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王孙游》

谢朓13首情辞情婉诗词寄寓了仕途险恶的恐忧和人生迷惘的哀伤

春日里,大地披上了一袭翠绿的绸缎,绿草如织,细腻地蔓延至天涯,仿佛是大自然最温顺的笔触,在广袤间勾勒出一幅活气盎然的画卷。

树梢间,各色红花不甘示弱,竞相绽放,它们以最残酷的姿态,点缀着这方春色,每一朵都像是少女心中炽热的情愫,热烈而纯粹。

然而,在这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时,却有一抹淡淡的哀愁萦绕心间。
《王孙游》的旋律,轻轻响起,犹如远方传来的低吟浅唱,诉说着一位少女对远方情郎的无尽思念。

她立于花海之中,目光穿超越这残酷的景致,仿佛能看见那个熟习的身影,却又深知,即便他归来,这春日最盛的景致也已悄然步入尾声,犹如他们错过的光阴,再也无法挽回。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春景的写生,更是少女情绪的细腻流露与深刻哲思的交织。
它以景寓情,以情化理,将自然之美与民气之思奥妙领悟,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令更迭、情绪波折的生命哲学。

在齐梁诗歌的雅俗共赏之中,它如同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春去春又回,花着花又落,而那份深埋心底的思念,却犹如这不息的春草,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在这残酷与哀愁交织的春日里,《王孙游》不仅是对逝去光阴的惋惜,更是对朴拙情绪永恒不变的颂歌。
理俱佳的好诗。
此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表示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方向。

02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永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夕殿下珠帘》

夜幕低垂,夜殿的窗棂之外,轻纱帘幕轻轻垂下,犹如寂寞的樊篱,隔绝了她与表面天下的末了一线联系。

她,那位深宫中的佳人,隔着这宁静的帘幔久久伫立,目光穿超越细腻的织纹,追逐着帘外那点点流萤的微弱光芒。

它们,像是夜空中最细腻的笔触,一闪一闪,编织着夏夜的梦,却又在夜的深处,悄然隐匿了踪迹,只留下无尽的夜空与她的孤寂相伴。

永夜,如一条无尽的河流,缓缓流淌,吞噬了白日里残余的温暖与光明。
她,却在这漫长的光阴里,未有一刻合眼,手中的针线成了她唯一的伴侣,一针一线,细周详密地缝制着罗衣,每一针都是对那遥不可及君王的深邃深挚怀念。
这思念,犹如夜色一样平常深邃,无边无涯,找不到归途,也看不见尽头。

遥想当年,汉成帝期间的班婕妤,才情出众,却也难逃失落宠的命运。
她的哀愁,化作《纨扇诗》与《自悼赋》中的字字句句,惨恻动人,触动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心弦。

而今,谢朓以陆机笔下的班婕妤为引,挥毫泼墨,写下《玉阶怨》,将那份深藏于宫墙之内的幽怨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玉阶怨》,一首短小精悍的乐府诗,却蕴含了无尽的深情与哀愁。
前两句,以暮色四合中的宫殿为背景,低垂的珠帘、飞舞的秋萤,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见那寂静中轻轻的嗟叹。

后两句,笔锋一转,直接刻画了帘中宫女的形象,她机器地缝制着罗衣,每一针都彷佛在诉说着她的寂寞与哀怨。

那如花的青春,就在这无尽的等待与缝制中悄然流逝,只留下满腔的幽愤与怨悱,久久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

此诗,以其博识的技艺、深邃的情绪、和谐的音律以及精妙的对仗,不仅展现了永明体的独特魅力,更为后世的宫怨诗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宫廷女性内心深处的痛楚与挣扎,感想熏染到了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与哀愁。

03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

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同王主簿有所思》

在那悠长等待的夜里,夫君的归期悄然逝去,她心中泛起层层荡漾,难以平复。
织机的吱嘎声,曾这天常的陪伴,此刻却成了心乱的序曲。
她终是停下了手中的梭子,那未完的布匹,犹如她未了的苦处,一并被搁置。

