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既是写诗的里手,也是佩剑的侠客;既是行走的游侠,又是放荡的浪子。要说唐代的第一旅游达人,非李白莫属。他的生平,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山水寄给了他灵感,也抚慰了他的心灵。他自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巡山不去远,生平好入名山游。”此话不假,李白假如活到现在,在某些自媒体平台开个直播,那流量想必也是杠杠的。
据资料记载,天宝十五年春,李白应汪伦(天宝年间曾为泾县令,隐居于桃花潭)、万巨之请出游泾西,详细地点有水西寺,落星潭,桃花潭,丹山、板壁山(又称碧山)、龙门、黄山,后去秋浦。这年秋后李白又与夫人去庐山屏风叠隐居,十仲春入永王军。期间写下了大量著名的诗篇,如我们所熟知的《赠汪伦》,还有一系列以“古风”为题的五言诗,个中最著名的是《古风·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仙游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说,西上西岳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瞥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以为恍恍忽忽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李白《古风》系列共五十九首,“西上莲花山”是第十九首。诗中借游仙的抱负登上莲花山,月白风清,驾雾凌云而步于太清之上,神仙勾引,仙女伴随,就在幻游这个广阔自由的仙界时,墨客俯视人间,只见“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表现了墨客对公民的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墨客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以浪漫主义表现空想,以现实主义描述现实,末端不著一字评论,而墨客的悲愤与不平自见。
首二句“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天下。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洁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涯。墨客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接着“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仙游行。”四句写仙女仙游。仙女们洁白的玉手,拿着俏丽的莲花,那彩虹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飘带,凌空而行,飘然升上天庭。在墨客眼中,神仙天下是如此纯净美好,仙女的生活是如此自由清闲,这正是墨客所神往的空想境界,于是加强了阔别尘世、遨游瑶池的欲望。
接着“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四句,写俏丽的仙女约请墨客来到上冠景云、下通地脉的云台峰,与神仙卫叔卿长揖施礼,同游紫冥。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是汉代中隐士,服云母羽化,曾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见汉武帝,不料武帝竟以臣下相待,遂大失落所望而拜别。后来汉武帝懊悔,派人寻访,见他在西岳与人博戏。墨客此处用卫叔卿之典,既切西岳的神仙故事,又暗寓自己的遭遇。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终因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遭谗出京。共同的遭遇,使墨客与卫叔卿结为知音,恍恍惚惚间随之飞升太空,驾鸿遨游紫冥,摆脱现实中的统统烦恼,飘然世外。
末了“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四句,墨客从高空俯视洛阳地面,从描写瑶池转向描写人间,他看到了一幅幅令人酸心的画面:残暴横行的胡兵在奔窜;公民被屠戮,尸体横陈,鲜血染红了野草;豺狼一样的伪官们峨冠博带,耀武扬威,得意洋洋,弹冠相庆。
统不雅观全诗,墨客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较繁芜,既有渴望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空想生活的一壁;又有正视现实,痛恨安史叛军,关怀祖国出息命运,同情人民悲惨遭遇的一壁。墨客思想感情上的这种抵牾,是通过美妙的神仙境界和严厉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情景的强烈比拟表现出来的。而通过这种比拟,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墨客的忧患意识。
不是吗?纵然当他“驾鸿凌紫冥”——正沉浸在自由的空想境界的时候,也没有忘却“俯视洛阳川”,忘却多难多难的祖国和公民。以是这首诗的思想基调,同他的许多精良诗篇一样,还是爱国爱民的。以是,后世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明代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评价说: “此篇刺玄宗也。此诗前半篇皆游仙之词。”清初学者、文学家奚禄诒则评价说: “只是悼长安之乱,不甚重仙耳。”清代学者陈沆在他所著的《诗比兴笺》中评价说:“皆遁世避乱之词,托之游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