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少女

王若霞的祖父王志宾,康熙贡生,曾为阳江参议政事,织篢首富。
父王丹溪,不慕仕途,于村落中设帐授徒,兼习医学,著有《灸法医方》传世。

若霞幼承父训,十二三岁即能吟诗为难刁难,在地方上名重一时。
富余的家庭环境,让若霞的少女期间高枕而卧,整天习字赋诗,沉醉不知归路。

丧夫丧子的无奈

二十岁时,若霞嫁给阳江附城(今江城区不雅观光街道)不雅观光村落张子熀为妻。
张家先人富有,传至子熀这一脉已家道中落,生活每况愈下。
她为人妻后,安贫乐命,操持家务,兼辅丈夫攻读应考,力争重振家声。
后丈夫到肇庆参加乡试,不幸落榜,偶感风寒客去世他乡。
每每想到丈夫的病逝,她倍感无奈,在诗中写道∶

如果丈夫康健安在,不考取功名也罢,奈何再也没这个机会了。

阳江第一才女王若霞

不久,家公家婆相继辞世,若霞悲痛万分,携幼子回外家居住。
在村落东搭茅屋,名“解烦轩”。
屋旁挖池种荷,名“浴日池”。
每天助父授课之余,带儿子在池边散心吟咏。
过了两年,儿子突患天花病逝,若霞肝肠寸断,愁惨之余,改居室名“买烦轩”,池名“落日池”。

此时,儿子还不满七岁,若霞也仅仅三十岁。
十年的遭遇让她心冷意灰,不再嫁了。
余生五十多年都寄情山水,与酒为伴,以诗一泄忧愤,直至老去世。

诗歌造诣

王若霞的诗词创作,明显地分出两种风格。
三十岁以前,她的作品鲜活、明快,遣词选句之间,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朝气,着力于词与句的雕饰。
三十岁往后的诗作,变得朴实、深奥深厚、哀婉,有很强的艺术传染力。
王若霞彷佛是一夜之间成熟了。
这不仅表现在她的诗歌创作形式上,她写的内容更为充足。
其诗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情真意切,坦率自然,个中怀古之作褒贬尤为光鲜。
如:

万顷奔驰滟滟波,崖门犹是昔山河。
草宫莫守栖鲛室,玉玺空沉侣汨罗。
正气难扶天地醉,违时惟恨古今瘥,瓣喷鼻香已逐狂风去,蚁篆长留赤坎坡。
(《遥吊张太傅墓》)

何年星坠漠江滨,砥柱中流可问津。
异卉环岩惊过客,雄文铭石认骚人。
谁言碧海三山岛,别是桃源一洞春,板鼓河图时出没,鱼王名号绝无伦。
(《鱼王石》)。

由于王若霞生活的局限,她的诗所反响的内容不是很广阔,大都是“儿女私情”。
正由于是这样,她的作品才变得有代价,读者通过她的心态履历,从而认识清代前期所谓“太平盛世”的社会现实。
有关她的诗词创作,同时期的文士评价都很高。

王若霞诗工于诗律,音韵流畅,具较高艺术代价,从中摘录四首:午夜寒光寂,兰膏焰半明。
赤心应未坠,还剔写幽情。
(《挑灯》)日落山门净,云封半寺闲。
谷幽寻梵语,松韵绕禅寒。
雨放靴钉菌,风生鹤咀兰。
泥棋敲竹下,长啸海天宽。
(《大垌寺》)七寸枝头夺化工,喷鼻香魂滋透砚池红。
梦中锦绣谁曾识,开到文章别不同。
(《笔花》)丞相台前群宰巍,水帘百尺白云飞。
云筛小雨来天半,烟锁岚光敛日辉。
石古苔封尘不到,潭深龙老暑常微。
来时化育宣皇露,万顷能滋黍稻肥。
(《郎官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