月光如洗,她踏出了门槛,步入了那片安谧的野外。
每一步都彷佛踏在心上,期盼与失落落交织成影,随她徘徊在乡间小径。
四周,是夜的深邃与月的清辉,行人渐稀,唯余她一人,与这无边的夜色相融。

她的目光,穿越了迢遥的间隔,试图捕捉那熟习而又迢遥的身影。
每一次回望,都是对归人无尽的思念与渴望。
野外空旷,月光柔和,却照不亮她心中的角落,那里,被一种深奥深厚而细腻的幽怨轻轻霸占。

王融啊,远方的石友,你可曾知晓这夜色中的柔情与哀愁?她以诗寄情,字字句句,皆是心语。
这不仅仅是对夫君的思念,更是对生命中所有未竟之约、未了之情的共鸣。

在这片宁静的画卷中,她成为了月下最动人的风景。
她的徘徊,她的等待,都化作了这清寂夜空中最温顺的嗟叹。
无需多言,那份深奥深厚的怨,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谢朓之笔,细腻入微,将这份情绪描述得淋漓尽致。
他以“永明体”的韵律,让这首诗在清新自然中蕴含着隽永的韵味,仿佛一曲未了的歌,悠悠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04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入朝曲》

在那烟雨朦胧、温婉如画的江南之地,金陵城犹如一颗残酷的明珠,镶嵌于锦绣之间,既富且饶,孕育着无尽的灵秀之气。

这里,是无数帝王梦寐以求的龙兴之所,城墙巍峨,环抱着一湾蜿蜒弯曲的护城河,碧波轻漾,映照着天边流云与城内繁华,美不胜收。
高楼林立,错落有致,宛如天涯线下的精细剪影,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公元490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谢脁,心怀壮志,眼中闪烁着对功名奇迹的无限憧憬。

这一年,命运的笔触轻轻一挥,将他与随王萧子隆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王履新荆州刺史,谢脁亦被委以重任,迁任镇西功曹并转文学之职。

履新途中,心潮澎湃的他,应随王之邀,挥毫泼墨,创作了《鼓吹曲》十首,个中,《入朝曲》犹如一颗残酷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入朝曲》不仅是一幅描述金陵帝都富丽堂皇的绚丽画卷,更是一首青年墨客内心冲动大方、克意进取的颂歌。

诗中,金陵的每一寸地皮、每一片风光都被授予了生命,它们与谢脁那颗炽热的心共鸣,共同编织出一场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盛宴。

山川景物,不再是静默的察看犹豫者,而是成为了情绪的载体,与墨客的情绪交织领悟,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谢脁以他那奇丽工致的笔触,清鲜流丽的措辞,将金陵城的壮丽与自己的抱负奥妙领悟,构建出一个既伟大又细腻的艺术天下。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才俊对功名的渴望,对国家的忠实,以及那份即便前路漫漫,也要勇往直前的武断信念。

这不仅是对金陵城的一次深情礼赞,更是谢脁个人空想与追求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非凡的艺术成绩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05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

在那悠长而略带忧郁的日子里,我邀三两心腹,共赴一场心灵的抚慰之旅。
我们踏上云雾环抱的高楼之巅,仿佛步入了瑶池的边缘,顺着山峦的脉络,目光穿越了层层雾霭,定格在那迢遥而神秘的菌形台阁之上。

四周,绿意盎然,树木葱郁,宛如大自然的织锦,铺展在脚下,又彷佛延伸到天涯,与轻烟薄雾交织成一幅朦胧而梦幻的画卷。

游鱼在水中悠然自得,它们轻盈地穿梭于新荷之间,每一次摆尾都激起一圈圈细腻的荡漾,那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沉着的水面上勾勒出生命的欢歌。

