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在南宋复兴四大墨客中,陆游很谦逊地说了一句:“文章有定价,议论有年夜公。
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尤袤的文集被一场大火烧了,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范成大厌弃做官,过着安逸富余的隐居生活,写诗不过是情调而已。
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保存下来的作品达九千三百多首,蔚为大不雅观。
而与他们三人同是好友的杨万里,生平作诗两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却不过四千二百余首。

兄弟几人中,陆游唯推崇杨万里为诗坛盟主。
姜特立也称他: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而严羽则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若论诗词的创造性,杨万里是位居“四大墨客”之首的。

杨万里快镜头写实带你领会不一样的诚斋体

那么,这个写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杨万里,又是如何成为一代“诗体”的首创者、乃至超过陆游的呢?存心地走近,便能领会他那别具一格的诗歌技艺。

1

建炎元年(公元1127),南宋历史开篇的这年,杨万里出身于江西吉水县南溪村落。
这个村落庄很有诗意,也叫湴塘。

杨万里的父亲杨芾此时已经三十二岁,是一个范例的穷酸秀才。
由于穷,以是晚婚晚育。
同样的,杨万里在成年后也穷得叮当响。
他只有先考中进士,才能找到媳妇。
而那时已经快三十岁了。

而说到他的名字“万里”,自然指的便是“出路似锦”了。
父亲后来又为他取字“廷秀”,看来早早就将儿子的人生目标寄托于科场中了。

杨芾生活非常贫乏,凭借一点儿学术充当学堂师长西席。
但每逢手中有一点钱,除了生活必须品外,别的的都用来买书。
以至于十年间便藏书数千卷。
杨万里后来不理解尤袤为什么喜好抄书,可能便是在父亲的关照下,使他免于遭受宋濂那样的借书经历吧。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四五岁小杨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年后,母亲不幸去世,小万里跟随父亲开始了游学生涯。
又过了几年,长到十四五,老爹以为火候差不多了,给他请了一位正式师长西席,乃是当时吉水县的名儒高守道。
后来杨万里在《雨夜》一诗中回顾道: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一个人读书没有书友,乃至感到有些许恐怖。
但是在这夜晚嘀嗒的雨声中,这颗心永久不会灰暗。
在高老师门下学习三年,又被父亲送到了安福县王廷珪家。
王老师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厌倦做官,却研讨学术,成绩精湛。

王老师给他推举欧阳修、曾巩等人的文章,以及二程的理学著述。
虽然彼时有着所谓的“学禁”之说,但王老师这种欣然推举好书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卓有成效的。

几年后,王老师对杨万里说:“我不喜好做官,以是在为官之学上不能给你什么帮助,你要向其他老师学习,这样往后在官场才能游刃有余。
”说罢就把他推举给了青年学者刘廷直。
刘廷直是胡铨的学生,这又为他后来受教于胡铨做下了铺垫。

杨万里在刘廷直身边学习的还是理学。
不久,又向刘老师同岁的刘安世学习。
经由这三位老师的轮番传授教化,杨万里的水平蹭蹭往上涨。
二十出头,已经将古往今来的经典之作,研读风雅,熟记于心。

绍兴二十年(1150年),杨万里和族叔杨辅世一同参加乡试,一同考中。
次年,因又在礼部考试中落榜,还乡连续蛰伏。
而在落第后的这段韶光,他又拜刘才邵为师,学习科举考试的答卷办法。
这样的直接结果便是,在绍兴二十四年的科举中,杨万里叔侄二人一同名登桂榜。
一同考中的还有范成大。
陆游因在试卷中触犯秦桧,而被革职。
不过,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却拔得头筹,堪称一大嘉话。

2

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却由于没有空位而要回家“待次”。
杨万里就在待次期间娶了媳妇。
他这老婆名叫罗旭,能够有名有姓,在当时未必是大家闺秀,但一定有几分能耐的。
她的“能耐”除了知书达礼,还表现在为丈夫规避风险、将家庭管得井井有条上。

绍兴二十六年,杨万里带着家人来到赣州任司户参军。
初来乍到,就与通判黄金发产生了抵牾。
黄通判意图拉拢不成,恼羞成怒,交给杨万里催收任务。
杨万里以未到收税韶光为由,忿然推辞,二人立马闹掰。
杨万里帽子一丢就要走人。

回到家后,将此事禀告老父。
杨芾听后差点没气吐血,从厨房抄起一根烧火棍,对着儿子的屁股就一顿噼里啪啦。
罗旭瞥见公公发这么大火,也不敢上前阻拦,瘫坐在一旁瑟瑟颤动。
老父破口大骂:“你是猪脑筋吗?我们家走到本日多么不随意马虎!
你撒手不干,不仅对不起国家,还想把家人饿去世吗?”

杨家此时确实只能依赖儿子这点人为了。
杨万里做不起李白那“安能屈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的洒脱,也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现实。
父亲骂完已气晕过去。
夫妻俩连忙抢救。
待老爹醒来时,杨万里举掌起誓:往后绝再不做这种忘怀国家、抛弃家人之事!

