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既美好,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日子,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寄托哀思,抒发情绪。

本日禀享6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邀君共赏。
人间四月,万物清明,思念故人,遥寄哀思~

1

清明

6首清明节古诗人世四月万物清明思念故人遥寄哀思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这是一首随处颂扬的清明节古诗,流传了千年。
千百年来,不知动了多少人的情,湿了多少人的心。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江南清明时节小雨纷纭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销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 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落。

这首诗用幽美、生动的措辞,描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雨中问路图。

墨客孤身流落在外,而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随意马虎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
“雨纷纭”更增长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前两句描述了一幅凄迷感伤的画面,后两句则描述了一幅光鲜生动的画面,蕴含着墨客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和连续前行时的振奋希望之情。

2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顿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探求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安谧时候。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俏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柔美的景致。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
后两句说日暮人散往后,景致更加柔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3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是在无花可不雅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形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统统对付我来说都显得很冷落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墨客生活的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野去赏花踏青。

墨客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
在这样的情形下“过”清明,显得孤寂。

后两句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便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奋读书。
表达了墨客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4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赤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清闲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
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清明时节是人们春游的大好光阴,在春光妖冶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野踏青嬉戏,是清明节俗的一项主要活动。

这首诗紧张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墨客独自步辇儿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表现出一派闲适的心情。

5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嬉戏,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赤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安歇。

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程颢笔下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奉劝众人珍惜交情、珍惜光阴。

6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去世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
野外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宅兆令人感到悲惨。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足,滋润津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宅兆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去世。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末了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这是墨客触景生情之作,通篇利用比拟手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墨客看到大自然的一片活气,想到的却是人间间不可逃脱的去世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悲观虚无的思想,凄凉的感情缠绕于诗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