而枝头,鸟儿彷佛也在相应着这份活气,它们或低飞掠过,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唱;或依依不舍地辞别枝头,不经意间,几瓣余花随风轻舞,缓缓飘落,为这安谧的画面添上了几分温顺与哀愁。

春日的佳酿虽醇厚诱人,但在如此美景之前,我们却不谋而合地停下了手中的羽觞,只是悄悄地站着,让心灵完备沉浸在这一片青山绿水之中。

东田,这建康城边的绝美之地,以它独占的办法,温顺地拥抱着每一个到访的灵魂,让我们的忧闷与烦恼,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谢脁笔下的《游东田》,不仅是对这片风景的深情描述,更是二心坎情绪的细腻流露。

他健步如飞,登上层台累榭,将面前的统统美景尽收眼底,从广袤的自然风光到细微的生灵动态,无一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勃勃活气。

而那末了的停杯对景,更是将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与神往,推向了情绪的顶峰。
全诗措辞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动人的画卷之中,与墨客一同沉醉,一同感悟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恩赐。

06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咏落梅》

在那早春的晨曦中,新生的嫩叶轻轻摇荡,展露着无尽的娇媚与活气,宛如彷佛初露锋芒的梦想,在东风中轻轻吐露着芬芳。

而枝头那刚刚绽放的蓓蕾,更是秀美绝伦,犹如青涩年华中的一抹温顺,悄悄地等待着命运的笔触,将其绘入最残酷的画卷。

有幸得遇主公于后园设宴,繁花似锦,宫中美人翩然而至,她们的笑颜犹如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主公轻抬玉指,温顺地折下一枝梅花,赠予了身旁最为宠爱的嫔妃。

那梅花,在她云髻间轻轻摇荡,瞬间,所有的珠宝翡翠都黯然失落色,只余那抹清丽脱俗的使女,在空气中缓缓流淌,诉说着一段段关于俏丽与恩宠的佳话。

然而,好景不长,薄暮悄然而至,那曾经残酷的梅花,也开始缓缓飘落,每一片花瓣都彷佛在诉说着一段即将消散的哀愁。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遐想到世间万物的无常,以及那易逝的恩宠与宠爱。
作者借咏落梅,实则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感慨。

在这荆州之地,他虽得随王赏识,却也被卷入了皇室内部的繁芜斗争之中,心坎不安,犹如那即将凋零的梅花,虽曾有过辉煌,却也难逃终极的命运。

《咏落梅》一诗,以梅为媒,以情为线,将作者的政治感慨与人生哲思奥妙地领悟在一起。
前两句以梅花的表状为引子,暗示了政治生涯的不稳定与薄弱;中间部分则以美人自拟,表达了对随王宠幸的感激与珍惜;

而末了两句,则以梅花之落作为收束,委婉地向随王吐露了内心的真情与忧虑。
全诗利用比兴、暗喻、象征等艺术手腕,使得构造起伏有致,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哀愁与俏丽的春日午后,与作者一同感想熏染那份深奥深厚的政治感慨与人生哲理。

07

秋夜匆匆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秋夜》

春日初绽的温顺里,新生的嫩叶以它独占的娇媚轻抚着微风,而枝头初绽的蓓蕾,宛如彷佛羞涩少女的面庞,散发着难以言喻的秀美。

市价南齐武帝永明九年的春光里,主公于后园设宴,盛情相邀,宫中佳丽如云,皆带着欢欣之色,袅袅而来。

宴上,主公以君子之姿,亲自动手,折取那枝头最艳的一枝梅花,赠予他最宠爱的嫔妃。
她接过是日然的赠送,轻轻插入云髻之间,那一抹红,瞬间照亮了周遭,其光彩竟超越了世间最宝贵的翡翠与美玉,美得令民气醉。

美好总是短暂,薄暮时分,那枝梅花终是抵挡不住光阴的流转,缓缓飘落,宛如一场无声的嗟叹。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遐想到世事无常,即便是主公的宠爱,又怎能抵挡住岁月年夜水中的变幻莫测?