于是,亲自去找太守认错,又向通判赔罪。
上级领导念他积极认错,态度诚恳,更主要的是,太守与时任吏部尚书的刘才邵相识。
看在老师的面子上,体谅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杨万里为了家人的生存,不得不学着与官场中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
次年,夫人罗旭为他生下儿子,取名长儒。
三年任满后,杨万里携家带口回到老家修葺故所,建起了新居。

3

要说杨万里真正开始创新诗歌文体,还是从零陵县丞任上开始。
零陵,这是柳宗元的精神宝地,也是杨万里的求学之路。
杨万里来此之前,一贯学习黄庭坚等人领导的江西诗派。
没办法,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养一方人。
杨万里没道理不受同省前辈墨客的影响。

来到零陵后,他结识了张栻。
张栻除了是抗金名相张浚的儿子,还有一首著名的《立春偶成》。
诗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面前买卖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天,在张栻府中做客,杨万里见到一位叫刘子驹的“流浪汉”。
刘子驹曾经也做过官,后来因与上级发生冲突,一怒之下弃官而走。
结果,穷得连粥也喝不上,夜晚则孤单地睡在先人的坟地旁。
张浚听后万分敬佩,不仅给他供应住所,还推举他再度入官。

杨万里早就听张栻说此人水平很高,于是拿出自己的诗集请他点评。
没想到刘师长西席直截了当地说:“你这都是翻修古人之作,没什么大意思。
”杨万里细倾听他剖析,只以为“为赋新词强说愁”当真没什么意义。
刘师长西席举了个韩愈当年的例子。
话说韩愈在古文运动时,有天翻看自己以前科考时的文章,顿觉非常惭愧。
于是给朋友写信说:我彷佛是取宠不雅观众的优伶,持续数月心情不能平复。

杨万里越想越气,以为自己和韩愈当年没什么差异,于是一把火将昔日之作全部烧掉。
这与苏洵的脾气可以参照比拟。
杨万里回忆黄庭坚曾说过的那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念叨着:黄老师可以做的,难道我就不可以吗?只有分开窠臼,不落言筌,才能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于是,他开始走进自然,并爱上了对瞬间景象的捕捉。
这首小小的五律《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便是代表。

晚日黄犹暖,寒江白更清。

远山冲岸出,钓艇背人行。

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

大鱼不相报,拨剌得吾惊。

看似有点王维当年一开始隐居山野之作,但重点落在快镜头的抓拍。
鱼拨剌之声,自然不会太久。
但是恰巧就被他瞥见了。
这种细微的不雅观察,便是杨万里一开始的转向。

而除了细节入微外,他写诗也越来越趋向口语。
此与之前的“句句有出处,字字用典故”截然不同。
比如这首《迓新守值雨》:

春雨不大又不晴,只与行人禁送迎。

小溪绿涨竟何曾,官路黄泥滑不胜。

今年送迎乃尔苦,去年送迎正如许。

风严火灭未五更,暗行十里鸡三鸣。

行路最难仍最恶,平生历尽今更觉。

古人失落脚後人笑,後人失落脚那可料。

不得不说,不才平生最喜好读的,正是这种简明如话却又富含哲理的小诗。
没有李白《行路难》那样大气磅礴,却自由一股自由通透在里面。
杨万里仕途厌倦,又不得不连续事情。
因此,唯有通过诗歌,才能安顿下那颗不入俗流的心灵。

4

虽然一贯在做官,但活得实在憋屈。
杨万里所写的《千虑策》,孝宗熟视无睹。
当然,不理会就对了。
对付这种内心胆小的天子来说,一场战役的失落败已经完备吓破了他的胆子。
从此,再也不敢主见北伐。

零陵县丞任满后,杨万里匆匆赶回老家。
这时候其父已经病得弗成了。
服丧两年三个月后,一时又没有空职,以是只能接着待次。
到乾道五年(1169年),四十三岁的杨万里在陈俊卿、虞允文的推举下,才得到了奉新知县这个差使。

杨万里担当后,又要办理催科这一难题。
由于已经节制为官之道,很快就做出成绩。
于是,又受到宰相举荐,到临安担当国子监博士。
在朝中逗留几年间,深感天子的昏庸无能,杨万里要求外任,去漳州做太守。
后在周必大的推举下,又改任常州。
此时常州太守尚未任满。
以是上岗之前,他又回到老家闲居。
也就在这一期间,写出了那首家喻户晓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却怜惜着涓涓细流。
这正是无声的爱啊。
大树由于疼爱小泉,在晴朗的景象将阴凉投射于水面上,这是为了防止它“蒸发”啊。
那小小的荷叶刚露出尖尖之角,这时,忽然有一只蜻蜓停在上面。
如果是用摄影机拍摄,你最关注的角度是什么?肯定是蜻蜓。
以是,由于有了这生平命元素,统统就有了动态,统统就都灵巧起来。

淳熙四年(1177年),杨万里赴常州上任,在此期间,由效法古人彻底转为效法自然。
他在一首《迓使客夜归》中说:

