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佚名《九歌图》

尺寸:32.7x856.0cm

辽宁省博物馆

此卷共九段,绘屈原《九歌》文意,左为绘画,右书歌辞。
第一段《东皇太一》,描述敬拜东皇太一神的场面,缺歌辞;第二段《云中君》,捕绘敬拜云中君的场面;第三段《湘君》,描述巫觋等待、思念湘君的场面;第四段《湘夫人》,描述巫觋等待、思念湘夫人的场面;第五段《大司命》,描述敬拜大司命的场面;第六段是《少司命》,描述证美和爱慕少司命的场面;第七段《东君》,描述敬拜东君的场面;第八段《河伯》,描述女巫与河伯相会、惜别的场面;第九段《山鬼》,描述巫觋思念山鬼的场面。

202483浙博不雅观画21宋元佚名九歌图

拖尾处有王橚、洪勋、王徲登题跋。

此图无作者款印,鉴藏印记有:“内殿秘书之印”朱文方印;“偃王后裔”朱文方印;“鲁阴太守章”白文方印;“军司马印”白文方印;“别部司马”白文方印;明安国“大明锡山桂坡安国民太氏字画印”白文方印、“明安国玩”朱文长方印、“文安开国”朱文方印、“大明安国鉴定真迹”朱文长方印、“珍玩”朱文连珠半印;清弘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养心殿鉴藏宝”朱文长方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清颙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清溥仪“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又“龙”押印、“吴瑞征印”白文方印、“吴仲庚”白文方印、“歇冈口口口口天性行”朱文方印、“澹山书堂”朱文方印、“后岘隐士”朱文方印、“鲠亮忠慤之裔”朱文方印、“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朱文方印等。

此卷元代时曾在王橚手中。
明嘉靖年间归安国收藏。
明末清初曾经高鉴、钱士弘、星岩、刘启学、梅清等诸家递藏,后入清内府。
末代天子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宋、佚名《九歌图》

尺寸:40.0x889.7cm

故宫博物院

本卷《九歌图》是根据屈原《九歌》辞章而作。
《九歌》共十一篇,依次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本卷《九歌图》画作未录《九歌》文辞。
卷尾“李伯时为苏子由作”款伪。
画幅及前后隔水钤鉴藏印多枚。
关于此画的绘制年代,专家尚有不同见地。
谢稚柳和杨仁恺均认为该画为“元人画”,徐邦达认为“贺铸跋伪”,并在《鉴辨宋元二大家绘画假造四种七件》一文中认为此件作品“画法草率而乏韵致,略有南宋末至元初人风格,但非高手之作。
卷末有:“‘李伯时为子由作’款字二行,贴边截然而止,不留余地,意似未尽。
可能原来后面还它语和名款,为人割去,以首行有李伯时字样,就以为李作了。
下边有‘伯时’印,则系后添伪章论,以面法大约在宋元之间”。

宋、佚名《九歌图》

尺寸:24.7x608.5cm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本手卷以《九歌》为题材,以《九歌》的每一首诗为主题作画,配以小篆书写的原文。
但本卷仅有《东皇太一》《湘夫人》《大司命》与《少司命》等九首,短缺第二首《云中君》和第三首《湘君》的画面,据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专家先容,此两部分画面已经遗失落。

此卷旧传为张敦礼所作,但并无充分依据能够证明。
吴同认为,此卷“不论画风、笔墨、设色、构图,均与宋画主流风格异趣”,充分留存着“北中国的古朴风格,很可能在十三世纪初期,有北中国的金代画家,推敲流传古本制作此图,不但与李公麟的白描《九歌图》传统不同,也与柏林远东美术馆所藏设色天职歧,是一弥足宝贵的北方画派遗墨”。

元、张渥《九歌图》

尺寸:28.0x602.4cm

上海博物馆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祖籍淮南(今属安徽),一作临安(今杭州)人。
《图绘宝鉴》卷五谓其“善白描人物,笔法不老,无古意”。
与钱惟善、柳贯、郑玉等友善。
工人物,学李公麟白描法。

本图共十一段,末段款署“淮南张渥”,下钤“张渥叔厚”白文方印以及张渥常用的另一朱文方印“游心艺圃”。

是图每段并有吴叡(约1298-1355)篆书《九歌》各篇,在末段吴氏款署“至正六年(1346)玄月既望吴叡书”。
吴叡,字孟思,号云涛散人,杭州人,吾丘衍弟子。
少好学,工文字,精篆隶。

以《九歌》为画题始于北宋李公麟,惜李氏《九歌图》真迹失落传。
张渥生平创作过多件《九歌图》,目前至少有三件保存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
本幅作于至正六年,是目前存世三件中最早的一幅。
卷前绘楚屈原像,其后依次绘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图像十段,十段顺序与《九歌》同,《九歌》共十一篇,唯末了一篇《礼魂》无图。

吴叡分别于各段图后录《九歌》相应笔墨。
屈原像后则书有笔墨两段:一为楚辞《渔父》原文;一为王逸《楚辞章句注》之叙言笔墨,其下以小字录朱熹《楚辞集注》之说:“此卷诸篇,皆以事神不答而不能忘其敬爱,比事君不合而不能忘其忠亦(赤),尤足以见其恳切之意。
”此作每段右上又以篆书字画名,如第一段书“楚屈原象”。
由书法看,亦当为吴叡所书。
篆书清雅流便,与叔厚图合为双美。

张渥在李公麟根本上,创造了九歌神话形象,以线描造型,运笔圆转流畅,如行云流水,衣带飘举,形象洒脱,精工之至。

卷后有元张雨,明姚汝循、詹景凤,清吴修题跋。
张雨以此图与李公麟原作共臻妙境,在“伯仲间”,尤盛赞吴氏小篆。
钤明汪子象“汪生”白文方印,清张纯修“子安珍藏记”“敬斋藏法书”白文方印、“见昜图书”“见昜子珍藏记”朱文方印,清改琦“旧山楼”朱文长方印。
另有“尚友千古”朱文方印、“奇不雅观”白文长方印、“次公正生心赏”朱文方印等。

据诸家题跋及著录,知此卷曾经元刘氏,明汪子象,清张纯修、吴修、吴门叶氏和近人顾文彬庋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过云楼后人沈同樾等捐赠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