谢朓,这位才华横溢的墨客,身陷皇室斗争的漩涡之中,心中满是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他借这落梅之景,抒发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政治感慨,那每一瓣落花的轻舞,都彷佛是他对命运无奈的诉说。

《咏落梅》一诗,如同一幅细腻的情绪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面前。
它不仅仅是对梅花之美的赞歌,更是墨客心灵深处情绪的真实写照。

前两句以梅喻己,暗示政治生涯的飘摇不定;中间六句则以美人自拟,感激随王的知遇之恩,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傲与骄傲;

末了两句,笔锋一转,以梅花之落寓示时局之变,委婉地向随王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与忠实。

整首诗,利用比兴、暗喻、象征等多种艺术手腕,将情绪与景物完美领悟,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蕴藉,措辞流畅而婉转,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08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苦处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在那迢遥的古当年间里,洞庭湖畔轻绕着轩辕黄帝悠扬的乐章,而潇湘水畔,仿佛还回响着帝尧二女轻盈出游的欢声笑语。

你我之间,犹如云与水的宿命,你似悠然白云,飘向苍梧那片神秘而古老的地皮;我则化身为潺潺流水,向着无垠的东方缓缓流淌,寻觅着未知的命运。

勒紧缰绳,我在此岸痛惜凝望,那不舍的目光穿越了时空的缝隙,试图挽留你即将远去的身影。

而你,轻泊船桨,在水波不兴的江面上犹豫徘徊,眼中满是对这别离时候的深深眷恋。
我们之间的默契,无需多言,那份深情厚谊,已深深镌刻在心底。

你以广平太守自喻,那份高洁与志向,犹如东风化雨,给予我无尽的抚慰与鼓舞。
而我亦相信,你的才华横溢,终将如司马相如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被众人所识,所赏。

然而,在这浩瀚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各自的苦处与梦想,彷佛都随着东流的江水,悄然逝去,只留下一抹淡淡的离愁,在江面上轻轻荡漾。

回溯往昔,南朝齐永明之末,风云变幻,王融壮志未酬身先去世,范云亦踏上零陵内史的征途,而我,刚从荆州的风尘中归来,却又要面对与石友的离去。

这《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一诗,不仅是对你我深情厚谊的颂歌,更是对那段动荡岁月中,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的繁芜情绪的抒发。

此刻,让我们将这份离去的忧伤,化为难刁难彼此最美好的祝愿,愿你在零陵之地,政通人和,名垂青史;而我,也将连续在人生的旅途中,追寻那未竟的梦想与抱负。

虽然前路漫漫,未知且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梦想,那么,这世间的万般无奈与离忧,终将被我们逐一化解,化作生命中最残酷的色彩。

09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在那温顺的薄暮时分,我踏着王粲与潘岳的遗风,心怀缕缕不舍,缓缓登上三山之巅,目光超越千山万水,深情地回望那片繁华的京城。

夕阳犹如熔金般倾泻而下,为飞檐翘角镀上了一层刺目耀眼的金辉,屋脊错落有致,在夕阳的勾勒下更显层次分明,美不胜收。

天涯边,残余的晚霞如织锦般铺展,残酷而短暂,将天空染成了梦幻的色彩;而脚下,澄清的江水安谧流淌,宛如一匹未染尘埃的白练,轻轻铺展在大地之上,映照着四周的统统,更添几分宁静与祥和。

春日的小洲上,群鸟归巢,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生动的乐章,它们或低飞掠过水面,或高鸣于枝头,为这宁静的傍晚添上了几分活气与活力。
而郊野之中,芳草萋萋,百花争艳,红的、黄的、紫的…让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

美景当前,我的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离愁。
即将阔别这繁华的京城,踏上他乡之旅,那些曾经欢声笑语的宴会、那些与朋侪共度的美好光阴,都将成为迢遥的回顾。

