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苏轼举起羽觞,仰望苍穹,发出对宇宙和人生的追问。“明月几时有”,这一开篇之问,既表达了对自然征象的好奇,也流露出对光阴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却又担心那里的寒冷与孤寂,表示了他在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则展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眷恋,纵然有诸多不快意,人间的温暖与真实依然让他难以割舍。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转过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那些无法入眠的人。苏轼此时想到了人间的离去之苦,他埋怨明月为何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满。然而,他很快从这种哀怨中解脱出来,认识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就犹如玉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此事古难全”,一句道尽了人生的无奈与豁达。末了,他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作结,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美好的期许。纵然相隔千里,只要能共同欣赏这一轮明月,也能感想熏染到彼此的顾虑。这首词不仅写了中秋的明月,更写了人生的起伏、离去与团圆,充满了哲理与深情。
二、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的开篇描述了一幅中秋之夜的安谧画面。庭院中月光如雪,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清冷的露水悄然无声地打湿了桂花。“地白”一词,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静与悲惨。在这样的夜晚,人们都在仰望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墨客以一种委婉的办法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中离去与思念的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念,而这份思念在中秋之夜显得更加深奥深厚。这首诗以简洁的措辞,将中秋的月色与人们的思念完美地领悟在一起,写出了人生中那份无法言说的惆怅与顾虑。
三、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意境雄浑壮阔,明月从海上升起,照亮了天涯海角,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能在这一刻共同欣赏这轮明月。这一句既写出了中秋之夜玉轮的俏丽,也表达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永夜漫漫,思念之人因无法相见而心生哀怨,整夜无法入眠。“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墨客熄灭烛炬,更加怜惜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走出房间,却又感想熏染到露水的湿冷。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墨客在思念中的孤独与惆怅。“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虽美,却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的亲人,墨客只能回到床上,希望在梦中与亲人相见。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写,抒发了墨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示了人生中对美好情绪的追求与神往。
这三首中秋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写尽了中秋的月色之美和人们的思念之情,也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无奈与希望。它们以其深刻的情绪和幽美的意境,成为了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让后人在每一个中秋之夜,都能感想熏染到那份超过时空的思念与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