很多人说他的回应“高明”,但我想说,正是他的这份“高明”,让他看着不像个洒脱的艺术家,而把光滑油滑调皮写在了脸上,跟一脸木讷且从不做过多回应的刀郎比较,更是天地之别。

#02

半壁江山

-

聊到汪峰老师这个傲气,咱就不得不提到他事情室发过的那篇雄文——《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尽失落半壁江山》。

从那之后,汪峰老师“汪半壁”的名号就叫响了起来。

实在你说汪峰老师对内地摇滚乐的传播是不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这篇“雄文”里头已经很直白地说“2014年大陆歌手个唱票房达4亿元,47%增量由汪峰带动”,10年前汪峰老师在拉动演唱会票房的这一块就居功至伟。

之后连续罗列数据:“2014年,汪峰演唱会票房高达1.39亿元,在个唱歌手中排名第二,是近年来大陆歌手取得的最好成绩。

代表作不用讲了,《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飞得更高》,耳熟能详的太多了。
实际上,他有很多歌,传唱度可能没有前面几首那么高,但也是很多人喜好的,比如《硬币》、《存在》和《在雨中》等。

总之汪峰的专业实力是非常强的,所得到的票房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在这,咱们引用一下那英老师对刀郎的评价“咱们不能只看销量啊”。
实在准确来讲,汪峰对付大陆乐坛的最大意义还不在作品,而在于他把摇滚乐和盛行音乐做了却合。

像《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这样的歌,与其说它们是摇滚歌曲不如说它们是“励志歌曲”(盛行音乐里的一个门类),是一些带着丰富摇滚元素的励志歌曲。

汪峰用这些作品,撬动了广大不雅观众的审美,用不断的“飞得更高”斩获下了海量的粉丝。

很多人听摇滚,听得最多的便是汪峰的作品,提到摇滚,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汪峰,就连谈到“摇滚歌手该当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首先对标的还是汪峰。
(黑夹克,大皮裤,银链子,嘶吼的高音,爆炸的发型)

● 《笑着哭》专辑封面

是汪峰老师让摇滚乐这个偏小众的音乐类型实现了最取水平的“出圈”,这是汪峰老师对付摇滚乐、对付“大陆乐坛”最大的意义。

然而,很多所谓摇滚圈的老师却认为,汪峰的这种“成功”和“出圈”,在某种程度上也因此背离真正的摇滚乐的初衷为代价的。

那些自诩为正统的摇滚人士认为,摇滚要锋利,叛逆,敢于叫嚣和鞭笞,这些才是摇滚乐的内核,摇滚乐的灵魂不是重鼓点,不是聒噪的贝斯,而是它得像一把手术刀一样锋利且刺眼。
范例的例子,比如窦唯的《高等动物》——

“欢快,痛楚,战役,安然

辉煌,暗淡,得意,伤感

挟恨,报复,跋扈,求全谴责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 《黑梦》专辑封面

何勇的《钟鼓楼》——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

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

现在太吵太乱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韶光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精确答案”

你不明白会被淘汰

该来就来顺其自然

面子抛开一起摇摆

活在电子时期你们别大惊小怪

撒旦有人崇拜你们别大惊小怪”

● 《垃圾场-麒麟日记》专辑封面

以是在摇滚老炮看来,摇滚的底色该当多少带点不羁,汪峰老师早期的作品像《晚安北京》实在更贴近摇滚那味儿。

听说当年的故事是这样的,作为鲍家街43号乐队主唱的汪峰,由于乐队奋斗无果挣不到钱,一度交不了房租还没钱用饭,意气消沉之下宣告签约华纳唱片,我们耳熟能详的《飞得更高》《花火》《怒放的生命》这些作品全部是汪峰单飞之后的作品。

● 《鲍家街43号》同名专辑

这些歌曲在我们听来固然悦耳,但一众摇滚老炮听到后却个个如芒刺背,纷纭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屑。

说实话,当年,针对汪峰的那些批评的难听程度,不比一众自诩“高雅”的人士对刀郎的批评。

这些人认为,他将励志歌曲用摇滚的元素进行包装,看起来像模像样热热闹闹,可实际上却已经把摇滚最主要的内核给抛弃了,远看是金属近看原来是塑料外头镀了一层铬。

这种做法在正统的摇滚音乐人们眼里是非常不能容忍的。
以是汪峰在真正的摇滚圈被叫得最响的外号不是“半壁江山”而是“摇滚叛徒”。

套用一下汪峰老师对刀郎的评价,当年那些摇滚老炮们对汪峰的评价完备可以总结为“汪峰征象是中国摇滚乐的悲哀”。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歌迷角度来看,他这种创新性的做法可不可取呢?