想到此,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如珍珠般滑落,滴落在衣襟之上,也滴落在我的内心。

望乡之情,如潮水般彭湃而来,它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不舍。
我深知,这一别,或许便是经年累月,归期难定。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将独自面对风雨,承受孤独与寂寞。
而那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却犹如白发一样平常,随着韶光的流逝,愈发显得清晰而深刻。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情绪的深刻抒发。
它以残酷纷繁的景致为背景,以柔柔温婉的情绪为主线,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未来的无限感慨完美地领悟在一起。

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情绪的傍晚之中,与墨客一同感想熏染着那份繁芜而深刻的情绪。

10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在那铜雀台上,轻纱般的灵帐随风轻舞,仿佛是韶光的低语,为那位昔日霸主曹操编织着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宴。

酒喷鼻香与食色,依旧如生前般丰盈,却只能供予那已然远去的灵魂,徒留一份虚幻的繁华。

邺城之西,曹操的墓地早已被岁月披上绿装,树木葱郁,活气勃勃,它们悄悄地诉说着自然的循环,却再也听不见那铜雀台上传来的丝竹之音,那曾是权略与欢歌交织的旋律。

妾伎们的泪水,犹如断线的珍珠,滑落在无声的空气中,每一滴都承载着对往昔的追忆与不舍。
她们的哀愁,犹如秋日里末了一朵残荷,虽美却带着无尽的凄清。

然而,这份深情厚意,对付那位已沉睡于黄土之下的英雄而言,却犹如风过无痕,再也无法感知。

曹操,这位曾搅动风云、改写历史的人物,究竟也逃不过死活的循环,那么,这些曾经环绕在他身旁的妾伎,又怎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呢?

谢朓笔下的《同谢谘议咏铜雀台》,不仅是对一段历史往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他以诗为媒,将铜雀台的辉煌与荒凉、曹操的生前与身后、妾伎的痴情与无奈,奥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残酷又凄美的画卷。
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吟浅唱,感想熏染到墨客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全诗以平实的措辞,却蕴含了丰富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
它让我们在品味笔墨的同时,也不禁陷入沉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无论生前如何辉煌,终极都将归于尘土。

而那些关于爱与恨、得与失落的故事,却犹如铜雀台上的歌声,虽已远去,却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成为永恒的影象。

11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在那悠长的离愁中,我徘徊于京城的边缘,脚步沉重,仿佛被重峦叠嶂牢牢束缚,难以迈出那一步之遥。
心中满是对京邑的深深眷恋,每一缕风、每一片云都承载着不愿拜别的情愫。

我缓缓登上石头山之巅,烽火楼之上,面前是熟习的皇宫轮廓,虽远犹近,那份情绪的牵绊让间隔变得模糊而温暖。

纵目远眺,风云变幻,彷佛在诉说着未来的不愿定与变幻莫测。
荆吴之地,山川阻隔,江河翻涌,它们不再是昔日诗行中的风景,而是成了此去荆州路上难以超出的障碍与未知的恐怖。

我的心,犹如那波涛中的一叶扁舟,既神往远方的广阔,又畏惧未知的凶险。

空中飞鸟自由翱翔,我心中却生出无尽的倾慕与遗憾,恨不能生双翼,随它们一同归去。
这份别离之情,犹如千斤重担,压在心头,让人难以承受。

我深知,一旦踏上前往荆州的旅程,那份对京邑的思念只会愈发浓郁,而归途却遥不可及,充满了未知与寻衅。

于是,我在这烽火楼上,让思绪随风飘远,心中默念:“其如别离何?”是啊,早知离去之苦,又何必轻易踏上这条不归路呢?

