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由李白创作,当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统统。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墨客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墨客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敷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墨客旷达的肚量胸襟。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墨客自傲为人的自我代价,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这首诗深奥深厚憨实,气候非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旷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将进酒》(个中“将”读qiā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
《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
《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
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
备繁体,荐佳肴。
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
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光阴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微小彷佛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空想的破灭是阴郁的社会造成的,墨客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解忧闷,反抗现实。

【原文】

将进酒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越品越有味道的名篇

《将(qiāng)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役夫,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敷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注:此处也可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径须:刀切斧砍。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表明】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墨客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阵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哀。

⑷得意:写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该。
会,须,皆有应该的意思。

⑹岑役夫:指岑(cén)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朱紫家宴会中奏乐利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品。
形容食品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样平常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现高中教材之公民教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不雅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肆,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
销:同“消”。

⒄圣贤:一样平常指贤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韵译】

你没瞥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转头。

你没瞥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清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途,纵然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面前欢快,该当痛高兴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师长西席呵,丹邱师长西席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宝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醉翁,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不雅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翻译】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驰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洁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该纵情欢快,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役夫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
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谛听:

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宝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复苏。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

只有那饮酒的人才能够留传隽誉。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不雅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快。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统统用来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溶解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讲解】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墨客先言悲,将悲融进奔流到海的河水与“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白发之中,这种悲源于“志士惜日短”。
但是,昂扬奋发的时期精神压倒了个人的悲哀,加之李白自傲狂放的谪仙气质,悲终极会倒向了乐与欢:烹羊宰牛且为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时期;李白又是不幸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让伟大的李白在这样伟大的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悲哀!
万古之愁不仅仅是李白的愁,更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愁,但是能像李白这样以美酒狂欢又能以美酒同销万古愁的又有几人呢?李白便是这样一个敢于言愁又敢于销愁的谪神仙!

李白生平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
《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墨客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感情。
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
李白与朋侪岑勋在蒿山朋侪元丹邱处饮酒而作,是三人对酒时所歌。
诗以豪放的措辞,抒写了旷达不羁乐不雅观自傲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响了作者空想与现实的深刻抵牾。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妙在墨客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所往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韶光的流逝。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如杜甫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驰到海不再回返。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这两句写景,描述黄河彭湃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墨客狂放性情的写照。
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韶光的流逝。
由韶光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墨客的艺术个性。
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涯,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殊加强了奔驰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特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了望,大概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涯来”,不会感想熏染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墨客完备是旁观生心,驰骋想象,自由创造能够畅快抒怀的形象。
这两句起势猛疾,神采飞动。

下面用黄河水又长又大来兴起下文,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由写景转入写人间。
你不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清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就变成了洁白。
“堂”,堂屋。
在堂屋明镜之前,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
如果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年夜,这两句则是韶光范畴的夸年夜。
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说成是朝暮间之事,夸年夜地写出了人生的短匆匆。
人的头发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然而这艺术的夸年夜却最真切地传达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与上文黄水奔流的形象和谐同等。
这两句与上两句组成对称句,各以“君不见”三字喝起,不仅增加了年夜方放歌的气势,内容也因相互光鲜对照而其情愈显。
开篇这四句中还有—种反衬浸染,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的薄弱微小。
这一开端可谓悲感之极,是—种巨人式的感伤。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志士是惜阴的,最怕年华虚度。
李白于天宝三年出离长安,如今已经八年消磨在漫游中。
这无从改变、无可奈何的现实激使墨客唱出“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志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是说人生得意之时,应尽情欢快,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
“莫使”“空”双重否定句代直陈,语气更加强调。
“金樽”,羽觞,名贵的羽觞。
“对月”,古人讲究对月饮酒。
赏花对月饮酒是古人一种习气。
既然无法改变客不雅观形势,朋友聚首,总算人生一大畅意之事,就该当痛饮极欢。
后一句自然是说饮酒,但点染上“对月”二字,便有莫负佳景良辰之意。
至于那个引人愁烦的未来呢?且将它抛过一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既生材,一定会派个用场,不必为它烦扰不安了,金钱是流利的,散尽还会再聚,更不必顾惜。
这反响出李白的极度自傲,豁达。
墨客用象征的诗句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
天生我于世间,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这样乐不雅观自傲的未来,与朋友欢饮,纵然是千金散尽了,也在所不惜。
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又一次反响了墨客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情。
因此“烹中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痛饮豪饮的盛宴。
“且”,姑且,暂且。
“会”是当的意思,“会须”,应该。
酣饮大嚼一通的意思。
在无可奈何中有爽朗乐不雅观,在出路渺茫中有武断自傲,有似拨云见月,将愁绪一扫而空。
墨客的感情由开篇的烦闷深慨一变而为恣肆狂放。

