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景象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阕开篇写道:我登上高处远了望去,正是故国的深秋时候,景象已经初凉有了寒意。这里的“故国”便是六朝古都金陵。晚秋之时,在这繁华的古都登高远眺,自是有别样的况味。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澄江”意指长江,千里的长江如白练一样平常,那青山则群峰丛聚。这是词人登高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江水如绢,浩荡不歇,青翠的山一座座叠嶂。江水与青山皆是壮阔之景物,不同的是江是奔流的动态,而山则是奇雄的静态,在一动一静之间,一幅波澜壮阔的秋水长天之景呈现在面前。
接着词人写道:“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帆船在夕阳里往来穿梭,斜插的酒旗在西风里飘扬。这是王安石自旷远的山水之景,收回到细微之景的写意。来往的船只,飘扬的酒旗都是因人的活动而产生的事物。
在薄暮渐晚,西风渐起的时候,这两种事物正处于一种劳碌热闹的状态,这便是金陵繁华的一个缩影。词人登临之地必在郊野之处,虽然阔别城中,但依然有劳碌鼓噪之地,可见这有名的金陵城,任光阴流逝,朝代变换,它依然繁荣如昔。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画船在轻淡的云朵里来往,白鹭在银河间飞起,再妙的画作也难以画出这样的美景。这是词人了望而去,对画船和白鹭所处的背景作出的比喻,也是在之前对整体大景和详细小景的描写后,深觉面前金陵的秋日之景,已美到了极致。于是他由心而发,特意以画船和白鹭作为点睛之物,用比喻衬托的办法,末端由衷地以一句“画图难足”,来展现面前的锦绣山水和繁华城郭。
秋日里天高云淡,登古都高处远眺而去,美景尽收,众人处此情境,只怕都会生出几分感怀罢,况文采卓群的王安石呢?
词的下阕便是王安石的咏怀之语,他写道:我想起从前,六朝的豪门贵族都是争逐那繁华盛景里的生活啊,可叹的是,在那朱雀门外、结绮阁上,六朝终是一代代相继灭亡了。千百年来多少人都登高望远,抒怀嗟叹,感叹那朝代更迭的兴衰荣辱啊。
朝代的更替引发了王安石对“兴衰”的感叹,目前盛景繁华,嫡已不复存在,这是时期的变迁,同时又是历史的哀感。词中的“叹门外楼头”,说的是陈朝灭亡的时候,当时的隋朝将军已带兵打到了朱雀门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后妃张丽华醉生梦去世,遂陈灭。
这一处描写将王安石的政治家身份表现了出来,他不是纯挚地登高怀古,而是对国家的衰落、君主的不作为征象有许多不满,乃至愤懑,方有了对陈亡国时候的唾弃讽刺。
今人感叹古事,总会有沧海桑田之感,仿佛千年也便是那么一瞬间,已然斗转星移。“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六朝的往事已经随流水而逝去了,只有那衰草在寒烟中,发出幽幽暗绿的颜色。直到如今,商女们依然时时唱着那后庭遗曲。
王安石先前以“门外楼头”为引,唾弃了无能昏聩的前朝君主,紧接着在词的末了,他将鄙视深化为训斥。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是众人眼中的亡国之音,如今商女依然传唱,可见君主的醉生梦去世带给整座都城的影响。所谓靡靡之音,本无关商女之事,是君王本就如此,又能怪商女几何呢?
咏古怀今本是古代文人常做之事,这首词却与许多怀古词不同。在这首《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改革家的思想融入了个中,他训斥前朝君主,实在是寄托着对今日君王的埋怨和期待。他少有那些闲庭信步赋闲愁的情调,更多的是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发急心情。
晚秋的金陵城,天高云淡,市井繁华如昨,却也有几分旧朝留下的萧瑟。那一年,王安石望着金陵城,山间有风,水中有月,他想了许久,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