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愁》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喷鼻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喷鼻香绣,依旧成春瘦。薄暮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古诗今译:
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一直歇。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喷鼻香泥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喷鼻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更哪堪,薄暮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讲授:
(1)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别号《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高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2)荡飏(yáng):飘扬,飘荡。(3)缕(lǚ):一条一条地。(4)萧(xiāo)萧雨:形容雨声萧萧。(5)水边二句:谓新归双燕衔泥筑巢。台榭(xiè),建筑在高台上临水的四面洞开的楼阁。(6)糁(sǎn):掺和。(7)喷鼻香绣:这里指海棠花瓣。(8)成春瘦:花落则春光逊色,有如人之瘦削,此言春亦兼及人。(9)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10)那人:指所思女子。(11)和月句:极言人与境界之实。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
品鉴鉴赏:
壹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便是在风雨中消散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喷鼻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不雅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致,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贰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海棠糁径铺喷鼻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落十分形象真切,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样平常,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瘦削,逐渐怠倦不堪。结尾两句“薄暮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涌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叁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繁盛热闹繁荣芳菲的时令,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悲惨。花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民气中的无限愁绪,悲惨的实在不但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烦闷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平生而动容。
(感谢: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徐寒)
作者简介: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师长西席,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复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
编辑:小孤鹜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