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图五代 徐熙 上海博物馆藏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独创“落墨”法,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传世真迹甚少,《雪竹图》传为其所作。 此图描写江南雪后寒冷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述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立苍劲。其旁有波折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活气勃勃。竹节用墨皴擦,构造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图无款识。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
竹石锦鸠图五代 黄居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写秋日栎树凋零,几只鸠雀或停栖在枝头,或在山石、水旁觅食啄饮。画面淡雅空潆。山石略加勾点,以皴笔擦出。竹丛栎叶皆以勾填法绘出。几只鸠鸟姿态互异,刻画细致,质感丰硕,此画显示了黄氏风格。
风竹图轴 五代 李坡 纵91.5厘米横13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竹虫图 宋代 赵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 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墨竹图 宋代 文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师长西席,又号笑笑师长西席,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合适,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洒脱之态。
竹雀图 宋代 吴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清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竹鸠图 宋 李安忠 书页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虽名“竹鸠”,但画中的飞禽应为长尾灰背伯劳。伯劳类似猛禽,喜好栖息在突出的枝头,游目四方,伺机捕食昆虫、爬虫、小型哺乳动物。画中这只独踞在竹丛、荆枝上的伯劳,如铁钩般锐利的尖喙与趾爪、坚毅笃定的眼神,透露了它绝非等闲柔弱之辈。丰实的身躯上,迷人的银灰披肩、层层披覆的背羽、长曳派头的尾羽,使它看来犹如一名风采非凡、气概的将军。
这幅李安忠(活动于1119-1162)所作的“竹鸠”里,笔墨的精微不仅令人惊服,画中伯劳鸟凛凛慑人的风采,也令人印象深刻。李安忠在南宋画院中,是一名以善绘猛禽称能的画家,这幅是他存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了。
六祖斫竹图 宋代 梁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描述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首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出生特色。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竹林拨阮图 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边竹林下,三位文士,身着长袍,对坐于兽皮垫上。姿态互异,或拨阮,或凝听。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边取水。图中人物生动真切,衣纹细劲流畅。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幅构图丰满而不拥塞,应为南宋绘画中的佳作。
墨竹谱 元代 吴镇 书页 纸本墨笔 纵53厘米横6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个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陪衬,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波折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西草堂图 元代 张渥 卷 纸本墨笔 纵27.4厘米横81.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1356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累考科举不中,遂致力于诗画,善绘人物,学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等。 图绘竹林葱郁,远山盘亘,江水如镜。依山傍水处有一草堂,苍松雅树环抱,环境清幽。一人独坐堂内,两臂依榻上,目视前方。画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杨踽题诗一首,拖尾有杨维桢撰写“竹西草堂记”及元张雨、邵衷、马琬、赵潇、钱维善、陶宗仪诸名家诗题,并有明杨循吉、黄云、项元汴,清高士奇题诗或题记。
青影红心图 元代 赵雍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横4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烦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字画继续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响出文人画的艺术意见意义。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烟雨丛竹图卷 元 管道昇 卷 纸水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竹子用中锋淡墨为之,竹叶均向上趯,笔墨淡雅,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构思奥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为楚国夫人作于碧浪湖舟中。吴兴管道昇。”
水竹图元 管道昇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87.1厘米横2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写修竹两竿,奇石玲珑,新篁丛生。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浓写,一作淡绘,墨色变革丰富,竹叶下笔略带藏锋,撇出先重后轻,叶尖笔锋突出,较为尖利。奇石略以淡墨勾绘,以皴笔点苔加以渲染,有清新湿润之感。画面疏秀空灵,韵味悠长。
雨竹图 元 高克恭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叫《墨竹坡石图》。画雨竹二竿,挺立耸立在坡上石旁,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后面一竿淡墨写出,秀劲挺直,前面一竿则用墨较为浓重。
修篁树石图 元 李衎 绢本墨笔 纵152厘米横10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出使过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不雅观察各种竹子的成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层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掘,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四季安然图 元 李衎 立轴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雀图轴 元 李衎 绢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幽篁秀石图 元代 顾安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84厘米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特立,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致。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合适,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拳石新篁图 元代 顾安 立轴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立,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买卖盎然。