起视上苍分外青,满天一点更无星。

忽惊平地化成水,乃是月华光满庭。

笔下何知有前辈,醉中未肯赦空瓶。

儿曹夜诵何书册,也遣师长西席细倾听。

学了这么多年诗,现在已经完备不知道前辈的存在了。
这好不好?当然意义非凡。
由于对付五十一岁、又有着足够人生阅历的杨万里来说,只有冲破了这一重,才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而在此后,他的诗将变得更有情趣。

5

常州任满后,杨万里又到广东担了一任常平盐茶,后又提点刑狱,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
除此之外,还平定了梅州、潮州匪患。
孝宗给他赠予了四个大字:秀才知兵。
特意赐他为直秘书阁帖职,虽无实权,却结识了一位朋友,这人便是林子方。
当时林子方也在秘书省任职,而且和杨万里的交情还很不错。

淳熙十四年(1187年),杨万里编《朝天集》时,收录了两首《晓出近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喷鼻香天下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有人说它是描写景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实在,重点是落在“别样”两个字上。
这不仅是说此时的荷花之貌是春、秋、冬三时令所看不到的,而且还突出了“送别”两个字。
由于送别,由于情深意切,以是荷花才显得格外鲜艳啊!

而第二首则点明韶光,乍看有一种“晓风残月”之感。
但是走着走着,溜达在红喷鼻香满地的清凉天下中,统统就溘然变得浪漫了。
夏日赶路,当然要起早呀,以是这淡淡凉意,正好助长了赶路的动力。
纵不雅观两首诗,没有一丝的离愁别绪,有的只是欢欣惬意。
当然,也与林子方此行乃是升迁而非贬谪有关。
以是,朋侪高兴,墨客也高兴。

而说到旅途所见,经典的除了“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还有《宿新市徐公店》。
这首诗险些成了儿童三月的专属。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多么天真烂漫的情节啊,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有着相似的轻快与清闲。
这样无比自然的小事,用陆游的话来说,便是“妙手偶得之”。
杨万里的妙手偶得,已经变成了平凡之态。

6

杨万里生平为了生存无奈做官,频繁的待次成了他创作的最佳机遇。
隐居田园的时候,他的作品在世俗的眼中大概不受待见,但却“自是花中最高级”。

夏日昼寝,起来后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其二》

这两首《闲居初夏昼寝起》,是田舍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年,我也便是由于这两首诗,而彻底迷上了杨万里。
这种意境不须用典,也不须刻意而为,乃至只需用一架摄影机,按下快门,就能拍摄下瞬间的精彩。
可惜,杨万里那个时期并没有摄影机,以是他的诗,就充当了将瞬间化为永恒的机器。

淳熙十六年(1189),赵惇继位,想提拔一下曾经教导过他的这位老师。
但杨万里只是“叮嘱”他不要违拗孝宗,至于升官,已经完备厌倦。
大概,他知道这位“学生”也是个糊涂之人,以是再次萌生了归隐林泉的想法。
可是不被许可。
紧接着,他又做了人生最无奈之举——对金使迎来送往。
杨万里作为坚实的主战派一员,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耻辱之至。
于是在舟过常州时自叹:

淮浦回春舫,荆溪又早炊。

向来迎客处,还似迓侬时。

父老今余几,山川别後奇。

旧游休再至,再至只成悲。

——《再过常州》

这种耻辱,导致他对过往之地产生了厌恶,往后绝也不会来第三次了。

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被派往江南发行铁钱会子。
亲往调查后,创造此举害民,要求罢行。
光宗不为所动。
杨万里多次抗命,终极天子下旨废除。
又让老师入朝为官。
杨万里未接诏书,直接辞职拜别,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明志。

天子又给杨老师写信说:“我以前跟您学习,情深意切。
后来招您回朝,确实是想重用的,结果由于一些‘意外’(孝宗阻挡)没有弄成。
以是只能给您安排一个肥差(常州)改进生活。
现在您要归隐,我已经为您想好了一个宝地,就去赣州吧。
那儿离您老家近,可以告慰思乡之情。
只是希望不要再提辞职之事了。
”光宗这篇告词可谓情真意切,诚挚挽救。
杨万里以为人生已到绝世之时,断然离开了。

杨万里回到老家后,潜心研究《易经》,作了《易外传》。
临终四年,他苦于淋疾,形容干瘪,却依旧坚持写诗。
开禧元年(1205年),听闻韩侂胄为了一己之私而兴师北伐时,杨万里不由悲愤痛楚,大骂奸贼,写下了“八十四字”。
次年便因病去世,没有瞥见那兵败屈辱的一壁。

至此,这个有气节的男人,终于完成了他艰巨奋斗的生平。
仕途难酬,幸有诗词载道;人生不幸,谁云过往云烟?逝后二十九年,吉州太守刘炜叔出版了《诚斋文集》,从此渐受追捧。
可见,真恰好的作品,是要通过韶光考验,方可以流传后世,才可以终成不朽!

-作者-

孔尧。
笔名黛珂。
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
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