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时节,菊花在秋风中尽情伸展身姿,被露水沾湿的金黄花蕊,就像一个个出水芙蓉,曾让东晋的五柳师长西席深深地陶醉个中,也让唐代一位墨客怜爱不已。
下面一起读诗: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唐 • 李端

虢田留古宅,入夜足秋风。

李端的一首五律只是寥寥数语却惹人联想

月影来窗里,灯光落水中。

征诗逢谢客,饮酒得陶公。

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所处的时期动荡不安,很多亲友常常离散,相逢难期。
同时由于藩镇盘据、宦官当权,君王昏庸、言路闭塞,使得很多德才兼备的学子难以进入仕途,从而也让一些文人墨客对出息感到极其担忧和迷茫。

才子们既留恋仕途的富贵荣华,又渴望林泉生活的惬意悠然,这种吏与隐的抵牾,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办理,墨客们便采纳了一种折中的方法,效仿盛唐王维半官半隐,过着张弛有度的日子。

士大夫们在思想上追慕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行动上又耽于口体之奉,时而行走在朝堂之上,时而又沉浸于温顺之乡,李真个这首诗就充满了繁芜情思。
墨客有一次应邀前往虢县张县令的府上涌现宴会,偶遇一位复姓宇文的才子,彼此交谈甚欢,也相互题赠佳作。

开篇交代韶光和地点,“虢田留古宅,入夜足秋风。
”虢县在如今的宝鸡陈仓区虢镇,张县令的祖辈一贯居住于此。
月圆之夜,秋风送爽,才子佳人欢聚于此,觥筹交错,载歌载舞,一派轻松欢愉的氛围。

“月影来窗里,灯光落水中”,这两句进一步陪衬出一幅安谧祥和的画面。
月色如水、拂照万家,窗明几净、桂魄光临,广寒宫里的嫦娥耐不住寂寞,瞥见凡尘中的热闹景象,彷佛想来探个究竟。

古宅深幽、四面环水,灯光倒映、朦胧梦幻,一韶光月光和水光交融在一起,难以分辨,又相映成趣,让岸边凭栏不雅观赏的人群啧啧夸奖,又乐不思蜀,彷佛也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和痛楚。

颈联表达赞颂之意,“征诗逢谢客,饮酒得陶公。
”南北朝墨客谢灵运,小名客儿,人称谢客,他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后来还世袭为康乐公。
作者在此是将宇文评事比作先贤,称颂对方文采一流,出口成章。

陶公即东晋高士陶渊明,他平生嗜酒如命,曾经写过很多首《饮酒》,表达了师长西席淡泊名利的高洁风貌。
李端将张县令比作陶公,夸奖他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委婉隧道出墨客自己不屈常的人生追求。

“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结尾更显蕴藉,可谓托意高妙,寄情深远。
作者不仅喜好饮酒、善于吟诗,而且尤其喜好那丛被繁霜侵湿的金菊。

菊花的意象内涵丰富,在诗歌中一样平常代表隐逸超脱、以及不慕名利,墨客用“更爱”二字,明白清晰地见告读者,他非常喜好陶令篱边色,也极其崇尚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更以此歌颂张县令的高尚品质。

菊花如晚艳出荒篱,又似冷喷鼻香著秋水,让人感想熏染到一份坚韧和顽强。
菊花不畏霜寒,越是秋风肆掠,越能彰显出一种宁肯枝头抱喷鼻香去世的豪迈气概。
李真个一首诗,寥寥数语,引人遐想,更展现出一种不俗的精神风貌。
墨客赞颂菊花,也是无惧岁月沉淀、独喜一份安谧和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