风雨竹图 元代 顾安 卷 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晚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荡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洒脱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竹石图 元代 顾安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70.7厘米横9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几竿修竹特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绝不紊乱,构造紧密严谨。几棵竹笋,抑扬扭旋,活气勃勃。浓淡合适,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雪竹图 元代 郭畀 长卷 纸本墨笔 纵31.8厘米横14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大雪纷飞,千里茫茫,雪野之中,竹丛由于积雪的重压而倾斜向一边。这一幅作品,虽写雪竹,但气势恢宏,不同一样平常。画家以阔笔渲染出背景的空旷和幽远,雪以留白写出,墨笔写竹,掺以赭石使墨色富有变革和层次感。山坡的高低起伏,皆简笔渲染而成,以点粉作空中之雪,背景笔触富有变革,似有高山险壑的意境。整幅雪竹十分生动。
清闷阁墨竹图 元代 柯九思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字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闷阁墨竹图》《晚喷鼻香高节》《双竹图》等。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立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憨实,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立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横竿晴翠图 元代 柯九思 立轴 纸本水墨 日今年夜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存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晚喷鼻香高节图 元 柯九思 纸本墨笔 纵126.3厘米横7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竹石图轴 元 邓宇 纸本墨笔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竹石图 元代 王蒙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7.2厘米横27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怎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去世于狱中。工诗文字画,尤擅画山水,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革,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匆匆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缺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浸染,表示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字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竹石集禽图 元代 王渊 立轴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图画,经赵孟烦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 此图别号《花竹禽雀图》。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特立的园苑中,禽雀栖息、翱翔之情景。图中绘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斓。雌鹰半藏于危石后,探出身子,仰头回眸。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向上成长,几只惊骇不安的腊嘴或腾跃翻飞,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颜色,以钩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种手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立、花朵的柔柔和色彩的浓淡变革,特殊是禽鸟的神态、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
双钩竹及松石图 元代 张逊 长卷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逊,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仲敏,号溪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画,擅画竹,尤精钩勒竹,妙绝当世。山水学巨然。 此图画陂陀间秀竹数丛,摇荡多姿,老松一株,横斜虬曲,与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叶均用双钩法,严谨工致,笔致劲健,如“铁勾锁”。古松、陂陀用圆笔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内刚,具有董巨的遗风。张逊是元代画竹名家,但传世作品罕见。此帧为张氏双钩竹孤本,实为名贵。前后隔水有谢希曾跋,后纸有察仅、倪瓒、张坤等十四家题跋。
清风高节图 元代 夏杲 立轴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奇石耸立,风竹数竿。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绘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井井有条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荡的景况,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如神来之笔将风竹洒脱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
修筠拳石图 元代 夏杲 立轴 纸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墨笔画新篁从秀石之后抽出,枝叶繁茂,秀石以折带皴笔擦出,显剥落之状。新篁巧媚而韵致,用笔劲利,细写小枝,尽显新篁清嫩之态,蕴含无限活气。画面清雅秀逸,隽永幽美。
奇石修篁图 元 夏杲 立轴 纸本墨笔 纵275.1厘米横10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之中奇石峥嵘,两竿新竹并立抽发,枝叶交互纵横,另有一高竹,由画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势。奇石的画法粗简写意,新竹却以圆劲之法写干、特立之笔写枝,撇写竹叶,颇具书法韵味。画面浓墨淡彩,将修竹之挺立婆娑、含雨带露之姿,刻画得生动光鲜。
竹枝图 元代 倪瓒 卷 纸本墨笔 纵33.4厘米横7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全体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迎面的觉得。
武侯高卧图 明代 朱瞻基 卷 纸本墨笔 纵27.7厘米横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号宣宗。自号长春真人。雅尚文字。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尝作画赠重臣。传众人物作品有《武侯高卧图》。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赞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洒脱,得元人意韵。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赏给老臣陈暄,反响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双钩竹图 明代 金浞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50.5厘米横8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姿。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钩勒竹尤妙。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洒脱之韵。此图为画家极少见的存世作品了。
题竹图 明 杜堇 纸本墨笔 纵191厘米横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墨客苏轼题竹的故事。画面正中高帽长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迁移转变和抑扬,纤细而有力。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彷佛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杜堇的画风也反响了成化、弘治期间绘画所具的时期性。