但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我只能将这份深情与忧虑深藏心底,化作前行的力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统统。

这首诗,是我对京邑深深的眷恋,也是对未知旅途的淡淡忧虑。
它以情为引,以景为媒,将我心中的繁芜情绪娓娓道来,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画,既有山河的壮丽,也有内心的细腻与挣扎。

12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和王中丞闻琴诗》

在那个深邃的秋夜,凉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与柔情,穿梭于林间枝头,唤醒了沉睡中的露珠,它们羞涩地低语,滴沥成夜的序曲。

苍穹之上,一轮满月皎洁无瑕,倾洒下银辉万缕,为这安谧的天下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
兰蕙的清香随风潜入心扉,与这宁静的夜色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最温顺的抚慰。

就在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中,有琴声悠悠响起,犹如秋日里第一缕微风拂过林间,唤醒了沉睡的草木,又似山涧清泉潺潺,流淌着清冽而悠长的旋律。

这琴声,不仅穿越了时空的界线,更触动了心灵深处那份对隐逸生活的神往与渴望。
它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心灵的低吟,是对尘世骚动的一种超脱与释怀。

此刻的王思远,或许正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清逸之中,心中虽有仕途失落意的苦涩,却也被这琴声洗涤得清澈透亮。

他借琴抒怀,将满腔情愫寄托于这无垠的夜色与悠扬的旋律之中。
而谢朓,虽未亲临现场,却能透过王思远的《闻琴》一诗,感想熏染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情绪共鸣,于是提笔相和,用诗的措辞记录下这一份难得的清韵与心境。

全诗以“清”为魂,不仅描述了秋夜的清凉、环境的寂静、兰蕙的暗香,更通过琴声传达出了一种清逸的隐居意兴。

这种写法,摒弃了传统音乐描写的繁琐与具象,转而以虚写实,通过环境的陪衬与主不雅观感想熏染的传达,让读者在无尽的遐想中感想熏染到那份超脱与自由。
它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留白之处,正是最能引人遐想的空间。

于是,我们仿佛也随着这琴声与诗行,穿越回那个迢遥的时期,与王思远、谢朓一同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夜色之中,感想熏染着那份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而那轮明月、那缕清风、那抹琴声,也成为了永恒的影象,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13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送江水曹还远馆》

在那高高的客舍之畔,荒漠古道默默延展,清冽的流水轻轻绕过,牵引着一条悠长的小径,消逝在迢遥的天边。

岸边,思绪纷飞的人儿静立,他的目光穿越光阴的缝隙,满怀对往昔深情厚谊的眷恋,期盼着远方游子的归航。

春末夏初的微风中,池塘边野花轻绽红颜,与林间点点泛白的春花交织成一幅温顺的画卷。
红与白,犹如思念中交织的喜悦与忧伤,在春光里悄悄诉说着时令的更迭。

回望处,繁华都城隐于日落的余晖之中,而此刻,在这暮春之际,为何却处处摆满了离去的宴席?

墨客的笔触,柔柔地勾勒出这一幅幅画面,每一笔都蘸满了离愁别绪。
荒郊、高馆、清流、长路,这些元素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游子的心,也网住了送行人的不舍。

那“带”字,犹如流水般细腻,将面前的景象与远方的思念牢牢相连,让离愁更添几分渺远与迷茫。

然而,在这离去的哀愁之中,自然之美却以它独占的办法,悄然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池塘春草,花树相间,那红白掩映的风光,美得令民气醉。
但美景当前,却也是离人分离之时,这种强烈的反差,更显得离去的情愫难以言喻。

随着日暮的降临,高城被暮色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离席将尽,主客双方只能在无奈的感慨中依依惜别。

这一刻,韶光仿佛凝固,每一秒的流逝都承载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而那句“何由尽离席”,更是将这份情绪推向了高潮,让人在回味中感想熏染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谢朓的这首诗,以清新俊逸的笔调,将离去之情寓于景物之中,布局出了一个富有情韵的意境。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古诗的继续与发展,更是对唐诗风格的一种预演。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谢朓在诗歌创作上的新变与探索,他以景物为媒介,将情绪表达得蕴藉而深刻,让人在品读中感想熏染到一种超越笔墨本身的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欠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