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落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①,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拖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②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喷鼻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师长西席,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赋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
【注】①蠲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②偃蹇:委曲,屈曲。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是时A河朔B复乱C合诸道D兵E出F讨G拖延H无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3分)
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后文的中“县侯”也是爵位名称。
C.从祖弟,从,堂房支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3分)
A. 白居易开门见山。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造诣李师道的隽誉。
B. 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墨客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C.白居易淡泊名利。他持节去向田布宣告谕旨时,田布送他五百匹细绢,他谢绝了。去世时,他遗命薄葬,不必请谥号。
D.白居易关心民生。在杭州刺史任内,他修堤积蓄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疏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办理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8分)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4分)
(2)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4分)
5.文中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但终极却“无立功名意”。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无意功名的缘故原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贺新郎·赋琵琶①
辛弃疾
凤尾龙喷鼻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立时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想沉喷鼻香亭④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期间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④沉喷鼻香亭,用沉喷鼻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6.辛弃疾的词长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古人佳句来抒怀达意。下列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3分)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喷鼻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7.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详细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色之一,上首《贺新郎·赋琵琶》与白居易《琵琶行》有诸多联系,可以说辛弃疾暗用了《琵琶行》中的许多诗句,如“浔阳江头客”可想起(1)“ , 。”;“轻拢慢捻”,可想起(2)“ , 。”。
2.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魏征提醒君王“不念(3) ,戒奢以俭”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是做不到的;苏洵则提醒君王(3)“ ”,别被他国积恫吓倒。
参考答案
1. ACG
2. D “本文中指后者”缺点。文中的声律指的是诗赋的声韵格律。
3. A “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造诣李师道的隽誉”缺点。应是李师道“不宜掠美”,应造诣皇上的隽誉。
4. (1)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足详尽,就提出建议要求全免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的逃荒的饥民,并只管即便放出宫人。(“建言”,发起;“乞”,要求;“流瘠”,逃荒的饥民;)
(2)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该用物资帮助他。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意是不能忍心收下的。(“雠”,通假字,通“仇”;“物”,物资;“谊”,名词用作状语,按情意。)
5. ①不愿卷入党争之事;②遭当道者所忌,受到排挤;③再度受重用往后由于天子年少,直言谏诤不合时宜,任职后每每受抑低。
参考译文:
白居易聪明过人,善于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创造了一个您!”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贷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磨难。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足详尽,就建议要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当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建筑成府第赏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赏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田布官拜魏博节度使,穆宗命白居易持节去宣告谕旨,田布送他五百匹缣。穆宗叫他收下来,居易婉辞回绝,说:“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们应该以物资帮助他。现在却收取他的财资,按情意是不能忍心收下的。现在前去宣谕慰问的官员很多,如果都要赠物,那么仇敌未消灭,而田布的资财就都搞光了。”穆宗答应他推辞了礼物。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凑集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叛军盘踞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场合排场更为紧急。白居易上书说,可以派李光颜率领,可以直接攻击仇敌,打开弓高粮道,联合下博军,解深州的围困。白居易虽然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把稳,就哀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最初筑堤围钱塘湖,聚泄湖水,可以灌溉千顷良田。又复浚疏李泌浚治过的六口大井,百姓靠这些井饮用。文宗登基,居易任秘书监,封晋阳县男。大和初年,二李党争开衅,居易不愿卷入党争,就称病还东都洛阳。后来起用为同州刺史,未受,改太子少傅,晋爵冯翊县侯。武宗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会昌六年(846)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哀悼他。他遗嘱薄葬,不必请谥号。白居易受知遇于宪宗,遇事无不直言,论事详尽严格,许多见地被认可,但遭当道者所忌,遭到排挤,甚至抱负不能实现,乃纵情于诗文美酒。在再度受重用往后,又都是年少的天子,屈曲更不合宜,任职后每每受抑低,因之就无意于功名了。居易和弟白行简及从祖弟敏中友爱。在洛阳所居的履道里,疏理塘沼栽种树木,修建石楼于喷鼻香山,又凿通龙门八节滩,自号“醉吟师长西席”,并写了传。白居易为文精切,然最长于写诗,当时即为士人争相传诵。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本,九岁私下学声律。他深通文章,大概是天赋的。
6.C [此典故既有作者谪居的苦闷,又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
7. (1)辛词豪放大气,如“黄云堆雪”“离愁三万里”“千古事”等,景象阔大,作者心系国家,情绪沉郁冲动大方,充分表示了词人豪放的词风。
(2)意味深长,如“孤鸿”“轻拢慢撚”“泪珠盈睫”等,形象幽美,蕴含情绪繁芜,显示词人俊美而隽永的另一特色。
【共6分。结合词句1分,“雄莽”2分,“隽味”2分,措辞表达1分。】
8.(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居安思危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