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的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
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ø zh k b s“υ”r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ø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当代北京音喷鼻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綦重。
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 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屈服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差异。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
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
再加上ø,恰好二十。 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当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以是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
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喷鼻香子》词。这么作,遍及性提高了,可是把等韵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顺序的严格科学精神削弱了。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