第一段写行乐饮酒,也是为了表现李白的豪情壮志。
虽3、4句有些感慨、发急感情,人生太短暂了,黑头发很快变成了白头发。
但从整段的情调来看,是积极乐不雅观的。
“人生得志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示的还是豪迈气概。
感慨是由于韶光的流逝,怀才的不遇,在豪迈的气概中又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想法。

在一、二段之间有四个短句作为过渡:“岑役夫、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直呼朋友的姓名(“岑役夫“,岑勋;“丹邱生”,元丹邱)劝酒,“役夫”“生”是对男性的称呼。
你们请饮酒,不要将杯子停下来。
这几个口语化短句的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革,酒逢对手,生逢心腹,无怪乎墨客要“与君歌—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了,我给你们唱支曲子,请你们为我好好听着。
以宴席中劝酒为过渡,转到第二段,抒写墨客自己对人生的见地。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六句便是以歌抒怀:“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
富朱紫家用饭时要鸣钟列鼎,食品精美如玉。
“馔玉”,用作动词,吃着像玉那样宝贵的食品。
“玉”字是比喻,像那样敲钟击鼓的豪华生活,像吃着如玉般宝贵食品的最好生活。
指的便是达官显宦贵族之家。
但是墨客以为不敷贵、不奇异,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
为什么不醒来?对混浊的社会,达官显宦这些人的作为表示不满,用这种态度对当时社会、权贵表示反对。
诗至此连续写宴乐,但却从狂放转为激愤。
对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但愿长醉不愿醒”反响出李白所特有的空想与现实的抵牾。
“大道如上苍,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说自古以来的圣贤至今都不为众人所知,只有饮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间外扬。
为圣为贤都枯槁当年,寂寞后世,有谁来讴歌他们呢?只有饮者倒名传千古。
这两句中讲了长醉的缘故原由,表现出对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愤闷之情。
说他乐意长醉但并未长醉。

第二段,对权贵唾弃,对圣贤既有唾弃也有同情,圣贤也是并不被人所重视的,然后摆出一个摆脱苦闷的方法,现实社会行不通,那就“长醉不用醒”。
这段是借饮酒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第三段:“陈王当年宴平乐”——结尾。
“陈王”,曹植。
他在太和六年(232年)封为陈王。
引陈王往事解释豪饮的缘故原由。
这是借古人羽觞,浇自己块垒。
李白在这里用了曹植《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这两句意思说,陈王这个饮者的形景不是至今仍在人们心目中么?李白本是有极大从政激情亲切的,诗中这样说显然是备受压抑而进发出来的愤激语,它反响了墨客胸中长期积郁的苦闷。
在彷佛是颓唐的语句中包裹着热与愤。
热是由于对实现,抱负始终不渝地有追求,愤是由于究竟没有得到一展怀抱的机会。
正是这样,墨客的感情在这里由狂放转为愤激。
上段墨客先提到古来圣贤,这—段又在这里无数留名饮者当中举出了壮志难酬的曹植为例,一方面写墨客旷达乐不雅观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墨客的不平之气。
“主人为何言钱少,径须沽取对君酌”。
“为何”,疑问句,即“作甚”,为什么。
主人为什么说钱少呢?“径”,通假字,一贯,直接。
“径须”,只管,就可以这样做。
“沽”,买。
“沽取”,买酒。
说我为宴会的主人,怎么说钱不足呢?只言去打酒来,与你们同饮。
这里既照料“千金散尽”一句,又引起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马的毛皮着有花纹的,表名贵马。
孔子曾问子路你有什么志向?子路说愿白马衣轻裘。
“马”“裘”古代作为生活比较高的一种表现。
“裘”,皮衣。
“千金裘”,是价值千金的狐皮袄。
“将”,拿。
“将出”是拿出去。
这四句说,五花宝马,千金贵裘,只管拿去换酒,与君纵饮销愁。
说“万古愁”是由于“古来圣贤皆寂寞”,全体古今志士不遇的愁烦,都要用酒销掉。
经由愤激的浪峰,墨客的狂放也达于顶点,裘马换酒的壮举把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狂放肆酒是为销愁,狂放的程度正好表现了愁苦的深度。
他那旷达乐不雅观和狂放不羁的性情跃然纸上。
与“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敷贵”的思想吻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墨客自我形象。