要我说,没有任何问题,由于艺术随心,更没有人规定说不能这样处理。
而且汪峰巨大的成功和传播度,也已经证明了他这条路是非常适宜他的。

以是提及来,实在汪峰当年就像摇滚圈的刀郎,一样备受排挤了很多年。
只是令人想不通的是,他与刀郎,同为“天涯沉沦腐化”人,但为何他当年还是那么刻薄地对待刀郎呢?

实际上,由于刀郎和汪峰相似的音乐进程,我一贯认为,汪峰老师是最该当给予刀郎足够宽容的。
可大家如果翻阅当年他对刀郎的评价就会知道,这么多对刀郎的近乎职场霸凌的评论中,汪峰是最狠的一个。

这点,我相信是我,也是很多普通歌迷,很难明得的一点。

#03

打脸“主流”

-

这段韶光,我一贯在想,为什么大家这么支持刀郎?

我以为,一方面是他的作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的成功狠狠地打了某些“主流”们的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主流”这个词变得那么地令人反感,很多反主流的人反倒赢得了最多掌声和欢呼,像刀郎、像郭德纲。

缘故原由是什么呢?

一个是,主流们总是喜好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批评、责怪他人,动不动还给人打个分评个级,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置于了“导师”的位置,显得高人一等,非常令人反感。

其余,某些主流出于对自己地位的掩护,也会在明里私下对“寻衅者们”履行打压,看看郭德纲的前半生就完备能明白这种风气。
他们代表着某种威信,更代表着某种压迫,便是想牢牢把控着话语权,把控着审美,把控着评判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一种跋扈和暴力。

我们不喜好玉皇大帝那副视众生如草芥的姿态,以是更希望悟空能得胜,最好把天宫给搅得天翻地覆,那才高兴。

以是人们支持刀郎,支持郭德纲。

另一个是,很多主流们手里握着大量的资源却不再关心民众们的感想熏染,有些音乐人信誓旦旦说要“提升华语歌曲的审美”,有些相声演员不断强调咱相声就得寓教于乐,凡事儿必须得找出个教诲意义。
逐步就变得好为人师且不接地气,不雅观众们的不雅观感体验也极差。

这时候刀郎和郭德纲这样的人横空而出,用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愉快、快乐、愉悦,有什么情由不喜好?

说白了,所谓音乐“主流”,无非便是一小部已经上岸的人耍的专断权力。

汪峰,曾经是“主流”的背叛者。
但悲哀的,是这位背叛者,有一天,却也以主流的面孔自居,批评和排斥其他的背叛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寻思的课题。

实在说到底,关键还是取决于艺术创作者本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如果这位艺术创作者足够纯粹,他玩自己想玩的音乐,不管外界说什么,乃至都不理睬票房高不高,那所谓主流、非主流,对他就没有丝毫影响。

可相反,如果一个艺术创作者,内心不足纯粹,始终想的便是名利那点事,那他凭借背叛出名后,多数也会利用自己手中的名气打压后进者。
所谓“屠龙者,终极变成恶龙”,根源便是这个。

刀郎为什么被大众喜好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他的歌曲流量,屡屡创下记录?我以为,真不单单是由于他的歌曲朗朗上口,更主要的是他真就极少参与名利场里的那点蝇营狗苟,内心纯粹如少年。

同理,为什么像汪峰这种同样精良的创作者,总是免不了给人一种不足敞亮、不足大气的觉得呢?我以为除了他个人私生活那点八卦外,更主要的是无论他话说得多么模糊太极,也无论那93分打得有多高明,那扣掉的7分,还是令他脸上的那点名利欲显得过于明显了,就像那女明星的粉底,隔着屏幕都彷佛能扣下来似的。

撰稿:司马长空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