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尾联发出低沉的感叹,与前几联的快乐心情形成巨大的反差。
这联奥妙地揭示了墨客思乡的心切:又到了家乡荷叶田田、菱莲满湖的时令,墨客却无法归家,花落猿啼之间,那缕缕的怀念和怅惘,啃啮着墨客思归的心,尾联的一咏三叹让全诗呈现出一种清丽凄婉比拟之美。

再看我们学过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墨客在多风的秋日登上高处,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猿啸哀”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而且衬托出人生之困难。

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此诗写于李白被赐金放还之时,这对付肚量胸襟济世之才的墨客来说,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沉重打击,面对清溪之水,纵然感到“清心”,但又不免有一种孤寂之情,以是在面对向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墨客心中的悲切之感,落寞感情不禁油然而生。

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行客至此,已自多愁,何况又听到催人泪下的猿猴号泣呢!
这里用了衬托的手腕,猿啼为愁苦之人又增长了一层忧闷。

分析猿啼意象的含义

还有韩愈《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汩罗”。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可以说,凡游子客愁、失落意怅怀,舟人流落,生存多艰之悲皆由一声猿啼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