全诗结束在一个“愁”字上。
愁字中凝聚了墨客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忧郁,对世俗、对丑恶社会现实的讨厌。
这统统都一股脑地倾泻在心腹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

这首诗本身就犹如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感情急匆匆,恰当地表现了墨客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生活态度。
在艺术上也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首抒怀诗,无论抒发什么感情,都是抒怀者的一种自我肯定。
这首诗也便是李白的自我肯定。
他抒发的是一种愁情、愤懑,可在这愁情与愤懑当中,表现着他对自己代价的一种肯定。
该诗前半部分抒发着一种须及时行乐的思想,这仅是一种表层的意思。
但真正给人印象深的还在这一部分。
有三点值得把稳并引人寻思:

1、开头起兴,是爆发式、力量型的。
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起兴,黄河之大、之长、非凡是人所共知的,这从天而降的长、大、非凡和剧烈动荡的物象合成为一种壮大的、给人以生命感的景致,表现着飞腾咆哮的、非同凡响的巨大生命。
仔细体会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其生命消逝是迅速的,但这一过程也是伟大壮不雅观的。
正由于用这不平凡的黄河来起兴,引起青春之易逝,人生之短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感慨就不是懦弱无力的自我哀怜,也不是无可奈何的呻吟。
他所唤起的感情,只有悲慨而无悲观。
这种感情色彩不是灰暗的,而是鲜亮的;其状态不是一种生僻的、停滞的,而是激动、向上的;它所导向的感情不是消沉的而是昂扬的。
以是这里是对生命切实其实定和珍惜,表示着信心和力量。
这是开头起兴给人的感发、引人思虑的意义。

2、这里讲到“人生得意须尽欢”,不能大略的以及时行乐来对待。
这及时行乐是表层的追求享乐,而实际上蕴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傲。
在这自傲的根本上,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追求自由的方向。
这是一种哀求个性自由,“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人生得意须尽欢”两个要结合起来。

前半部,表面看来写的是及时行乐,但这里却表现着自傲和自由的方向,这是表现人的个性觉醒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抒发的是借饮酒而摆脱愤懑、摆脱愁情的束缚,表面看是在发牢骚,实际上也有它深刻的思想:(1)首先指出“钟鼓馔玉不敷贵”,富贵生活不值得珍惜、留恋。
李白为什么要这样讲?他认为富贵生活不是永恒的,功名富贵不会常在。
这种思想是初盛唐以来墨客的普遍思想,即富贵者也可以没落,而贫贱者亦可富贵。
因此一味追求富贵,为富贵所束缚,这是不值得的。
(2)他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像自己这样的人材必有大用,有大用这富贵是不成其为问题的。
以是他也认为“钟鼓馔玉不敷贵。
”(3)李白在现实中所见到的那些富贵之家,又多数是些腐烂的、庸俗的、庸碌的一些人,这都是一些为墨客所不齿之人。
基于这三点,以是他认为“钟鼓馔玉不敷贵。

