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诗词是古代与当代诗词的完美结合体,脚下千秋史,戎马即诗词。
评史则对历史有新意见,论人则对人物有新见识,写物则对物象有新寓意,记事则对事情有新视角,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与当代生活内容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他的诗词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战役的宏伟画卷,是社会主义培植的壮丽图景。
以是让当代人没情由不喜好他的诗词!

读毛主席诗词,你可以充分感想熏染到他丰功至伟的生平,功成名就的窍门。

秘籍之一志向

一个人作为的大小,源自于志向的高低,无志者,天才也归于平庸,有志者,陇亩亦可飞鸿鹄。
而毛主席究竟有多大的志向呢,我们通过几首诗词感想熏染一下。

五言诗·赞井(1906年,13岁)

从毛主席的诗词人生看伟人丰功伟绩功成名就的窍门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心。

只喝井里水,永久养不长。

此诗虽然题为赞井,可却道出了毛主席心中远大的志向。
年纪13岁的毛泽东就深明井底之蛙的道理,只喝一口井的水,是永久见识不到表面更大的天下的!

七绝·咏蛙(1910年,17岁)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910年,毛泽东才刚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档小学堂读书,思想也才刚刚打开。
此诗虽然看似平淡无奇,却透露着几分霸气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910年还是清朝宣统二年,此时的中国公民还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儒家思想一向讲究的是中庸文化,谁敢有敢为人先的思想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不敢为天下先”虽然别有深意,但其字面意思却一贯被中国人继续和发扬,因此才会有枪打出头鸟之言。
可是年轻的毛泽东就心怀天下,敢为天下先,因此他总能逆流而上崭露锋芒,终极成为中国的领导人。

同样是17岁时,毛泽东出远门求学,给他父亲留下一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故里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诗思想光鲜、气势雄伟、铿锵有力,毛泽东将肚量胸襟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直接呈现在父亲眼下,一览无遗。

沁园春·雪(1936年2月,43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这首词是毛主席的顶峰之作,也是最有名的一首词,通篇气贯长虹,大气磅礴。
既情满于山又意溢于雪,以山言志,以史论今,千古帝王,不过尔尔。
1936年,革命道路正处于困难期间,关键时候。
此时的红军还无法对抗国军,更无法对抗凶蛮的日军,可是毛主席丝毫不惧,一句还看目前更是突显其英雄气概和远大志向!
此词一经揭橥,便使众人惊呼其才华与肚量胸襟,文韬武略从此天下皆知。

窍门之二博学

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是靠肚子里墨水的多少决定的,只徒有其表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而只有勤奋好学,博学多识之人才能成为国度栋梁,引领风骚。
毛主席正是这样的人,且看他25岁时送朋侪一首诗,肚子里究竟有多少墨水。

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春,25岁)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繁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情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中光典故就有:衡越,屈贾,鲲鹏,军舰,稊米,东瀛,濯剑,我返自崖君去矣。

纵宇一郎是罗章龙东去日本所取的化名,衡岳是指南岳衡山,此处是指长沙岳麓山,清代黄道让《重登岳麓》诗云:“西南云气开衡岳。
”屈贾指怀才不遇的屈原和贾谊,鲲鹏:《庄子·逍遥游》所说大鹏鸟,平步青云九万里。
军舰指船只,南宋朱熹《不雅观书有感》其二:“军舰巨舰一毛轻。
”稊米:草名,结实如小米,《庄子·秋水》:“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我返自崖君去矣:《庄子·山木》:“庄周的“送君者皆自涯而返,君自此远矣。

衡岳,湘水,凤凰,鲲鹏,天马,艟艨,……无不是毛泽东人生信念的依凭和请托。
宇宙之广,稊米之微。
这里的广微之思辨,之寄托,之洞悉,之整理,不是一个墨客或靠一时山水放怀就能作成的答题。
这里有苍生之念,有哲人情怀,有心志和胆识的庄严描摹。
每一词,每一句,都光艳夺目,都是伟人超凡人生的神圣载荷。

窍门之三务实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42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诗词都是在其戎马生平的革命军旅生涯的见证,没有经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如何能写出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呢?没有经历一起酸楚,千回百折转战,喜过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怎么会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么豪迈的气概呢?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苍山便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毛主席亲足踏遍的万水千山,绵绵的青山如大海一样平常波澜起伏不尽;残阳如血,赤色的残阳就像红军的旌旗印满每一寸山河。
如血是战士们的鲜血,是老百姓的鲜血,血染的江山是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那样的来之不易。
这便是毛主席为革命奔波生平最真实的写照!

窍门之四心态

1917年,年仅24岁的毛泽东曾写过两句著名的残句诗:“自傲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虽然只有两句残诗,却足以看出毛主席是有多么豪迈自傲的内心。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36岁)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喷鼻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6月,红四军召开了第七次党代会。
毛泽东遭受排斥,并被迫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去闽西特委辅导地方事情。
去闽西途中正值深秋,时逢佳节,在这个悲秋寂寥的时令里,人又不得志,身体还生病,爱人还分离,本该是多么悲苦落魄。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历来便是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可在毛主席眼里却依然气势恢宏,豪迈旷达,肃杀的秋气不是哀伤,而是振奋;一望无际的白霜不是冷漠,而是春色。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在毛主席心中光阴虽短,只要一息尚存,就奋斗不止的积极心态。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40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落壁。
装点此关山,目前更好看。

1933年是红军面对国军“围剿”最为困难的期间,时候都有丧命的可能。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面对去世亡威胁的时候,是人都会表现出畏惧害怕的生理,差异就在于有的人虽然内心极其害怕,却依然能表现得岿然不动,固若金汤,毛主席便是这样的人。
以是毛主席每每总能化险为夷,每每总能崭露锋芒独领风骚。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每年都对面的是激烈的鏖战,每个村落落都被打得残垣断壁,破乱不堪。
可是在毛主席眼里,经由子弹炮弹装点的江山才更加的绚丽夺目。
那是人生光辉岁月的见证,那是金戈铁马戎马生平的骄傲。
人生唯有经由子弹的装点,才更加显得厚重故意义!
这便是不一样的毛主席,不一样的伟人心态!

窍门之五创新

毛主席的诗词既依托于古诗词的韵律,又不拘束于诗词的束缚。
山川江河,风雨雷电,沧海桑田四季变换,一草一木皆是王者之风,霸气如此。
即能写风花雪月、爱国思乡,又能作肚量胸襟块垒讽刺寓意之言。
不拘泥于形式,能创造新的意境。

卜算子·咏梅(1961年,68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在墨客陆游的笔下是孤寂落寞,意志消沉,以物喻人,行将就木,孤寂终老,化作尘埃,只留余喷鼻香。
可是毛主席却能反其道而用之,只借其形,不用其意。

毛主席这首词之妙就在于“反其意”。
这么一“反”,跳出了寂寞、无奈与无为,变为“送”春(去岁之春)、“迎”春(今岁之春)、“俏”春、“报”春、“笑”春。
而梅花,成了却束一个时令、一种景象,开始一个时令、一种景象的标识性存在。
也是辞旧迎新,换代更新,其功大焉。

在毛主席的笔下红旗,大桥,水库,核弹,苍蝇,帝国主义等都能化为诗词,挥毫泼墨,丝毫不拘。
这正是他本事所在,新时期的问题唯有新的方法才能办理,采取旧的思想,旧的方法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而毛主席却能审时度势,长于创新,因此他总能办理各种难题,引领中国公民走向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