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死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军人的担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军人的意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军人的决心。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是军人的情怀。

精选20首军旅诗词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中国军人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军人的气概。

他们,为国家而征战,

他们,为公民而奉献。

值此建军95周年之际,本文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辽元、明、清、近当代、当代十个历史期间精选20首诗词,在品读赏析中和大家一起感想熏染中华3000年荡气回肠、气势恢宏的军旅历史,一起用诗词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中国军人!

一、先秦

01

国殇

战国楚国 ·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去世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是《九歌》最具分外风格的一篇,充满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此诗从残酷的战斗经由写到对捐躯者的哀悼,与《九歌》中其他缠绵悱恻的作品完备不同。
表达了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

二、秦汉

02

垓下歌

秦末 ·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死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英气,又蕴含着满腔的深情。

03

苦寒行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蹄。

溪谷少公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嗟叹,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愤懑,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落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怀为一体的诗篇。
是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征袁绍外甥高幹时所作。
全篇阐述行军经太行山时,跋涉冰雪溪谷的艰巨,故称为《苦寒行》。

三、魏晋南北朝

04

白马篇

曹魏 ·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幼年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去世忽如归。

《白马篇》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陲地区一位身手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产生发火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墨客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期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四、隋唐

05

从军行

初唐 ·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诗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大国不存,小家安在?此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弃文竞武、从军边塞的过程,心中的任务感因国家的危亡油然而生,甘心百夫长足矣!

06

出塞二首其一 

盛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墨客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公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欲望。
明代墨客李攀龙推奖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写唐人绝句也列他为第一,它确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07

从军行七首 其四

盛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边塞诗,将漫长的戍边,频繁的战事,艰巨的战斗,刁悍的敌军,荒凉的边地,概括无遗。
不打败楼兰强敌,誓去世不归,语气铿锵,将边关将士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08

凉州词二首 其一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凉州词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他不正面描写战役,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感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旷达的感情,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佳构。

09

燕歌行

盛唐 ·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冷落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去世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费力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去世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疆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20余首,最著名的便是这首《燕歌行》。
这首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最精彩代表。
诗的主旨是训斥在天子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役失落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楚,付出了巨大的捐躯。
《燕歌行》是全体唐代边塞诗中的精品。

10

塞下曲六首 其一 

唐 ·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极力渲染边陲的凄冷气象和艰巨的环境气氛,勾勒出边陲的严厉环境。
战士们从笛声中惦记家乡,想象到自己出征时家人折柳送别的情景。
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又形象地刻画了将士们抱鞍而眠,艰巨征战的情景,也表达了将士们为国立功的欲望。

11

后出塞五首 其二 

唐 ·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此诗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
三幅画都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有条有理。

五、宋

12

渔家傲 麟州秋思

北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在西北边塞生活达4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他治军也颇有成效。
这首词反响了边塞生活的艰巨,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描写了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繁芜抵牾的心情。

1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勇于抗金的“词中之龙”,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他做梦都在打仗,闻角梦回、连营分炙、疆场点兵、克敌制胜,末了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而扼腕嗟叹。

14

过单独洋

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兵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生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单独洋里叹单独。

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

文天祥,南宋末了一个状元,抗元的民族英雄。
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图画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间间谁能免于一去世?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久照耀在史册上。
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舍身殉难的武断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六、金辽元

15

征人怨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瀚海风烟扫易空,玉关归路几时东。

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入镜中。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期间,北方文学的紧张代表,文坛盟主。
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瀚海、玉关、塞垣等写出了边塞特有的意象,清霜又突出了荒凉冷寂,间接地反响出戍边征人的悲惨思乡的心情。

七、明

16

古戍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诗中描写了战后的场景,刻画了衰草、孤云、渔船等寂寥的景物,表现出作者对战后万物复苏的信心。
表现了墨客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

八、清

17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死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拙荆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捐躯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怎么会由于灾害而躲避,由于幸福而趋附呢?林则徐由于禁烟被革职充军。
1842年8月,他动身赴新疆伊犁,临行前写了这首诗,颔联这两句可以感想熏染到林则徐饱满的报国之情和舍生忘去世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句。

18

望阙台

戚继光

十年奔波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苍茫海疆内与倭寇抗争十年之后,站在望阙台上,望着面前的枫叶如霞似火,恰如自己的一腔赤心热血,以此诗来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九、近当代

19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初遵义会议后创作的一首词。
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绘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肚量胸襟。

十、当代

20

临江仙 淮海战役

现当代 · 郭沫若

千载义旗初逐胜,惊景象壮河山。

合围百万笑中看。

中原多激战,几见此时酣?

雪浪翻天风似箭,阵前歌舞犹欢,游鱼釜底待朝餐。

明春花盛放,传檄到江南。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等共60多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央,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12月,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的郭化若写下了《临江仙·淮海战役》,生动记录了战役过程中难忘的情景画面。

感谢浏览,如果喜好,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您还理解哪些诗词军旅,欢迎在评论区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