3、还讲到“古来圣贤多寂寞”,圣贤的不被理解、认识。
生前便是孤独困窘的,而生后又常常不被人重视,以是无须追求成圣成贤,即不以圣贤为模范。
如果一定要留名后世,那也“惟有饮者留其名”,还是曹植那样好。
这两点不是讲什么正经的道理,而是表达李白的一种情怀。
他所说的这些话,话间的联系是一种感情的逻辑,不是一种理性的思维,理论的逻辑。
他是用否定的办法来求得自我切实其实定。
他把当时士人两项最高的追求:一是富贵,一因此圣贤为模范,都逐一否定了,那本色上便是借此来肯定自己。
只有纵酒寻欢,在长醉中摆脱这种世俗的羁绊,得到自由,才是最故意义的。
功名富贵,是一种不能永恒的虚假的代价。
李白曾写过“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独酌》)“神仙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所谓“合自然”“醉中真”,其内涵都是在追求这种个性自由。
《将进酒》“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意义就在此。
结尾的“与尔同销万古愁”,正表现着以醉中的自由去消解自我在现实中无从得到肯定的苦闷。
以是该诗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表现了以自大、自傲、自由为内容的自我肯定。

该诗虽给人“万古愁”,以酒浇愁之感,由于用豪放来冲淡心中之郁抑、心中之愤懑,以是基调仍是乐不雅观的,并用豪迈的措辞,表达了这种乐不雅观自傲的、放肆不羁的精神。

从措辞形式上看,句型变革多,开头用长句,然后三字句、七字句交错利用,而且换韵比较频繁。
如开头“来”“回”在古代是押韵的,古代属“灰”韵。
“发”“雪”“月”同押一韵。
“来”“杯”押一韵。
“停”“听”“醒”“名”押一韵。
“谑”“酌”在古代也是押韵的。
“裘”“愁”押韵。

在频繁押韵中,平仄韵又是互换着押,这也是古诗一大特点。
“平仄”,指当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即阴平与阳平。
“仄声”,指当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
但古代还有“入”声。
北京音没入声,南方有入声。
古代将“入”声都归到平、上、去声里。
如“学”现读平声,古代读入声。
“月”,今读四声,古代读入声。
再如“停”“听”“醒”“名”都是平声;“发”“雪”“月”是入声。
“谑”“酌”是入声。
“裘”“愁”是平声。
(肖旭)

【点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邱生,(韵四)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韵五)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韵六)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现在再讲一篇李白的古题乐府诗《将进酒》,也是汉代短箫铙歌之一。
汉代乐府歌辞原文,由于声辞杂写,故不能理解其意义。
只有第一句是“将进酒”,后世文人拟作,都是吟咏饮酒之事。
李白此诗,也沿袭旧传统,以饮酒为题材。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构造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匆匆,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感情。
笔墨普通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
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
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
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把稳两种征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很快便会朽迈。
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随意马虎立时进入老年,以是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该只管即便饮酒作乐,不要使羽觞空对明月。
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
“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涌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瞥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
李白诗中常用“君不见”,这三个字不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应该快些。
我们如果把两个“君不见”都删掉,也没有关系,诗意并无残缺。
而且删掉之后,这一段便是整整洁齐的六个七言句,更可以看出这两个“君不见”是附加身分。
在七言歌行中,这一类的附加身分,我们借用一个南北曲的名词,称之为“衬词”,由于它们只起陪衬的浸染,不是歌曲的正文,唱起来也不占节拍。
但是,如果“君不见”三字不在七言句之外,那就不能算是衬词。
李白另一首诗云:“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携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园中》)这又是一种用法。
如果把这个“君不见”也作为衬词,则第一句只有五字,而全诗却都是七言句。
如果把“君不见”认为诗的正文,则这一句有八言了。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说:全句仍是七言,多出来的一个字是衬字。
“君不见”三字只抵二字用,应该读得快,让它们只占两个字的音节。
南北曲和弹词里,这种衬词很多,因此产生了这个名词。
唐代虽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象“君不见”之类的附加身分,实在已是曲子里用衬词的抽芽。
此外,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

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英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

