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01看奇文
网传之《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喷鼻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势叫嚣,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02说疑义
一是检索资料,苏轼从未作过《六幺令》。
先查收入苏轼词作最全的三册本《苏轼词新释集评》,非但《正编》中没有,根据历代有争议苏词弥补到《附编》的词中亦无。再检索目前公认收入苏轼作品最全、校注最威信的《苏轼全集校注》20卷本也毫无此词记载。两份资料都显示,苏轼根本没写过《六幺令》这一词牌的词作。
二是《碧鸡漫志》说“六么”,全宋词里无此篇。
六么令是由唐琵琶曲名蜕变为词调的。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三云: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
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句,谓六幺系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一作“绿腰”,与《碧鸡漫志》合。
在唐圭璋师长西席主编的《全宋词》中,共收入收录“六么令”词有18首,无“天中节”文体,在收入1294首的《宋词鉴赏词典》中,代表作仅收入晏几道的《六么令(绿阴春尽)》一首。全体宋代没有涌现过六幺令的说法,估计现在疯传的六幺令是六么令到宋代往后的变换提法。
三是从传播史到文本写作文本都极反知识。
首先,遑论是否是苏轼作,如果说这首词确是古人词章,又是端午节热门题材,涉屈原等热点人物,一定会在浩如烟海的史估中留有痕迹,这是最少的常理,但盖词在任何史料均无此记载。其次,这首诗的句子明显有语病和反面知识缺点。比如首句的“虎符缠臂”,古代端午用五彩丝缠臂,佩符,《抱朴子》:“……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胸前。”而虎符,是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因其形似老虎而得名,虎符根本无法佩戴,更不会缠臂。又次,“天淡纸鸢舞”更是反时令的骚操作,众所周知,放鹞子是在春秋两季,端午节在夏季,无风且热,试想,苏轼及任何一位后来人会傻到这种程度吗?再次,词中风尚堆砌,无美感、无逻辑。“摇旗叫嚣”等用词毫无古韵,“叫嚣”一词最早的出处在元曲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甚么人鸣锣击鼓,叫嚣摇旗?”其余,全诗语态“新且穷”,平白如水,平仄不合。这词显然更像假传苏诗“一树梨花压海棠”那样(详见拙作《八十五岁的老艺术家再婚卖萌,遭苏轼写诗戏谑》)的网上赝品,据此推论大概率属当代诗歌爱好者练笔习作。
03谈危害
上网防上当。怎么办?对谣言要举报、对妄语要打假!
这首假苏词已为害慎重,且网上毫无质疑声音,若听之任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事实原形的忽略。
一是搜索引擎“弄假成真”几成定局。检索度娘、秒懂百科、百度知道等各大网络平台,都以讹传讹昭示为苏轼作品,各个自媒体"大众年夜众号一口认定、一股脑都炒作东坡冷门词,极尽煽情之能事。
二是威信媒体“以假当真”愈演愈烈。笔者创造,就连国社客户端也把这首假词当真东坡词宣扬。
2024年6月10日“某江宣扬”在其影响力巨大的微信公号刊发《端午节该说“快乐”还是“安康”》一文。中中称:“关于系五彩丝线和悬艾草等习俗,苏东坡在《六幺令·天中节》中也写出了愉悦的心情:‘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在这里,端午被称为佳节,看来若祝福东坡师长西席‘端午快乐’,他大概会欣然接管。”我想,东坡师长西席绝对不会欣然接管,由于这首词,和他根本无一毛钱关系!
三是学术刊物“威仪不肃”治学失落范。检索知网竟然创造,在2019年06期《博览群书》的学术专栏“品粽喷鼻香读端午”之二《苏轼与端午》一文中,惠州某技能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李某某也把《六幺令·天中节》当作苏轼端午节追怀屈原的另一首佳作引述全词。之后展开文学赏析,评价之高令人瞠目。
李文也无法举出词之威信出处,只是想象:“此词作年无详考,由词意可知,大约作于东坡尚未贬谪之前。它完备是一首由端午节而引发的对屈原不幸遭遇及后人为之哀悼不已的感怀之作。”
他又从文学赏析角度写到:“词人借助于端午传统节日,再现了人们浓郁的欢度场面,批驳了昏聩楚王致使亡国的罪过,歌颂了屈原忠贞不二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丰硕,境界高尚,表示了东坡深厚的屈原情结。而有利于充分表达此词主旨思想的是,此词比拟手腕灵巧利用,效果甚好。如上片端午活动‘述今’之‘实’与下片悲悼屈原‘忆往’之‘虚’的比拟描写,触节生情,感怀屈原,十分自然地将歌吟屈原的主旨融化到端午节中来,由今及往,发思古之幽情,表无限之感慨。其余,此词中‘涕淫淫’‘陵阳’等词直接取自屈原《哀郢》作品,充分表明作者对屈原作品娴熟程度之深、感情之厚,同时具有亲切感、逼真性与传染力。又如‘新亭对泣’典故之引用,更突出了屈原不忍楚国灭亡的悲哀悲惨之情,若非词作妙手,是难以臻此艺术妙境的。”
四是网友“扒皮”揭原形,原创应是临沂女生。
就在拟发打假稿前,文友高亢君给我转来微信"大众号 “槐下杂吟”的一篇文章《网络打假|伪托苏轼端午节词<六幺令·天中节>》,作者从网络发稿端“抽丝剥茧”创造,这首词始以苏轼名义涌如今网上的韶光是2011年6月后,2011年5月9日“566考试吧”、2011年5月25日“中国文明网”等在发布这首词时,都署名“苏轼”。“百度百科”于2012年6月9日创建“《六幺令·天中节》”词条,煞有介事地:“《六幺令·天中节》是北宋大墨客苏轼写的一首词。少见评析的《六幺令.天中节》,实乃有关‘端午节’之佳作,此篇与苏轼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惊叹。”
“槐下杂吟”君遍查网络,果真查到了疑似原作者。“中国文明网/临沂文明网/主题活动/2015/端午微声音网传/端午网传临沭县”下挂着当地作者原创端午诗词21首,个中就有《六幺令·天中节》,一字不差。但此词后面却赫然写着:“创作者:王一婷”(其他作品后都没有这个标注)。
合理的推测是,山东临沂有一个王一婷或王一群的作者在2008年之前就写了这首词,一开始肯定是发布于个人自媒体上,然后被网友误认为苏轼作品。由于在此词作者误传5年之后的2015年,她还敢于在媒体上揭橥这首词,并标明自己的作者身份,可见她便是想借这个机会要破除网上胡说的,但是,“网络水军”已无人理会她。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槐下杂吟”这篇作于一年前的文章,直到被朋友转发给我,也只有280多个转发量,即便我的文章写出来,转发量也屈指可数。
对由网络平台向威信媒体、学术刊物逆传播,再经后者威信“背书”真假交织乱局,我们该当大声说一声“不!
”
以捉妖对待作妖,让原形舒解乱象,须要平台切实扛起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社会任务,知错改错,向上向善,须要广大网友拨云见日,转载扩散真实声音。为了不再发生如此荒诞的虚假传播,请您不妨从每次转发做起!
(来源: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如轼说” 作者:朱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