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应该写于建安十三年之后,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过五十。
在古代,这个寿命可以说已经是大半个身子埋于黄土中了。
而曹操,当他回顾生平,足以大笑。
他平生之功业,平黄巾,灭内乱,破袁绍,征乌桓,横扫全体北方。
汉末以来的无序状态,在他的手中开始改变。
在凡人眼中,雄踞九州之六的曹操该当是天下最成功的男士。
以至于800多年后,黄州的月下就有一帮不得志的中年人还在倾慕感慨当年的曹操横槊赋诗,为一世之雄。
而此时的曹操呢,对付往事的沧桑悲叹,对付未来的迷茫怅惘依然不少。
他在惆怅,惆怅岁月飞逝,去日已多;
他有彷徨,彷徨奇迹艰巨,遭逢挫折;
他有求而不得,故而才振臂呼唤,求天下贤才。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就征服了后世无数读者。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是南陈后主陈叔宝所创。
这个题目备受众人钟爱,陈叔宝写过、隋炀帝写过、温庭筠写过,唐伯虎写过、柳如是也写过,但是,没有一个人,超越过张若虚的这一首。
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是唐诗中的绝唱。
墨客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述了一幅柔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朴拙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打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奥深厚、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措辞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颂,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闪动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晒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纭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落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
公元742年,也便是李白应诏入京的那年。在应诏入京之前的四月,李白登泰山,从夏到秋,在泰山做了几个月神仙梦,有《游泰山》六首。
就在这年八月,李白奉诏入京,是为二入长安。
公元730年,李白为了求官初入长安,结果是未果。
以是,这次奉诏入京,他满以为辅佐天子“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从此就可以实现了。
因此,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写道:“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到了长安,唐玄宗亲清闲金銮殿召见了他,颇加礼遇,并命待诏翰林。
待诏翰林初期,他多次陪着天子宴游,多次奉命制作诗赋,多次得到玄宗赏赐,王公大人们也都来夤缘他。
可谓极一世之荣,人间的赏心乐事恐怕无过于此了。
但李白不久就厌倦起来,由于他看到玄宗所作所为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圣明天子,待诏翰林也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
李白对玄宗有所进谏而又未被采纳,更使他感到失落望和忧惧。
于是他便常常跑到长安市上去买醉遣愁,乃至醉得人事不省。
这样自然招来了朝中一些大臣的谗谤,玄宗也就日益疏远了他。李白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于天宝三载春上书要求“还山”,玄宗也没说啥,“赐金放还”,把他丁宁了。
李白流着悲愤的眼泪,离开了长安。回到山东后,便从高天师受道,遁入方外;又自构筑酒楼一座,逐日沉醉其上,少有醒时。
二入长安的遭遇使李白犹如从天上跌落地下,沉重的打击,使他在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大病一场。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病愈后,李白有越中之行。就在越中之行的前夕,李白写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告别东鲁朋侪。
以是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别东鲁诸公》。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喷鼻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着迷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纯挚描写音乐的作品实在不算多。
后世公认写得最好的有三篇,一篇是大众比较熟知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一篇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便是这首李贺的《箜篌引》。
这三首音乐名篇各有特色,个中被认为最耀民气目、最具奇幻色彩的便是李贺的这首《箜篌引》。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年夜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敬拜的九品小官)。
这首诗歌是李贺在听了李凭弹的箜篌之后,写出来的一首诗。
李凭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乐师,基本上可以比拟之前的李龟年。
在李贺的这首诗歌出来之后,她更是名声大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宝八年,岑参出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布告,公元751年,随高仙芝参加怛罗斯之战,这一战唐军在葱岭以西兵败,也成为了大唐军队在葱岭以西的末了一次战斗。
天宝十三年,岑参获封常清征辟,出任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判官,履新后,送别前任武姓判官时,写下这首诗。
两出塞北的岑参是一位真正的上马安民,下马作诗的盛唐文人。
天宝十三年五月,封常清率军进攻吐蕃,岑参奉命留守后方,卖力大军辎重给养的调度。
同年冬天,封常清大破吐蕃,岑参作诗祝贺凯旋。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封常清奉命回朝平定叛乱,末了由于唐玄宗的掣肘和奸佞的陷害,高仙芝和封常清双双被杀。
岑参在北庭任职三年后,因唐肃宗在凤翔,于是岑参回到了肃宗的行在,结束了在边塞的任职生涯,基本从此之后,唐朝也逐渐失落去了对安西、北庭两府的掌握,失落去了西域的掌控权。
为什么唐朝往后,很少再有文人能够写出那样气势恢宏的边塞诗歌了,这便是缘故原由。
大唐的文人,一个个都是跟随军队厮杀在最前哨的男人,他们不是宋明期间那些倚红偎翠,沉溺于江南美景,江南美人的文人。
他们有着羞辱的热血,远大的抱负,他们的诗歌写在塞北的风中,写在关山的月色里,写在漫天的黄沙内。
漫天黄沙,百丈冰瀑,八月飞雪,造诣出来的诗篇,满是筋骨。
这是大唐最积极进取的一壁,是中原儿女最昂扬向上的一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