土坟三尺蒿藜居。

这是构成了两个三字句,也不能说是衬词了。

第二段四句,大意说:天既生我这个人材,一定会有用处。
千金用完,也不必担优,总会得再有的。
面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
该当放量饮酒,一饮便是三百杯。
这一段诗,表面上非常豪放,实在反响着作者的牢骚与悲愤。
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甚至贫乏得在江湖上流浪。

第三段再对两个酒友发泄自己的牢骚。
岑役夫是岑勋,年事较长,故称为役夫。
丹邱生是一个讲究炼丹的羽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做了许多诗送他。
这里,墨客劝他们只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羽觞。
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场面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乐意永久醉着不醒。
自古以来,统统贤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
只有饮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
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不雅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快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该当急速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高兴。
这一段四韵八句便是“请君为我侧耳听”的一曲歌,是诗中的歌。
“钟鼎”是“钟鸣鼎食”的简用,“玉帛”是富朱紫的服御。
这四个字就代代富朱紫的奢侈享受。
墨客说,这些都不敷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
“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
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
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末了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急速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高兴,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

李白的诗,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最多,后代的文学批评家常以此为李白的缺陷。
例如王安石就说:“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
”所谓其识污下,便是天下不雅观庸俗。
这种批评,虽则也有人为李白辩解,但在李白的诗歌里,高尚、深刻的天下不雅观确是没有表现。
他只是一个才华过人的墨客,能摆脱传统创作流利旷达的诗篇。
至于对人生的态度,他和当时一样平常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
早期的生活,便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
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极欣赏他的诗,把他推举给玄宗。
于是玄宗留他在宫里做一名翰林供奉。
“翰林供奉”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
这便是翰林供奉的职务。
它并不是一个官。
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
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形:“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东武吟》)又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驾去温泉后赠杨隐士》)这是说王公宰相都来和他交朋友了。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流夜郎赠辛判官》)是说当时和他饮宴的都是王公朱紫。
“当时笑我低微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说从前瞧不起我的人,现在都来巴结我了。
此外,他还有不少诗句,夸耀他的得意时候。
大约正是这种骄傲自大态度,得罪了不少人,使玄宗旁边那些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对他不能容忍,在玄宗面前挑拨了几句,他就被流放出宫廷。
他自己说当时是“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可见他自己也早就觉察到已经处于骑虎之势,正在无法脱身,而被龙尾巴一掉,便从天上摔下来了。
此后,他又规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把自己装成一个由由然有风致高傲瘦骨如柴的高人逸士,时时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象朝廷不重用他,就失落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
《盐铁论》里有一段大夫讥笑文学的话:“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
及授之政,昏乱不治。
”这些话都切中文人之弊。
他们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大家自以为是伊、吕、管、晏。
及至给他一个官做,也未见得能尽其职守。
唐代进士初入仕途,每每从县尉做起,可是墨客中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好县尉,而他们常在诗中发牢骚,嫌位卑官小,屈辱了他这样的人才。
这种孤芳自赏的高傲感情,从屈原以来,早就在我国文学中形成一个传统,而李白的表现,特殊发扬了这个传统。
我以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对历代作家这一种天下不雅观的过度的表现,可以不必重视,更不宜依据他们的自我表扬,而肯定他们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
李白的诗,是最高级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期间诗坛上的情形,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
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①、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但是他对政治社会的认识,还是悲观成分多于积极成分。
因此,我以为李白的诗,还不能说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
就以饮酒为例,李白的饮酒和陶渊明的饮酒,显然不同。
陶渊明的饮酒是作为一个农人,在劳作之后,饮几杯酒,以养性全神。
他的饮酒的态度是:“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饮酒》之八)李白的态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陶渊明说人家“有酒不肯饮”是由于“但顾世间名”(《饮酒》之四),而李白却说:“惟有饮者留其名。
”陶渊明为逃名而自隐于酒,李白则为争名而“一饮三百杯”。
由此可知,陶渊明的饮酒,对人间社会好象是悲观的,但他的人格却是积极的。
李白则相反,他对人间社会好象还积极,而其人格却是悲观的。
我以为李白的饮酒诗,只能比之为古代波斯墨客莪玛·哈耶谟和哈菲兹②,而不能和陶渊明相提并论。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两句诗曾引起过一些封建卫道者的批评,以为李白过于狂妄,难道连先圣先贤如孔子、孟子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酒鬼留名于后世吗?编《唐文粹》的姚铉就把“圣贤”改为“贤达”,代李白纠正了失落言。
这种批评,实在是多馀的,读文艺作品不能如此负责,如此诚笃。
这两句诗,仅是艺术上的夸年夜手腕,不必算作思想的真实。
宋代人讲究诗的各种炼句方法,把这种格式的诗句称为“尊题格”。
在一个比拟中,为了强调甲方而大大地压低乙方,这叫作“强此弱彼”的句法。
也便是“尊题”的意思。
李白为了浮夸饮者,而贬低了圣贤的后世之名。
白居易的《琵琶行》云:“岂无山歌与村落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为了夸年夜商妇弹琵琶的美妙,就说得江州地方没有入耳的音乐,有的只是很难听的山歌与村落笛。
韩愈的《石鼓歌》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为了浮夸石鼓诗的典雅,乃至责怪孔子编《诗经》为什么不把这首诗收进去。
还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的诗都是很“褊迫”而无弯曲的。
乃至还说孔子是一个“陋儒”。
又为了浮夸石鼓文的书法,而贬低王羲之的书法是庸俗的:“羲之俗书逞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以上二例,也都是尊题手腕,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日