风竹图 明 归昌世 立轴 水墨纸本 纵146.2厘米横44.7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立,着意表现竹的倔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修竹仕女图 明 仇英 立轴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工致纤丽,洒脱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瞩目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生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接管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昉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墨竹图 明代 王绂 立轴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绂(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号友石,江苏无锡人,曾隐居九龙(今惠山),自号九龙隐士。洪武时生员,永乐初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宫中书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笔致纵横洒脱,得文同、吴镇遗法。山水多学王蒙,风格苍郁,平远之景则近倪瓒。传世作品有《潇湘秋意图》《隐居图》《墨竹图》等。 此图中写新竹三竿,清韵萧萧,含雨带露,枝叶飘摇,有洒脱出尘之致。画家以圆劲之笔法画竿,以特立之笔法写枝,随手撇写竹叶,俯仰向背,皆存书法意韵;又以墨之浓淡、笔触之大小来表示空间上立体感,使画面清雅秀逸,不同一样平常。
秋林聚禽图 明代 林良 立轴 绢本没色 广州美术馆藏
林良(约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弘治时拜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风雅。其水墨禽鸟、树石,继续南宋院体画派放肆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巧,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首创者。传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图》《灌木集禽图》《双鹰图》等。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竹石图 明代 姚绶 轴 纸本墨笔 纵83.9厘米横3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丹丘,又号谷庵、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官江西永宁知府。工字画,兼能诗,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烦、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致,墨色苍润,间写竹石,笔致洒脱。传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图》《竹石图》等。此图以竹、石入画,以湿笔直接皴写山石之向背起伏。两枝新篁以浓墨写出,枝叶繁茂,俯仰欹正,笔笔有神,墨韵生动。
竹石图 明代 姚绶 立轴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坡上湖石耸立,石后翠竹两竿迎风特立,石下兰草丛生。湖石用笔豪放简劲,横皴平点,墨色浓淡合适。竹以花青色淡写,笔力劲特立拔,有风采绰约之感,得淡雅清逸之致
仿苏轼寿星竹图 明代 项元汴 绢本设色 纵56.8厘米横29.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斜坡之上,两竿秀竹特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笔圆润噜苏,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
竹石图 明代 徐渭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22厘米横3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雨竹,作者捉住雨中竹石的湿润形态,以一枝饱蘸水墨之笔,在半生的纸上,用娴熟的草书笔法尽情挥写,充分显示出驾驭水墨技巧的水平,特殊是那块以淡墨染面,以浓墨积阴的石头,确有玲珑剔透的效果,不愧为徐渭的佳作。
菊竹图 明代 徐渭 立轴 纸本墨笔 纵90.4厘米横44.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写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活气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相呼应,饶有意见意义。竹叶用笔洒脱。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笔墨干湿浓淡合适相辅,一气呵成,韵味隽永。
竹炉山房图 明代 沈贞 立轴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贞,生于1400年,卒年不详,明代画家。一名贞吉,号南齐、陶然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唐律,善绘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烟林清旷、平淡天真之趣。此画山峰耸立,山岩脚下,丛竹苍翠,清溪湍流,杂树、山房、水榭、庭院错落其间,竹房内有人对坐闲谈,颇得清幽之趣。沈贞效法董源,又取元诸家之长,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图笔墨工致严密、清新秀逸。
竹图 清代 金农 立轴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作者在自题中说自己所画此竹“无洒脱之姿,有干瘪之状”。画中竹叶晦暗粘连,似蒙尘厚重,苍凉凄婉。浓淡墨色营造出空潆深远的意境。构图婉丽可人,秀逸非凡。
金农(1687-1764)清代著名画家。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羽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便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财主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扬州。平生未曾做安。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竹石图 清 罗聘 立轴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浓淡二墨写竹竿枝叶,水墨撇脱,随意挥洒,以浓淡枯润的变革,尽现竹之风致意态,有云雾迷潆之感。画意空灵湿润。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笔湿墨勾染点皴,光荣凝重,富有体积感。此画反响了作者驾御笔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写竹佳作。
墨竹图轴 清 罗聘 纸本水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雪景竹石图 清高凤翰 立轴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景象清寒,湖石罩雪耸立,在皑皑白雪中,高竹枯草,随风摇荡。雪景用水墨从背景拓出,浓淡掩映得宜。白雪覆盖着几枝绿竹,买卖盎然,显得雪意更足。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落,自称南阜隐士,山东胶州人。扬州八怪之一。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盐分司。去职后流寓扬州。工于山水,花卉,山水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起,中年往后,到了江南,与扬州画派画家如金农、郑燮、高翔、李方膺、边寿民等相往还,画风相互影响,多作花卉树石,笔法旷达,纵逸不拘成法。亦能画人物,造型准确,神态洒脱秀逸。晚年则趋于旷达肆逸。乾隆二年丁巳右臂病发,坚持用左臂,自号后尚左先、丁巳残人,艰巨力学,书、画为之一变,生拗苍劲,更富奇趣,为时所称。传世画迹有南京博物院藏《层雪炉喷鼻香图》轴、中心美术学院藏《秋山读书图》轴等。
潇湘风竹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以秃笔湿墨逆笔取势画风中之竹,通过竹叶的独特造型,表现出狂风大作的动态。作者成功地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正如作者诗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末识“乾隆十六年写于合肥五柳轩,李方膺”。钤“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等。按乾隆十六年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时年五十七岁。
莲塘纳凉图 清 金廷标 轴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境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中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吻合。笔墨工细,人物动态清闲清闲,衣褶用浓墨钩勒,略似折芦描法,笔势流畅;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用小斧劈皴,锋楞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