①李白自己说:“仆嵚崎历落可笑人也。
”见其《上安州李长史籍》。

②莪玛·哈耶谟的《鲁拜集》,有郭沫若译本。
哈菲兹也是古代波斯(伊朗)墨客。
原载:《唐诗百话》

【评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顿还往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奥深厚,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朋侪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轫便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劈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年夜。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来来往的咏叹味,是短匆匆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宛如彷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年夜,这二句则是韶光范畴的夸年夜。
悲叹人生短匆匆,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朽迈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年夜。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浸染──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微小薄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触目惊心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样平常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快。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
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措辞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该当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彷佛是鼓吹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征象而已。
墨客“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彷佛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彷佛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落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
墨客于是用乐不雅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惊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傲!
切实其实象是人的代价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悲观的征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实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
消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傲的惊人之句,能使令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统统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想墨客“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籍》),是何等壮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虚张声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派头相称,作者描述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高兴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
墨客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年夜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革,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既是生逢心腹,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墨客甚而忘怀是在写诗,笔下之诗彷佛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以下八句便是诗中之歌了。
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朱紫家用饭时鸣钟列鼎,食品精美如玉),可墨客以为“不敷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这里不仅是酒后吐年夜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上苍,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说富贵“不敷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墨客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以是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
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
这里,墨客已是用古人羽觞,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
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古来醉翁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贰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等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
这样写便有派头,与前文极度自傲的口吻一向。
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墨客的同情。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实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诗情以是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
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主人作甚言少钱”,既照料“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末了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瑰宝──“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
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须知墨客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发起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浪漫色彩极浓。
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深交断不能出此。
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太息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情犹未已,诗已告终,溘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奥深厚。
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墨客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通不雅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候非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年夜手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足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彭湃的郁怒感情。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末了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弯曲,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括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役夫,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旷达而不流易。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神仙面孔”,此篇足以当之。
原载:《唐诗鉴赏大辞典》

【作者先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
中国唐朝墨客,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是唐代著名墨客,其诗以抒怀为主。
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
他具有超异平凡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精彩的浪漫主义墨客,著有《李太白集》。

李白出生于盛唐期间,但他的生平,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独身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会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空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连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精良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赖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贯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绅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答。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羽士吴筠的推举,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华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旧连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流落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探求道不雅观的羽士评论辩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喂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喂养员。
这些俏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喂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彷佛能听懂人的措辞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乃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末了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不雅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形。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举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二人都婉言谢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是非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剖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往后齐心专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